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五十六章.勿看

目录:清虚道德天尊| 作者:豫章| 类别:玄幻魔法

    第四百五十六章勿看

    武则天与强大的关陇集团斗争时,手无将无兵,势单力薄。www u ucom 看小说就到~因此任用了一批被关陇禁团排挤的庶族官员,为她效力。由于“饥不择食”,未免鱼龙混杂,一些像李义府那样贪侵、奸诈小人,也被她用作冲锋陷阵的干将,对此,武则天心有数。不像史书上写的那样,武则天本身是个大奸大恶之人,因此专用恶人,以迫害忠良。除狄仁杰等少数清正之官,其他只要为武则天重用的,多被全盘否定。如许敬宗,自永徽年既为武则天所用,后一直是女皇所建王朝的枢谋臣,对武则天的施政起了很大作用。但后世史家把他说成为诌事皇帝、谋害忠良的奸臣,《新唐书》把他列入《奸臣传》的位,即奸恶[ 《新唐书》,卷,《奸臣传》。]。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他为武则天登上后位和帝位立过功,又被武则天信任使用而已。

    如果说武则天是爱听阿谀奉承、专用奸邪小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以她的聪明睿智,对朝官员她了如指掌,谁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弱点、用在何处、如何使用,她都驾轻就熟。这个本领,可比高宗强多了。他任用忠心的干臣许敬宗,也任用奸诈的小人李义府,她知其长,也知其短,记其功,也记其过。她像高级的驭手,稳坐在辕上驭马,众马都被她上了笼套鼻索,她知道怎么使用驾驭。如果你认为她被那些奸诈的恶吏、滑吏牵着走,你俩是太不了解她了。她任用李义府,是认为李义府有些地方能为她所用,这是一种需要,一种政治上的艺术手段。

    武则天很有纳谏的政治风度和胸襟,她和大臣们的关系比一般皇帝要宽松多了,有时简直很随便、很随和。但是她更有一种整肃百官、威慑君臣的本领和意图。她有这种政治天赋,这种天赋又来源于她自幼生活在将军府,受到武职高级军政长官环境的熏陶;更来源于她做侍女的许多年,她做的是历史明君唐太宗的侍女。唐太宗就是一位既能虚心纳谏,又能驾驭百官的明君。她为什么终生崇拜、模仿唐太福建省?崇拜唐太宗什么?李治曾说过她很像唐太宗,李治从心底崇拜她、信服她,其原因之一也在此处。

    传统史家们处处否认武则天。当武则天清除关陇集团,开始施行新政时,史书上又说,太宗时的官风是大臣们敢于直谏,不惜冒犯龙颜也劝谏。你看,武则天做了皇后、做了女皇,那种劝谏的风气没了,只剩下阿谀奉承、歌功颂德了。有一次高宗同李勣聊天,高宗说:“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却竟无谏者,怎么回事呢?”李勣回答:“陛下所为尽善,群臣就没有可谏的了。”

    究竟怎样理解高宗和李勣的对话意思呢?一定是两方面都有,武则天刚刚指挥了扑灭关陇集团的歼灭战,杀掉了许多重臣大员,株连、清除了关陇集团盘根错节的大小官吏。严酷的政治斗争,必然带来一时萧条如九秋的政治现象。另一方面,被关陇集团把持多年的朝政被武则天解放了,她向大多数地主知识分子开放了政治。有才能、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进入仕林;有一孔之见解者,可以向诸部门提见解。官员们没有太大意见,这就是李勣回答的没得可谏了,自然也就没有人把官帽子摘下来,碰头出血的劝谏了。这样分析估计不会偏离史实太大。打个比方哪:粉碎“四人帮”后,国家百废待举,人民欢欣鼓舞,都会搞改革了,谁还想着如“右派”们那样,拼着小命提意见呢?

