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3 关于青楼

目录:网游之佳丽三千| 作者:老实的狐狸| 类别:其他类型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王大娘当然不会同意建立青楼。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王大娘心灵美好,不忍见女性同胞受苦受难是其一,青楼的建立势必会影响整个兴庆甚至是整个夏国的风气是其二。

    王大娘一听发财哥有想要建青楼的想法,一下子跪在地上,几乎哭起来:“皇上三思啊,民妇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青楼的危害还是知道的。为了我们兴庆的百姓,皇上还是再考虑考虑吧。”王大娘这一跪,是把自己的命也拼上了,在她看来,皇上虽然平时经常来自己的小酒馆吃吃饭喝喝酒,对自己也亲切尊敬,好像哪家的小公子一样。但她明白,皇上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自己现在违逆了皇上的意思,恐怕是保不住这条命了。王大娘一时竟颤抖不已,几乎崩溃,但为了兴庆的百姓,王大娘认为即使是保不住自己的这条命也是值得的。

    发财哥也没想到王大娘有这么大的反应,想要扶起王大娘,却见她颤抖不已,一副担惊受怕的样子。

    “是朕欠考虑了,王大娘你起来吧。”发财哥有些尴尬的说道。发财哥这才想起青楼、妓院、窑子之类的地方,在古代的名声是极不好的,特别是自己身为一国之君,不想着扫黄扫非,居然还想弄一座青楼玩玩,顿时大汗淋漓,囧囧欲死。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还好自己是跟王大娘说的,要是跟大臣们说,自己没见过烟花之地,想要建一座来看看,恐怕那些大臣会以撞墙来威胁自己吧。而且自己若是建了一座妓院,难不成还要亲自逼自己的百姓把女儿卖进来为妓吗?我这不是逼良为娼吗?发财哥有些责怪自己的冲动了。

    发财哥边想边走了,剩下王大娘一个人呆呆地跪在地上。

    皇上······这就走了?

    王大娘欣喜异常,对着发财哥走的方向感激地磕了几个头。哎~可悲可怜的老百姓~

    几日后,发财哥把王大娘的小酒馆升级成了中级客栈,主营住宿,兼营饮食。发财哥还特意出席了王大娘客栈的开业剪彩仪式,当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至于青楼······发财哥可不打算放过。发财哥心里打算着,自己身为皇上不能建,但不代表着夏国其他人不能建吧。到时候自己暗中怂恿兴庆的豪族啊地主啊富商啊盖上一间玩玩还不是可以瞒天过海,逍遥快活。只不过,这青楼的风气的确应该多加改善了,到时候搞得兴庆风气奢靡,整个一爱情动作片工厂,鸡飞狗跳,最后受苦的和收拾烂摊子的还不是自己?

    青楼自古以来,也是文人墨客的聚首之地,自己若是将这一特点发扬光大,好处可不止一点点啊。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青楼”这个词,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如《晋书·麹允传》:“南开朱门,北望青楼。”邵谒《塞女行》:“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南梁时,刘邈《万山凶采桑人》诗首句云:“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不过这里说的“倡妾”,可能只是“家妓”而已。

    古人出过官妓,为朝廷赚钱;也出过家妓,以充家用。

    中国最早的娼妓,是最早进入制度化的一种行业。管仲治齐国,就设有“女闾”,女闾就是公娼--不是公家准许的窑子,而是官办的窑子。这是中国最早的“公营企业”,开办目的,是增加国库收入。《坚瓠集》续集里说:“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花粉钱之始也。”这就是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经费来源,部份却是吃软饭吃来的,实在不怎么光彩。使中国国泰民安,身为“女闾”的人,以血肉之躯,“以充国用”,的确功不可没。虽然她们的痛苦如何,我们一点也不知道。

    中国历史中,有一种“家妓”。家妓是养在豪门中的**,算是自备的歌星、舞女兼酒家女,还没有资格做姨太太,要生了儿子,才有资格做姨太太。

    关于青楼,却也是一个充满浪漫和诗意,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颇为神秘的地方。

    古人给风月场所想了一个美丽的词:青楼。关于爱情,关于**,关于道德,这几项可以说是文学最基本的主题之一,而这几个最基本的主题可能通过**这一特定的角色而聚合在一起,因此文学从来都对**给予特别的青睐,古人还专门将这样的文学命名为“青楼文学”。

    青楼似乎是古代文人除了庙堂、家庭、江湖以外必不可少的寄托之所,少了青楼文学,传统的文学大概就少了很多的韵味。

    自古风流文人与青楼名妓,关系最为密切,他们惺惺相惜,彼此相依。士人最懂得怜香惜玉,柔情蜜意,而**最能赏识玉郎才子,吟诗诵词。

    同时,青楼中多出才女,可谓是美貌与智慧并存者。她们能赋诗,能写作,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青楼名妓对于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她们诗作的成就,传播的能力,还在于她们为诗人们提供了激发灵感的环境和艺术氛围,这些灵感无疑对诗人们的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柳永与青楼有着很大的联系。

    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就说“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甚至还传说柳永因终日沉迷在青楼之中,错过了皇上的召见。皇上便气道,就让那柳永专门写他的词去吧。此是“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由来。

    青楼,真是个不寻常的地方啊。

    ----

    看了书评,心情有些抑郁。//7kan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