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意外永璐夭折

目录:还珠同人之雍正重生| 作者:武陵流水| 类别:都市言情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令妃与赵氏商议过了,立时便无病呻吟起来。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不多时,便有常往延禧宫请脉的太医匆匆而至。到了令妃的病榻前诊视一番,开了个保胎的方子。次日,那太医又往延禧宫复诊,便带了从太医院记录文档里抄来的永琪所用药方。那太医已将这药方看过,当下细细地与令妃讲解一番。按着“十八反”、“十九畏”之类的禁忌,只需加了两味寻常药材,便可由活血生筋之方变作杀人夺命的之方。

    药方已定,如何送进上驷院,却让令妃有些犯难。按着制度,但凡被圈禁的皇子、宗室,都不许在圈禁之地自行生火,以防其趁火作乱。因此永琪每日所服之药,皆是太医开了方,御药房制药,再送入上驷院的。为了防着有人在帝后妃嫔的药里动手脚,御药房熬药时至少两人看守,一旦熬成,又得熬药之人当场自饮。熬药之人饮罢,将药罐放在盒子里锁了,贴了封条,再由送药之人至少两人,送往上驷院,盒子的钥匙却是另有他人往上驷院送的。要在药里做文章,少不得调兵遣将,谨慎谋划一番,并非一日所能成就的。

    令妃原不是个知难而退的性子,既然有了可行的法子,便动作起来。不想人手尚不曾安排妥当,延禧宫里却出了一桩汤圆案,让这一条毒计不得不暂时搁置。

    原来延禧宫里除了令妃与其二女一子,还住着一位常在。这位常在姓西林觉罗氏,出自满洲镶蓝旗,因其曾祖父名鄂拜,这一支人人皆以鄂某鄂某某为名,仿佛汉人以鄂为姓一般,故而众人便称之为鄂常在。鄂常在之父鄂乐舜,乃是雍正朝名臣鄂尔泰之侄,当初鄂常在入宫时,便已经官拜巡抚。皆因鄂尔泰一族过于贵盛,乾隆生了猜忌之心,是以这鄂常在虽是名门闺秀,封疆大吏之女,却连个贵人的封号都不曾得到,只封了个常在。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又被乾隆特旨赐居延禧宫,令其日日向一包衣出身的宠妃请安行礼。到了乾隆二十一年,鄂乐舜又被赐死,鄂常在在宫里的日子越发艰难了。

    这鄂常在是个豁达的性子,知道自己不能得乾隆的宠爱,便善自珍重,也不把乾隆放在心上。镶蓝旗西林觉罗氏一门是诗书传家的人家,鄂常在的曾祖父鄂拜曾任国子监祭酒,阿玛鄂乐舜是雍正八年的二甲进士,堂伯父鄂容安是雍正十一年的二甲进士,两兄弟都入选过翰林。 家学渊源,鄂常在是个有文采的。虽说也精于吟诗作赋,却不是那寻常文人伤春悲秋的柔弱性子,反倒安贫乐道,只顾着自己琴棋书画的小日子。

    永和宫里又有一个瑞常在,家世才学皆与鄂常在相近。瑞常在姓索绰络氏,虽是正白旗包衣出身,也是诗礼之家的女儿。瑞常在之父礼部侍郎德保,是乾隆二年恩科同进士出身,堂伯父兵部侍郎观保,乃是同科的二甲进士,两兄弟也都入过翰林。瑞常在也是个能诗善文的,封为常在,住进永和宫不久,便与鄂常在一见如故,无事时常常一处赏花观景,以诗唱和。

    瑞常在之祖母、额娘、伯母皆有二品诰命,每月朔望,便可入宫朝见皇太后、皇后。本来按着瑞常在的位分,不能宣召外命妇入宫,可永和宫的主位愉妃是个厚道人,每每用了自己的名义,宣了索绰络氏三位夫人入永和宫,与瑞常在团聚。

    三位夫人久承愉妃之情,感戴不尽,时常有所进献。见近日愉妃身体虚弱,便寻些滋补的良方开胃的美食献上。三月十五日入宫,三位夫人又进献了一份食谱。永和宫的小厨房里按谱做了几样,倒是真的别有滋味,引得愉妃也多吃了几口。内中有一道八宝汤圆,却是瑞常在最爱,便留了几个,打发太监到延禧宫找了鄂常在一起享用。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鄂常在也觉得这汤圆软糯鲜香,便问做法。瑞常在道:“你还是莫问的好,江米虽不是甚么罕物,却只有皇后、皇贵妃的日用份例里头才有。这还是愉娘娘厚道,打发人从外头弄了江米来,让咱们也沾了光。若是延禧宫里头,怕是要嫌你多事呢。”

    鄂常在道:“虽如此说,我还好意思日日到你这里来蹭不成?常言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多赏太监们几个银钱,总不至于还嫌银子压手罢?”瑞常在听见如此说,便把方子抄了一份与她。鄂常在拿了这汤圆方子,便与些银钱一起交与延禧宫厨上的太监。