    但武则天心里有数,谁好谁歹,她像明镜。干得好的,忠于任事的,她就赏;对那些奸诈之官,犯了法,她也不会轻饶。如经常劝高宗赏罚要分明,认为国家大事“唯在赏罚分明”。宰相卢承庆是显庆四年由武则天提拔上来的,是个博学多才的干员,原是度支部尚书。在贞观年间做户部侍郎时,太宗向他询问历代户口的数目,他从自有国家以后,历朝历代的户口多少,滚瓜烂熟地背了下来,都有其依据。太宗汉为奇人。后为褚遂良排挤,郁郁不得其者。武则天听说他有才干,把他先用为度支尚书,再提为宰相。显庆五年七月,他竟在度支问题上出了问题,御史台官员弹劾他“科调失所”[ 《资治通鉴》,卷oo,显庆五年七月。]。看来是个业务问题,估计出的问题不小。看到劾表后,高宗很为难,因为这个人是武则天提拔的,而且提升很快,任职不及一年。但武则天知道后请求高宗按章处理,当即被免了官,贬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

    左相许圉师,位高品重,才干卓越,高宗和武后都很器重他。然而,他的儿子出了问题,又牵连他处理不当,也被贬官。

    其子许自然,是一个七品奉辇直长的殿内司事官。一次出外游猎践踏了别人的庄稼,愤怒的田主要同他理论理论。许自然一定是个仰仗父亲是宰相的纨袴子弟,他不向人家赔礼道歉,还放响箭相威胁。许圉师很生气,但又不想丢丑,只想打儿子一顿给田主泄气,遮掩了事。岂知田主也不是省油之灯,竟直达司宽台告状。司宪大夫杨德裔也想为他遮掩,因其官位之高,也不敢治其罪。而西台舍人袁公瑜却派人用假名字与了一封信,直接向皇帝告状。武则天知道了这件事,建议高宗下旨治他的罪。高宗便召见许圉师,责他身为宰相,侵陵百姓,又匿布不报,不是作威作福吗?许圉师竟然回答:“臣身为宰相,以忠直事陛下,不能讨得众人的欢心,所以有人背后攻击我。至于作威作福者,是那些手握兵权,或身居重镇的人。臣本是一个吏,奉事皇上皇后,只知闭门自守,哪敢作威作福啊”高宗和武后听他这番言外有意的话都生了气,高宗说:“你还恨无兵权吗”许敬宗也说:“这样官员,罪不容诛啊”想杀了他。高宗、武后见他是位新用的官员,罪不至诛,下令免了他的宰相之职, 贬为虔州(今江西赣州)刺史[ 《资治通鉴》,卷o,龙朔二年十月。],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免官。

    接下来该是李义府的事了。 看小说就到~

    李义府的品质,武则天是非常清楚的,不是急着用人,她绝不会用这失德小人的。以前他曾犯过案子,为纳女犯为妾,逼死了六品寺丞。当时正与关陇集团苦斗,敌方要用他的事整治武则天,所以才硬着头保住了他。以后他一直做些不干不净的事,但他也能为朝廷卖力做事,功劳很大,一直没办他。也怕他和新任官员寒心。

    李义府受宠不知自爱,反而愈加恃宠骄恣。在龙朔三年,他做右相典选时(即选拔官员),专干买官卖官的事,升降褒否不看实绩,只看金钱关系,弄得怨声载道。高宗听到情况后,只是警告他:“卿子及婿颇不谨慎,多为非法,我尚为卿掩覆,卿宜戒之”李义府听后脸色变的铁青,伸长了脖子追问:“是谁这么告诉陛下的啊?”高宗说:“我这么说了,你又何必追是谁告诉我的呢?”李义府竟然毫不认错,听完皇帝的话,还大摇大摆地无礼而去。让高宗甚为恼火。

    不久,又一个方士叫杜元纪的,向李义府神秘地说:“你的府第有狱气,应该积聚o万缗来消灾免祸”李义府听了就相信,赶快抓紧贪污受贿。

    李义府的母亲去世了,高宗根据规定给他守丧的假,初一、十五让他去为母亲祭祀。李义府便利用这些假日穿上便服,会上方士杜元纪,到城东爬到高高的古墓上望气色。

    由于他经常这第做,讨厌他的人就状告他窥觇实异,阴有异图,即告他去古坟上占望天象,等着有改朝换代的凶兆生,他好乘机造反。

    又有人状告他的儿右司议郎李津,卖官给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延,收取了七百多缗钱,等等。

    高宗、武后见李义府愈不像样子,民愤又大,于龙朔三年四月乙丑这天,下令拘捕投进监狱。派有司审查此案,并命李勣监审。

    结果,高宗下诏把李义府除名,流放嶲州(今四川省西昌);其子李津除名,流放振州;其他诸子女婿也全被除名,流放庭州。李义府被夺官流放,一直未得赦回,死在流所。

    惩办李义府决定一定是武则天的主意。因为李义府在武则天立后时,起了很大作用,又是她的亲信,没有她的主意高宗是不会下诏的。说明即使是其心腹亲信,当他危害朝廷大局时,也也会下手惩罚的。

