血腥南洋 第三百九十三章:满汉不是一家

目录:永历大帝| 作者:楼主大大| 类别:玄幻魔法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永历大帝第三百九十三章:满汉不是一家

    尼与杰书分别将己的见解与太后太皇说了。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太后沉思了一会。道:“玄烨说的没有错。鳌拜尾大不掉。如今国家艰难。他不思顾全大局。为了私利。却做出这样事来。实在该。若现在不能除了。将来难免会尾大不掉。辽东乃是我大清的后路。也是满人的根本。不能任他胡闹下去了。”

    太后说到不能任他下去时仍是一脸的平静。似乎这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政斗。而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罢了。孝庄了口。道:“既然朝廷下了决心。就应该施以雷霆万击。否则行事不秘。事情反而闹的不可收拾了。”

    “儿臣也是这样想的。”小康熙一脸的沮丧:“可事儿也难办的很。要他俯首就擒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孝庄的眸光定在康熙的脸上。一脸的肃然:“这有何难。敕一钦差。待护卫五十。前去旨。当场拔下他顶戴。脱去他的蟒袍。押赴京师听候。”

    康熙和索尼面面相觑。这个计划不就是方才杰书所讲的一模一样吗?不但康熙和索尼的荒谬。就连杰书都不好再提了。三人屏住呼吸。知道孝庄所考的绝不会像书的那样简单。继续听下去。

    孝庄反问:“你们觉的这样过于仓促吗?”孝庄自问自答的温柔一笑。满脸慈望了康熙一眼:“这个计划连你们都觉的荒谬。鳌拜岂不是也觉荒谬?”

    康熙立即豁开朗起来他原本就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不错。鳌拜都觉的荒谬。自然也不会疑心到朝廷派出一个钦差去拿办他宣旨时都屏退众人。又要净身焚香。不许待任何兵刃。只要钦差一声令下。五十个侍卫各自抽出刀剑一拥而上。不怕他不束手就擒。只要鳌拜一落钦差的手里。再由人细数他的罪恶并且表示胁从不问。让五大营的都统以下官员安本分。谁还生事?这就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索尼和杰听到孝,的点拨。又细听了康熙的分析。一齐离座道:“老祖宗圣明。”

    孝庄不为所动的让两权臣重新坐下。道:“最紧要的是择一员精明强干的钦差。此人拿下鳌拜之后。便可立即便宜行事。接掌五大营的军权镇守辽东。因此人方面要慎之又慎既要是个员。又要懂行军打仗。最紧要的忠厚些的。”

    康熙跟着点头眼睛询问似的望索尼和杰书。望他们推举一个人选出来。索尼和杰书自然是不说话的。这种事他们也不敢提。毕竟做的好了自然是安无事的。也不见的有什么功劳。一个不好或是出了;错。说不定将来要迁怒到他们身上。还是孝,发了话:“哀家思来想去是觉老三去合适入关时你是一骁将。黄带子最出息的就是你你性格虽有些急躁。不失宽厚稳重。又是亲王爵。足以震慑五营。哀家与皇上也都信的过你。你愿不愿去?”

    杰书不由楞了楞。心里闪过无个念头。表面上看这只是去抓捕个人的事。可是其中的危险也是不少。他一个堂堂亲王。握掌朝权。若说愿去那就真的是猪油蒙了心了。可到了这个份上。杰书哪敢说不去?杰书只好从锦墩上站起来跪倒拜伏道:“替君父分忧原本就是做臣子的本分。臣愿去。”

    孝庄赞许的看书一眼。过康熙道:“行事要机密。挑选的护卫也一定要可靠。知道了吗?”

    康熙猛的点了点:“儿臣知道。”……

    过了-月的功夫。辽东的事还是没有瞒住。整整一百多个汉军旗军官被鳌拜摘了职。这可是一件轰动的大事。一时间。有人拥护。有人斥责。有人看热闹。总算是闹成了锅粥。谁都在为自己的小算盘奔走呼应。倒是让汉军旗们突然安分守己了。这些曾经替满人入关出力。曾经向满人效忠的汉军旗人突然产生了一种极为不祥的预感。或许是兔死狐悲的缘故。几乎上至朝堂。下至酒肆茶楼。|些常常侃侃而谈的汉军旗人突然哑了嗓子。