    延禧宫里头颇有些逢高踩低的奴才,见了令妃有宠爱,便巴结上去;见了鄂常在多年不曾侍寝,便冷淡下来,这掌厨的太监就是其中的一个。只是鄂常在虽说位分低微,到底是个主子,太监如何敢明说个“不”字,当下也只得应了。心下却唯恐鄂常在吃得喜欢,从此不时地要做,又不再次次赏钱,平白给自己添了麻烦。因此偷工减料做了一份,全没有原来的味道。鄂常在知道那太监不曾用心,只道日后不吃便罢了。

    不想那太监却是用心做了一份的,自己吃了味美,下顿便又做了一份,恭送到令妃的餐桌上。令妃吃了两个,也觉得甚好,一时高兴,便命人赏了那太监。三个孩子听见桌上有美味,也都眼巴巴地看着。令妃便命旁边伺候的宫女给送了过去,又嘱咐着:“慢些吃,小心噎着。”

    汤圆端到永璐面前时,嬷嬷赶紧夹了一个,放在碟子上,便要用勺子弄碎,再喂给永璐。不想这永璐是个急性子的,听见额娘和姐姐都说好,便抓了一个径自送进嘴里。嬷嬷惊道:“十四阿哥,这可使不得!快快吐出来要紧!”令妃见了,也喝令永璐赶紧吐了出来。

    永璐见了这个架势,吃了一惊,竟将一个小汤圆整个咽了下去。登时将一张小脸憋得通红,气喘不止,两手不住地乱抓。令妃大惊失色,赶紧起身到永璐跟前看视。嬷嬷道:“主子,奴才斗胆,请给十四阿哥拍背顺气!”

    令妃此时也顾不得指使嬷嬷动手,亲手抱住永璐,拍打他的后背。嬷嬷忙止道:“主子,倒着拍打的,才能把噎着十四阿哥掉出来!”说着唤两个强壮太监上前,向令妃告了罪,倒提起永璐来拍打。令妃这才缓过神来,尖声叫着“传太医”,早有人飞奔着往太医院去了。

    江米做的汤圆,本是粘性的东西,两个太监虽不住地拍打,那汤圆竟始终不曾掉落下来。待到太医院的太医匆匆赶到时,那永璐早已没了气息。太医摸了脉搏,叩头道:“请娘娘节哀,十四阿哥薨了!”周围伺候的一群宫女、太监也跪下请令妃节哀。

    令妃两眼发直,目光空洞,如同失掉了魂魄一般。腊梅和冬雪两个忙将令妃扶到里间床上躺了,便劳动那太医给令妃请了脉。太医诊过,便退到外面去开药方。见那太医下去,腊梅和冬雪几个心腹都在一边解劝,都说:“娘娘不为别的,只想想两位公主和肚里的小阿哥,若是过于哀痛了,怕是十四阿哥也走的不安!”一番话,说得令妃回过神来,不住地落泪。

    外面延禧宫的总管太监忙忙地打发人往养心殿、慈宁宫等处送信,又将厨上众人看押了,并预备丧葬之物。东配殿里的鄂常在听见出了事情,也过来劝解安慰。

    不多时,乾隆和桂嬷嬷先后赶到了延禧宫。乾隆见了永璐的尸首,心下大恸。及入了内室,又看见令妃凄凄惨惨的模样,越发痛不欲生。立时从里头出来,召集延禧宫上下人等,喝问永璐薨逝缘由。那掌厨的太监听到永璐死了,吓得冷汗淋漓,抖如筛糠,一被带到乾隆面前,便跪倒在地,不住地叩头,连声都说是鄂常在的方子。

    乾隆听到那太监提及鄂常在,立时想到她与自己有杀父之仇,便信了鄂常在有心谋害,进而疑到西林觉罗氏一门。当下勃然大怒,连声吼着:“常在西林觉罗氏心怀怨望,谋害皇子,立时处死!”便有人入内室,去请正在劝慰令妃的鄂常在出来领旨。

    桂嬷嬷见了乾隆不问青红皂白便要杀人,高喊道:“皇上且慢!鄂常在到底是主子,按着大清的家法,从来没有因为奴才一面之词杀主子的规矩。况且后宫嫔御是升是贬,都得皇太后允准方可。”说着,便叫同来的小太监赶紧回慈宁宫向雍正奏报。

    此时鄂常在已从内室出来,见了乾隆盛怒,也不惊慌,叩头说道:“禀皇上,那八宝汤圆原本是奴才在家时吃过的,当时问过做法,入宫十年,便有些记不清了,因而不敢贸然进献。前日叫厨上太监试做了一份,奴才吃着并不甚好,只道是记错了方子,也就不敢献给令娘娘。实在不知这太监又做给十四阿哥吃了。”

    令妃在内室听得真切,心知一旦报到慈宁宫,皇太后必不会杀了鄂常在,于是赶紧让腊梅和冬雪扶着,从里面出来。摇摇晃晃地跪在乾隆面前,柔声劝道:“皇上息怒!既然不是鄂常在使人做的,便不与鄂常在相干。都是那奴才为了脱罪,攀扯主子,求皇上开恩,饶了鄂常在罢!”说话间,落下泪来。

    乾隆见令妃哭得梨花带雨,心下不忍,越发觉得令妃此时不肯落井下石,无比贤惠,于是喝令太监将鄂常在带了下去。//7kan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