    高宗和武后惩处了李义府,朝野称庆,对高宗和武则天的“内惩所亲”甚称赞扬。

    十五 东征西伐,使唐朝疆域达到极点

    自高宗显庆初年开始,已安定多年的唐朝边境,形势又生了巨大变化。西部突厥向唐朝西域侵扰,使西域少数民族不得安宁。东部与唐朝关系官切的新罗,受到高丽和白济的包围,频频向唐朝求救。武后和高宗奋太宗贞观讨伐四方之威猛,对突厥和高丽用兵。自显庆元年(656年)至麟德元年(664年),以十年努力,使唐朝边事大为改观,其武功过了贞观之时。

    这期间,是武则天为皇后辅佐高宗到垂帘听政阶段。因高宗才智平庸,加上身体多病,朝廷内外大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就是说,包括对外用兵的大事,高宗悉“委以”太后。武则天深受唐太宗的影响,内治与外武,皆不同凡响。

    贞观年间,东突厥为太宗征服,贞观至高宗初年在塞内塞外分置六都督府和两都护府进行管辖。但是西突厥仍称霸西域,威胁着唐朝的西部安宁。永微二年(65年),西突厥领阿史那贺鲁击破唐朝的射匮可汗,在碎叶自称沙钵罗可汗,在那里设牙帐,侵扰大唐西部领域,向唐朝示威。

    显庆元年(656年),任葱山道行军总管的老将程知节受命讨伐西突厥。击其歌罗、处月二部,斩千余。副总管周智度进攻骑施、处木昆等部,也取得了胜利。同年十二月,程知节又率部达鹰娑州(今新疆焉耆),前军总管苏定方破西突厥别部鼠尼施。然而,副大总管王度畏敌如虎,竟矫诏“以程知节恃勇轻敌,委王度为之节制”,从而篡夺了兵权主管,力主防守,延宕不进。后又杀死前柬投降的突厥人,分其财物,苏定方屡劝不从。造成将士离心,无功而返。高宗、武后查得实情,把王度治罪除名,程知节以“逗留”不进免官。

    西突厥尚未平定,武后与高宗则大胆起用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再率燕然都护府任雅相等将领,再讨西突厥。

    苏定方,名烈,定方为其字。冀州武邑(今河北)人,自十五岁随父亲行武,骁勇而有志。贞观初年在唐朝名将李靖部征讨突厥,屡立战功。永徽年间晋升郎将。前次出兵突厥,他为前军总管,已取得胜利。当王度杀降取物时,他说:“如果这么做,我们就成了强盗,还有什么名目再征战杀敌啊”而当王度按师不进时,士兵纵终日骑在马上不动,披着铠甲结成阵势,非常疲苦,许多马匹都被冻饿而死了。他要求主动出战,向程知节说:“出师就是为了讨伐敌人的,今天却守在这里不动,如果敌人来攻就等着失败。皇上以公为大将,怎么能让副将说了算呢?请逮捕王度,飞表上奏。”[ 《新唐书》,卷,《苏定方传》。]但程知节了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武后与高宗调查得知了前方将帅的表现,才特受苏定方为主帅,再度出师征讨西突厥的。

    苏定方果然不负所望,以他的勇气、谋略和智慧,取得了讨伐西突厥的重大军事胜利。当他率领大军近逼西突厥时,沙钵罗倾其全军而迎,拥有十万军队。大兵在今天的额尔齐斯河的西岸列阵,绵亘十里。 看小说就到~苏定方自为前驱,只率精兵万余靠近了敌营。沙钵罗自以为兵苏定方十倍之数,乃长驰直进,企图围歼唐军。苏定方令步兵据南原,枪刺尽向外,待敌深入而击,自率骑兵在北原列阵候敌。

    沙钵罗欺定方兵寡,挥军攻南原的步兵阵地。而几次冲击,苏定方布置的步兵阵地坚如磐石。苏定方看见敌军气馁了,便率骑兵向敌阵冲锋。其军队无不奋勇争先,敌军挡不住唐军的攻势,大溃而逃。苏定方挥师全力追击,赶了三十里,斩获数万人。第二天继续进攻,西突厥军队和群众纷纷投降,沙钵罗仅率数百骑西窜。

