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新省委书记(4.2)

目录:新省委书记| 作者:闻雨| 类别:都市言情

    钟兴邦的话音刚落,会场里响起了如潮般的掌声。

    郭醒世象征性地拍了拍手。他在观察着主席台上这位年轻的省委书记,品味着他这番讲话包含的深层次意义。钟兴邦给郭醒世留下的印象是,有朝气,有干好事业的急迫心理,也有蛊惑影响力。但是,在北方省主政,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单凭豪言壮语,也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帷幕刚刚启开,等待着的必将是雷霆万钧、惊涛骇浪。

    紧接着,是省委副书记顾国卿发言。顾国卿表示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他说,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央决定的重要意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他代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热烈欢迎钟兴邦到北方省工作,表示将全力支持、配合和协助钟兴邦同志工作,为开创北方省各项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结束,主持会议的曹仲伯准备宣布散会。这时,中组部领导和曹仲伯耳语了几句后,走上发言席。他从衣兜里掏出几张纸来,神情庄严地说道:"同志们,我刚刚接到来自北京的消息:省委原书记方大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个小时前在北京逝世。方大公同志临终前,将他写给北方省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封信,传真了过来,希望我在这个会议上代为宣读。"

    什么,方大公逝世?他有遗书要宣读?郭醒世感到惊讶。他看了一眼胡清泉,只见坐在不远处的胡清泉面色冷峻,纹丝不动。郭醒世觉得,在方大公手下工作了七八年,似乎到今天才真正了解这位平时和蔼可亲、很少发脾气的省委书记。方大公在卸下省委书记的担子,在告别人世之际,仍念念不忘肩负的政治责任,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矣!正如人们所言:政治人物的躯体是用不屈铸就的,灵魂是用信念打造的。郭醒世被方大公人生谢幕时的骇世之举深深打动了。既然选择了以政治为终生职业,就应该如方大公,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矢志不渝!郭醒世想。

    方大公的信,简直就是政治遗嘱。情之切切,催人泪下。在向共事几年的工作伙伴和全省人民诀别之际,他真诚地希望大家戮力同心,支持钟兴邦同志工作,建设民富省强的新北方……

    "同志们,永别了!我已经化作白云,深情地注视着你们;我已经化作海浪,时刻以不息的涛声与你们相伴……"

    没有想到,始终给大家以严肃、刻板印象的省委书记方大公,在与大家话别,告别这个世界之际,能够说出这样动情、充满色彩的话语!参加会议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可以听到会场上的抽泣声……

    大会结束以后,省委常委们被留下来,在常委会议室召开常委会。

    看样子,省委常委们心情都不错,个个都喜气洋洋。曹仲伯见大家都坐好后,又一次将省委常委们逐一向钟兴邦介绍。介绍完后,曹仲伯说:"兴邦书记,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你来了,我们就有主心骨了。"

    钟兴邦一脸的谦虚,说:"仲伯省长,你过奖了,过奖了。组织上把我推到这个位置,我真的是诚惶诚恐。论对省情的了解,论从政经验,我与诸位比都自愧不如。"

    上任后的第一次省委常委会,钟兴邦不想多说什么,也不能多说什么。人生地不熟,夸夸其谈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容易产生歧义。因此,钟兴邦认为,与常委们见见面,认识认识就达到目的了。

    "大门口的群众散去了吗?"钟兴邦问。他觉得,自己似乎应该到上访群众中去,听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了解他们的疾苦。但是,又觉得初来乍到,对情况不了解,贸然行事,难以达到目的。所以,只好这样试探地询问。其本意是,征求大家的意见,看看大家的反应再决定行动。

    胡清泉说:"群众都散去了,一个也没有了。"

    顾国卿说:"很对不起,兴邦同志,你刚赴任,就赶上了群众上访,闹得纷纷扬扬的。都是我们这些常委工作没有做好,让你一到北方,就见到了不愉快的场面。"

    曹仲伯从文件袋中抽出几页纸来,推到钟兴邦面前。钟兴邦瞅了一眼,是省委办公厅刚刚整理的情况反映,标题是《群众上访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第一条是"'难民部落'火灾是人为纵火,强烈要求缉拿犯罪分子,揪出幕后黑手"。其他有反映农村村干部私自出卖农民耕地,贪占土地出让金的,有反映企业干部乘改革之机中饱私囊的,有反映政府官员腐败堕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