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傲水浒风 第三部 合纵连横 278 道行宁波【八章】10

目录:啸傲水浒风| 作者:旋转的陀螺| 类别:历史军事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读全文字手打版小说,请记住三 五 http://www. .com

    ====================

    两浙路明州府是浙东最大城市,比江南的政治中心杭州还要繁华。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南北客商都在这里云集,这里也是大宋最大的“国际城市”,近海有着当时对外交往最多的港口,大量的海外商人从此登陆。

    自唐朝以后,中原地区经历了百多年的战乱。等到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大宋,统一华夏南方及中原大部时,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国已经崛起。他们横亘在中原西部,占据了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而此时的西域也已经与华夏中原隔断一百多年,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并起,战乱不断十分混乱。自此,原来的西去经商通道基本上彻底断绝。

    然而此路不通另有它途,那些勇敢的商人们从海上寻找到了一条生财之路。那些来自西方的客商,尤其是以阿拉伯人居多,他们竟然能克服大洋的惊涛骇浪,运进西方的香料、镔铁、玻璃器皿等,运走华夏特产茶叶、瓷器,东西方的贸易从另一条通道兴盛起来。

    这是一条可以与以前通西域商路相媲美的神奇交流之路,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虽然那个时候赵宋的朝廷还远没有意识到这个事件的重要性,海上丝绸之路这个说法也是很久以后才被提到的。

    近半年前,华盛天道的阮小七和孟康与柴进、戴宗一起来到这里,他们在摩尼教商人白瑞德的帮助下首先建立了一条从东京汴梁到明州的道商途径,并逐步开始运作起来。柴进和戴宗走后,阮、孟二人率领手下一百余人开始了建立明州道场的事情;他们还有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采购和督造海船,力争建立起一支海上商队。

    明州有着当世最大的造船作坊,玉幡杆孟康也算是造船的行家,在东京商队的支持和白瑞德的担保下,历时四个月他们的船队终于建造起来。船队有双桅大船两艘,单桅小船四艘,整个船队有水手三四十名,虽然还没跑过远途航行,但在明州附近近海却也已经往来多日了。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阮小七在明州的天道发展不算是很顺利,这地方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很难形成一呼百应的独立信仰,这里更像某个时代的商业城市,最大的信仰是金银、铜钱和赚钱的各类紧缺物资。()与中原内地人们的闲散的不同,甚至与两浙路沿海以远的西部也截然不同,这里的人们终日忙碌,走路都是急匆匆的,中原和海外的各路人等,带给了这里巨大的商业机会。

    阮小七在明州及陆上没有得到什么发展,可这位性格豪爽的阮七爷也不是等闲之辈,一来二去倒交上了一批海上的朋友。

    明州外海,有大小岛屿无数,号称“海中洲”(舟山群岛)。这里群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早在唐代这里就已经设立县治,到了这大宋年间地位更加重要,最为明显的是在这“海中洲”最大岛屿上,竟然设有炮台,虽然从未听说使用,但也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这里万千岛屿附近水产丰富,一到汛期海产极丰。明州与海岛之间,渔船云集,景象壮观,这让素来喜欢水的阮小七生来得其所的幸运感觉。

    自此,阮七爷来往于各个海岛之间,交上了一批渔人朋友。最邪乎的与这里的一个最大帮会青蓝帮会的走红人物蒋伯歪混得熟络,现在已是称兄道弟的交情。

    雷三郎此次穿越两浙路,正赶上雨季,大雨连绵路上难行。这倒也有个好处,他穿越方腊所占地区比较顺利,本来就尽走人烟稀少之地再加上滂沱大雨,很少遇到什么麻烦。他们行走无人之地,可以数日完全不要接济,这都得益于林冲等做成的“华盛三宝”。

    肉松、油饼、炒面这三个雷三郎提出来的骑军长途携带的便携食品,已经被林冲在沂山道场试做出来,现在已经化成可以实际食用的保存十天左右的热量来源。他们这些日子马不停蹄的在方腊控制区突袭、奔波,不用给养补充,只要有水就能一直驰骋,这“华盛三宝”功不可没。

    尽走荒山野岭回避人烟密集之处,这也有个坏处,他基本上没有得到方腊一方面的消息。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与方腊一些军兵照过面的只有沿线探路的病大虫薛永,其他与他同行的时妍、晁忠和无言就基本上未与外人说过话。

    由于几座大山阻隔,方腊实力并未能开进明州这里。不过这里也已经是相当的混乱,一方面这里成了两浙路许多富商大户的避难所,另一方面另一个重要避难所杭州府被方腊占领也快把这些往日的豪强吓破胆了。

    雷三郎已经了解了些这里的情况,他日程紧迫,也并未入明州城,经过联络直接找到海边大港,由阮小七的海船把他送到石碣岛。

    这个岛的名字是阮小七取的,他的海上道场就设立在这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这岛上的岛主,岛上人口不多,也就三四十个人家,阮小七戏称为海上石碣村。这岛子处在“海中洲”西段,是来往于明州的中间,岛上还能补充淡水,也是个十分有用的地方。

    阮小七能在这个岛上立足,还真拜赐于那位蓝青帮人物蒋伯歪。

    阮小七在还没有自己的船时,就已经租赁渔船在附近海上畅游闲逛。他可是个水上船家,虽然这海里可比当初的梁山泊风浪大得多,可阮七爷天生喜爱冒险,对这海上世界有着特殊的适应能力。不久就能带几个手下,在这茫茫大海上来去自如。附近渔民也都很快认识了这位游手好闲的人物,大海上不比陆地,船与船之间免不了要互相帮助一些。阮小七船上总是水粮充足,各类应用装置齐备,没少帮助人。他出海闲逛,很多渔民商旅都是主动与他到招呼;到后来他有了自己的船只,也开始做起了生意,仍然是带有豪爽的江湖义气,渐渐还有了一些名声。