    苏定方兵进伊犁河西部的邪罗斯川,迫追沙钵罗。此时北风疾吹,大雪纷飞,很快平地积雪二尺。诸将请求雪晴再追击敌人主帅,苏定方则说:“敌人正恃大雪相阻,必以为我军不能前时,一定会在附近休整。我军正好借机猛进,必要擒拿敌。如等待天晴,敌人也会远窜,想擒获就困难了。吃些苦头,建立大功的时候到了”于是挥军踏雪行,所到之处,突厥纷纷投降。到了双河,离沙钵罗牙帐二百里时,苏定方命部队列阵推进。追不多久,正好遇见沙钵罗与残部射猎寻食。苏定方乘其不备,纵兵攻击,再斩获沙钵罗部众数万,沙钵罗再度逃走。不久,即被投降唐军的土人执送唐营,西突厥宣告灭亡。沙钵罗可汗被押送长安,为高宗免死封官,病死于长安。

    高宗、武后命于西突厥故地天山北路建北庭都护府,统辖昆陵、濛池二都护和二十三个都督府。龙朔二年(66年)在天山南路分置十六个都督府,及八十州,一百一十个县,军府一百二十六个,皆隶属安西都都府。

    这次对西突厥的用兵,是贞观以后,高宗朝取得的次军事胜利。从而解除了西突厥在唐朝西境的威胁,恢复了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地位,对巩固西部边联,维护国家统一,展原和西域各民族的经济化交流,展商业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大唐东部的朝鲜半岛上,是高丽、百济和新罗的三国鼎立。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却受到高丽和百济的联合进攻,唐太宗晚年曾钦征高丽,但却无功而返。

    显庆三年(658年)高丽、百济夺新罗三十三城,形势危急,向唐朝求救。高宗、武后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和郎将薛仁贵往攻高丽。

    薛仁贵是国家喻户晓的唐朝将领,他跨海征东的故事被编成小说和戏剧,千年来一直流传,为人欣赏。他是绛州尤门(今山西河津)人,家贫。太宗钦征辽东时,他只身投军于张士贵营。在征辽东的战争,薛仁贵曾身穿白衣,先登上城门,所向披靡,大军乘势进攻,乃获大胜。唐太宗远远望见薛仁贵登城战斗的情景,大为惊叹。特命引见,赏赐甚丰,立即提拔为游击将军,后加封右领军郎将,这就是《薛仁贵征东》小说“白袍小将”的情节。被作者编得十分离奇,只能说明人民敬仰为祖争光的英雄,若以史实论,就足为征了。

    永徽五年(66o年)润四月,高宗宿在万年宫,丁丑那天下大雨,午夜山洪暴,冲突玄武门。守城士兵被滔滔洪水惊吓,丢下城门不管,四处奔逃。薛仁贵登上城门一边高呼宫内避水,一边说:“如今皇上都危急了,臣子还能怕死吗?”高宗从梦惊醒,登高避水,方得平安无事。高宗、武昭仪称赞薛仁贵忠勇,更加推重他。

    显庆五年(66o年)。百济攻新罗,高宗、武后诏令薛仁贵等与战,两军在横山大战,打败了高丽大将温沙门,取得了胜利。而唐军主力十万由神邱道行军大总管统带,讨伐百济。苏定方于同年八月在山东城山渡海至朝鲜半岛,与百济军队战于熊津江口,大败百济军。苏定方挥师追击,直抵其都城固麻。两军又于城下大战,百济全军败绩,百济王义慈与太子隆逃至固麻以北的一个小城。苏定方追至城下,迫其五部、三十七郡部众全部投降,唐朝在百济置熊津等五个都督府。

    苏定方押着义慈父子献俘于朝廷。同年十一月戊戌,高宗、武后登上则天门接受俘虏,又当场释放,表现了赫赫的大国风度。使唐太宗征服朝鲜半岛的愿望初步得到实现。

    龙朔元年(66年)三月,高宗在胜利的冲动下想效法父皇,亲征高丽。此时,高丽军队包围了郎将刘仁愿留守的原百济都城。武后见高宗身体太差,劝阻钦征,连当时的战事,也由武后亲自布置指挥了。派检校刘仁轨率部入朝,往救刘仁愿。