    他们在思考一个性攸关的问题——今天是辽东的五大营汉军旗。明天会不会轮到我呢?明天就算不会。可是后世子孙会不会?原先这些汉军旗还以徐

    耻。他们原本以。满人之所排汉。都是这个徐导出来的。可是现在才知道。徐达昌的选并非不是一条出路。这些满人骨子里就根本没有将他们这些奴才看在里。就算你身居督抚的高位也不过如是。

    所有的汉军旗宅邸都是门紧闭。朝议上的汉官是不敢再进言一句。虽然孝庄太后又发了懿旨做出安抚。可是谁都知道。至少孝庄是管不到辽东去的。就算能管到。孝庄还能长生不死吗?那些替鳌拜叫好的满人。将来或许也会身居高位。也会坐掌朝权。那么将来该怎么办?

    这对于关内的汉军人来说绝对是一场生动的教育。他们原本以为他们已经与满人的利益结为了一体。原本以为他们在战火的淬炼下已经抱成了一团。在一个入关的战役中。他们的父祖经并肩死战。皇太极曾经盟誓这个联盟牢不可破。可是人心呢?人心也能牢不可破吗?

    其实说到底。满人汉军旗的怨恨并非是空穴来风。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祸根。时的满人贵族血战无数。就算是血统再纯正。功劳再大。也不过是个亲王贝勒的爵。那些不是黄带子的子弟就更别说了。有个车骑将军的爵位已算是到了头。而皇为了笼络汉人。对于来降的汉人则是大加抚恤。如吴耿尚孔四都是开疆裂土的亲王爵。这四人的权利比起嫡亲的宗室亲王的权利要大。自成一国。拥兵十几万。还有其余的降兵降。谁的爵位和满人比起来都不算低。

    那个时期倒也算了。虽然大家爵位相同。但是满人还是压制着汉军旗的。可是自顺治即位以来。由于满洲八旗高层的夺嫡愈演愈烈。让顺治皇帝深深的感觉到这些所谓的“亲戚”并不可信。这些满洲的旗主都统们不但掌握着大权。而且从血统上也完全由多资格。顺治压制他们都来不及。哪里还肯让他们参与朝政。到了后来。顺治渐渐发现。有一部分是忠心的。他提拔这些人不但不怕他们左右朝政。更不害怕他们参与到夺嫡的游戏中去。因为这些人根本连夺嫡的资格都没有。他们不过是一群家奴而已。

    于是。各省各道至朝廷的军机六部等权利部门也有大量的汉人充入。

    有人蹲着这茅房屎。自然就许多人没茅厕可上了。拼死拼活的满人子弟大部分都挂着虚爵领些月例银子。而|些原本被满人看做是家奴的汉军旗却个身居高位。佐掌朝政。这要是换了谁恐怕都受不了。

    爷的祖先三代都是给朝廷拼过命。从爷开始哥们的爷爷就在他老人家身边当侍卫。如今爷有祖宗的福荫承袭了个二等国将军的爵位。每月银38。米385。可爷想当官啊。结果怎么样?结果他娘的钻营了三四年。银子花了不知道多少。郡王贝勒的府邸的门槛都踏破了。可人家就给爷一个盛京游牧副尉的官儿。

    盛京游牧副尉是个什官?他娘的从七品。帮忙办事的琪贝勒还说了。求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置只有这么点。只能将就将就……堂堂二等镇国将军去做个盛京游牧副尉。就算是爷愿意屈就。他娘的还要跑去盛京去当差。这算个什么**事?

    官职真的少吗?不。一,都不少。京,里的京官至少有几万。哪里少了?可认真一看。他的什么大学士侍郎署正侍侍讲少卿十个就有六七个是汉人。噢。爷堂堂二等镇国将军只能去做什么副尉。你们倒好。打天下没看到你们几眼。如今有官做时一个个全冒出来了。这还只是京城。到各省去看看。哪里还看的到几个满人?

    就是结下的。只是没有发作。徐达昌只是一导火线而已。不管是什么理由。一部分满人心的怨恨迟早都会激发出来……

    咳咳。这章后面的满汉八旗争端是我自己臆想出来的。也不知道双方可能有没有仇恨不过如果换个场上看。满人应该对汉军旗人还是有怨恨情绪的。尤其是鳌拜是其中的代表。这个人排汉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