    跟蒋伯歪来往渐多也是在这个时候,这个小岛成了阮小七和孟康的落脚点就是这位现在是厢军里的蒋校尉介绍的。

    在阮小七的述说中,这位蒋伯歪似乎与他并不像是同一路人,两人关系能走得如此之近有些令人费解。

    蒋伯歪并不是这里当地人,据说他的祖籍是奉化一带乡下。跟着族中人追逐商海潮流来到了可称之为当世“冒险家乐园”的大都市明州闯世界。他在无亲无故的明州加入了蓝青帮会,做了个四代弟子。这个人长得像个竹竿子,十分的精瘦,性格有些喜怒无常,似乎也不是十分善于交往,所以一直混得不是很得意。后来又曾随着一些帮众出过外海,据说曾到过东瀛扶桑,学过一些这里人还不能理解的技艺。从海外回来后一时人们也没觉得这个瘦瘦的年轻人有什么过人之处,有一阵他消失过一段时间,据说去了中原内地。再次回来时,不知什么原因跟上了一个朝廷高官。

    这位官员是因遭贬被发放到这海中洲任福团练使,官职虽然不大,可是京官历来是升迁不定,谁也不敢得罪这位比两浙制置使都曾经要官位高的人。在这位官员的举荐下,名不见经传的蒋伯歪当上了海中洲厢军校尉副,不久升做了进武校尉。当然这些都是很小的官职,实际上甚至算不上什么官职,尤其是对于他所在的不受重视的厢军。

    不过也有一条,当地厢军在这海上他的位置却又有些特殊的。海中洲为商旅来往交通要道,这时候虽然还没有成规模的海贼出现,但小股的水上盗贼还是有的,更有些欺行霸市抽保护费的帮派势力也时常出没于海上;大宋朝廷还没有什么海防概念,养尊处优的禁军更是不愿长期颠簸在这艰险的大海上。这使得蒋伯歪这位职位并不起眼的小小校尉有了用武之地,他在这厢军里干得很认真,不辞劳苦以这军营为家,渐渐成了海中洲和明州之间海上维持治安一个十分称手的人物。虽然官职一直不见怎么升迁,可是却也渐渐有了些名声,明州官府和海中洲禁军团练都对他很看重。

    那位朝廷官员回京复职时,给他留下了十分受用的财富――一条可说是当时最强大的舰船,这是个当时装备最好的双桅快船,由当地多位海上客商捐建。蒋伯歪将这艘舰船命名为“中水艟”,船上可载水手兵士一百多人,有两部抛石机和一部弩车可进行远程攻击。曾经在一次驱逐海盗的追击中,这条船上的抛石机距离数十丈将对手的小船击碎,自此“中水艟”和蒋伯歪在这一带名声大振。

    有了这样的底气,蒋伯歪在蓝青帮里也被另眼相看。虽然辈分还是很低,他本人似乎也还是很低调,但说话的分量以不同以往。他这人似乎对在厢军中的职位并不如何看重,倒是借助帮会的联系在身边聚集了一帮颇有钱财势力的民间富商,与一些并不被重视的各色人等打交道不少。

    阮小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与他有了交往,开始还发生了一些冲突,后来却成了似乎很默契的互助者。蒋伯歪的“中水艟”上本来也不全是他手下的厢军兵士,有许多都是从当地渔民中招募的水上好手。他本人对付一些海上事件的时候,也很少单独出击,总是要约上一些帮手,自从阮七爷有了自己的船以后,他也经常带着手下一条最好的船去给壮门面。

    阮七爷不愿受官府管辖,却在海上渔民中混的如鱼得水,就在蒋伯歪的帮助下,船队在“石碣岛”做了落脚点。此后与孟康二人就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海上道场”,他们的道众发展不多,倒是与一些帮会、商贾势力有些联系,当然他们做得最好的一点还是在这海岛上建立了一个天讯信鸽点,这是目前天讯网络伸向江南的最远点。

    雷三郎对阮小七、孟康的所为还是做了相当的肯定。虽说他二人从道场规模来说不是很理想,但他们出发最晚,又是人生地不熟的江南,能拉住白瑞德摩尼教的关系还发展了一些势力也算不错了。天道总部除了在资财上给了他们较大支持以外,其他也确实帮助有限。阮小七性情耿直,气势粗豪,是个与李逵类似的人物,在梁山水军里也是十分特殊,谁也难以管辖的,他能出来独当一面,也反映出这个人胆大心细的一面。

    雷三郎等人在这里休息了两天,指示阮小七留下一些手下利用一些帮会、商贾等势力秘密打探两浙路消息,同时也给那位蒋伯歪、蒋校尉打声招呼,他们要出海几天。

    这次是没有什么时间与那位蒋校尉多熟悉了,他们这个明州道场的商队要进行第一次远航了。

    海上航行这个事情早在东京出发时就开始运作了。一两个月以来,阮小七、孟康也为此做了多次试航准备;这次雷三郎也为他们带来了一些新的装备,他这次回北方就是要乘船沿海岸而行,这同时也是阮小七海上道商的首航。

    大海上风险难测,让我们祈福平安吧,雷三郎这样对二人说道。宁波,道行宁波顺风顺水,以后咱们这里的商队就叫宁波商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