    刘仁轨是唐初宿儒名将,博学多才。战前他出誓言:“此去扫平东夷,颁大唐正朔於海表”入朝迅解了刘仁愿之围,于熊津口结阵。随后,西路军主帅苏定方率军入朝,连战皆捷,遂围平壤。高丽统帅盖苏率数万军队坚守鸭绿江,与唐军任雅相等军交战,曾败高丽军。但因任雅相病殁军,苏定方久围平壤不下,武后再命回师。仅留刘仁轨、刘仁愿驻守熊津口。

    尤朔二年七月,百济残军再叛,并向日军请表援军进攻仁轨、仁愿军。两军战于白江,四战唐军皆胜,烧毁日本战船四百艘,百济同日本联军大败,仁愿归国。仁轨在百济统计户口、恢复生产,立唐社稷。百济人大悦,全境各安其业。仁轨率士卒在百济屯田,积粮备战,准备经略高丽。

    与此同时,西路回纥乘唐用兵朝鲜而犯西北边疆。武后与高宗商后派武卫大将军薛仁贵等出兵征讨,仁贵仍骁勇异常。两军交锋,他骑在马上张弓近逼敌军大营,向敌人前军将校射,连连。敌军丧胆后退,仁贵挥军追赶,两万余敌军尽被逼下峭壁摔死。军唱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资治通鉴》,卷oo,龙朔二年三月。]

    回纥部平,唐朝在其部立云、安北都护府。仁贵班师回朝,武则天亲自接见了他。后仁贵再度出师高丽,被武则天授威卫大将军,加封平阳郡公。

    乾封元年(666年)五月,高丽统帅盖苏死,内部生变乱。武后认为这是平定朝鲜的大好机会,便派兵东征。经过选择,乃派契苾何力、庞同善、高侃、薛仁贵等几位大将军,各带人马,分路进,决定一举平定。

    李勣已是76岁的老将,他也决定在有生之年为国立最后一功。他率部直抵高丽之新城,此城乃高丽西部重要举事据点。他命军队登上城厢高山,俯瞰箭,城守军官惧怕,开城投降。随后催军急进,连下高丽十六城。薛仁贵在这些城镇的攻占尤为骁勇,战功卓著。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仅率三千人马进攻扶余城,与该城守军万余人大战,一战大大捷,周围四十余城闻薛仁贵之名,尽开城请降。

    李勣闻之,派随军侍御史贾言贵向京告捷。武后和高宗问战事情况,要言忠说:“高丽必平。”问曰:“卿何以知之?”对曰:“隋炀帝乐征而不克者,人心离怒也。先帝东征而不克者,高丽未有衅也。”还说,如今国家富强,陛下圣明,将帅尽力,高丽内乱,所以克高丽的日子不会长了。武后和高宗问军诸将的情况,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将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沈毅能断虽顾忌前,而有统御之才;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 《资治通鉴》,卷o,总章元年二月。]高宗和武后听了,深信其言。从贾言忠的分析,可以看到武后、高宗知人善任,对将领的调度甚为得当,这是当时取得军事胜利的关键。

    扶余等城下,李勣挥诸军包围平壤。月余,敌军无力再战,遂开城投降。

    总章元年十月,唐军胜利回长安。十二月,高宗、武后在龙山的含元殿举行了受降仪式,赦免了高丽王高藏等君臣,并封授了唐官。高丽五部、六十九万户,分置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以安东都护府统辖。

    第二年十二月,老将李勣病故,享年79岁。临终前他说:“我十余岁作贼,是逢人必杀的无赖贼;十四五岁是难当贼,不高兴就杀人;十七八岁是佳贼,临阵才杀人;二十岁是大将军,用兵救人不死。”[ 《资治通鉴》,卷o,总章二年十二月。]

    李勣也是人们熟悉的隋唐人物,他原名徐懋功。幼时与李密、王伯当等人起事反隋,后投唐为李渊赐姓,遂名李勣。用他自己的话说,从一个盗贼官至宰相,七八十岁挂帅平定高丽,功高盖世。既死,诏令以特殊功勋陪葬于太宗昭陵,封其坟丘如阴山、铁山、乌德鞬山的模样,纪念他挂帅远征的大战役。

    朝鲜平定仅二年,西部烽烟又起。咸亨元年(67o年)夏四月,叶蕃攻陷西域十八州。时称“二圣”的高宗、武后派薛仁贵、阿史那道真和郭侍封率西征。

    吐蕃与成公主的历史国人无不知晓。那是贞观八年(64年)的事,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建都城于“逻那城”,即今拉萨市。松赞干布遣使纳贡向大唐求婚,太宗送成公主与吐蕃和亲,松赞干布为成公主筑城,建宫殿。自此以后,唐、土关系密切起来。高宗永徽年间,成公主派使至大唐,要求高宗派遣养蚕缫丝、造酒、制造纸墨等工匠,得到许可。

    时过不久,则向唐朝西部边区进犯,迫唐朝再度用兵西北。

    薛仁贵率大军先行,辎重随后。唐军在积石河口大败吐蕃兵,但军需辎后果全部被吐蕃夺走,只好退守待援。唐军失去军需粮草,无力作战,被吐蕃大军打败,几乎全军覆没,只得与吐蕃妥协,率残兵东归。薛仁贵、郭待封等主将皆被除名。

    仪凤元年(676年)八月,吐蕃又犯叠州(今甘肃迭部县),时称天皇、天后的高宗和武则天令宰相刘仁轨出师,但受朝李敬玄掣肘,则以李代刘前往。李敬玄毫不知兵,与敌兵初战即溃,在危机关头,赖百济降将黑齿常之率数百人袭击敌军后路,方使唐兵得救。

    永隆元年(68o年)七月,吐蕃再次进犯。被提为武卫将军的黑齿常之在河源击败之。高宗武后再提他为河源军经略大使。他在河源一带屯田,并建烽火台戌所7o余座,以防吐蕃。吐蕃颇畏黑齿,竟不敢进犯河源。

    总之,在武则天辅佐高宗的时代,东西征战,军事上基本取得胜利,大唐声威高涨,边疆得以保卫。在四境建立四大都护府,并扩大了贞观年间所置的一个都护府的疆域。这五个都护府是:

    (一)单于都护府。麟德元年(664年)由云都护府改置。治所在云城,统辖区突厥数部,相当今天的内蒙、阴山、河套地区。

    (二)安东都护府。总章元年(664年)置。初治在平壤,辖高丽、靺鞨各部。西起辽水,东至朝鲜北部,南北抵海。后来治所移至辽河之新城。

    (三)安北都护府。总章二年(67o年)置。辖治约今蒙古、俄西伯利亚南部一带,统管碛北铁勒诸部。

    (四)安南都护府。调露元年(679年)置。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

    (五)安西都护府。贞观十四年(64o年)置。治所西(今新疆吐鲁番东高昌故城),统安西四镇。显庆、龙朔年间(66-66年),唐军平定西突厥,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的诸城邦国。咸亨元年(67o年),治所移至碎叶城。

    武则天临朝后,最初起年四境无事。自垂拱三年(687年)突厥、吐蕃、契丹先后犯边。女皇武则天借雄厚的国力和多年处理边境战争的经验,调兵遣将,逐一平服,使边境复归平静。

    先是突厥部于垂拱三年(687年)犯昌平、朔州等地,武则天命左右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和李多祚讨伐。二将皆为智勇双全的少数民族老将军,在朔州大破乱军,突厥军队退走漠北。

    长寿元年(69年),吐蕃再起。武则天派武威军总管王孝杰、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击之。王孝杰也是一位久经战场的老将,他连败吐蕃犯边之军,恢复了战前的西部边疆形势。

    其间,唐朝东北边族契丹强盛起来,当西部边患平息后,威胁唐朝的便是契丹族。太宗贞观年间,契丹臣服大唐。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大唐营州(今辽宁锦州市)都督赵翙施行暴*,虐待臣服大唐的契丹酋长,激起边事。这年五月,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攻陷营州,杀死赵翙。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占据营州。以李万荣为前锋,四处攻掠,数日间有兵数万,进军檀州。

    武则天闻警即派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等二十八将讨之。

    但是,唐朝大军未及对阵已奸计大败。契丹破营州后把俘获的官兵囚在地牢里,然后派人告诉俘囚:“我们是契丹军士的家属,已饥寒难活,待官兵一到就投降大唐。”征讨军将到时,又把这些俘囚放出来,告诉说:“养你们无粮,杀你们不忍,放你们回去吧”俘囚们回至幽州向唐朝官佐说:“契丹粮食奇缺,人心思降。”各路降领信以为真,乃轻骑驱行,争先恐后。兵至黄獐后,又有契丹老弱兵迎降。唐兵更加急行。结果了埋伏,骑兵被绊索绊倒,将卒死者填满山谷。生擒右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司农卿麻仁节。契丹军又迫令张玄遇在假件上署名,派人给后军总管燕匪石等。催他们急行军赶往营州。结果,唐军再度伏,致使全军覆没。

    武则天闻报大怒。他下令:“天下系囚及庶士家奴骁勇者,官偿其值,以击契丹”[ 《资治通鉴》,卷o5,万岁通天元年九月。]令山东近边各州置武骑团兵。其意思是广泛征庥兵员,动近离战场地区的民众,组织抗契丹的军队,坚决消灭契丹叛军。

    并任命同州刺史武攸宜为右武卫大将军,任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英勇善战的王孝杰为清边道行军总管;右拾遗陈子昂为攸宜府参谋。集了十八万大军讨伐契丹。

    与此同时,契丹又进攻崇州,龙山军副使许钦寂战败被擒。契丹军再围安东都护府城,逼迫许钦寂劝降,钦寂向城的安东都护裴玄大声喊:“契丹狂贼,灭在朝夕,裴公要鼓励将士杀贼守城以全忠节啊”契丹人便把他杀死在城下。

    因契丹反叛,吐蕃和突厥也活跃起来,形势复杂而紧迫。突厥酋长黑啜请武则天收他为子,为他的女儿向大唐求婚,并要求归还河西的降产,答应这些条就率部为大唐讨伐契丹。武则天就授他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而吐蕃向大唐提出种种条件,伤及国体,则被拒绝。

    这年十月,契丹叛李尽忠死了,孙万荣代领其众。默啜乘机袭击松漠,俘虏了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家属。武则天拜默啜为颉跌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孙万荣则列加穷凶极恶,便收拾余众,向河北进攻。于是,先攻陷冀州(今河北冀县),杀刺史陈宝积和官吏人民数千,既攻瀛州(今河北保定)。河北震动,纷纷逃散。形势极为凶险。武则天想起了被贬为彭译令的狄仁杰来,便下诏起用为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前刺史。独孤思庄为防契丹进攻,正在组织老百姓运土搬石,修筑城垒,紧急备战。狄仁杰到任后,便下令解散,让百姓回家各安其业。守将们不理解,狄仁杰说:“贼犹在远,何烦如是万一贼来,吾自当之。”官民人等,人心顿安。契丹人闻狄仁杰之名,竟不战自退。百姓们都编出歌来颂扬他,立碑纪念他的功德。武则天又令狄仁杰为幽州(今北京市)都督,抵御契丹的进攻。

    被贬为原州司马的娄师德也被起用,都是用来抵御契丹的。

    决战时机到来了。神功元年(697年)三月,助工则天命王孝杰率7万大军进攻契丹军,与孙万荣在东硖石谷大战。契丹被打得大败而逃,王孝杰督兵紧追不舍。行至绝险的山岭上,契丹军回兵再战。王孝杰的后军苏宏晖竟然自乱其阵,弃甲逃走。王孝杰兵力单薄,被契丹人马迫上悬崖,坠谷而死,兵将也死亡殆尽。

    武则天闻此军情,派使者至军斩苏宏晖,但使者尚未到达,苏宏晖又立了战功,得免其死。武则天追赠王孝杰的官爵。

    武则天愈愤契丹人的叛恶行径,再派大军前往讨伐。

    孙万荣攻破王孝杰军后,在柳城西北方4oo里处依险筑新城,留下部队防守,自引精兵攻幽州。此时,默啜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赐,兵攻袭契丹的新城,围城三日而破之。尽俘其众,获其财物而还。孙万荣正与唐军对峙,闻新城被毁,后备尽失,大为恐慌。唐前军总管张九节乘势攻击,孙万荣大败,逃至潞水。息于林下叹曰:“今欲归唐,罪已大。归突厥亦死,归新罗亦死。将安之乎”当时随行的只有几个家奴了。见他穷途末路,便把他杀死,向唐朝投降。自此,契丹叛乱才被平息。

    此后,边疆虽仍烟尘不绝,但大规模的战事未再生。直到她逊位之前,又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这是武则天为抚边安疆设置的第五个都护府。有唐一代,总计设置了六大都护府,武则天就设置了五个。对太宗设置的安西都护府,也扩大了辖区范围。这说明,女皇的武功在历史上也是卓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