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目录:[红楼同人]带着主神穿红楼| 作者:没有肉| 类别:历史军事

    第九十六章

    作者有话要说又改了一回

    对于为什么迟迟不完结的问题,我也很苦恼啊~~~一写就刹不住闸,而且还有好些事没代啊!!!

    尽量快点完结!

    最后祝母亲节里所有的母亲快乐~~康乃馨好贵啊,和玫瑰一个价了~~~~

    新兴的王朝定名为华夏,是叶擎久一意定下的,倒还算正统,朝臣们也自识趣,不会为了此等事与冷面铁心的君王争执——对于动辄抄家灭族的君王,定一个国号自算是事的。可迟迟不见进行选秀,却是关系到各家族前途的大事,朝臣们不免有些坐不住了。几次递折子也是石沉大海,若说是亲自请见,又无人有那么大的胆子。叶擎久的执政方针向来是上头有命令,下面照着做便是。至于“建设性”的意见,对不起,不需要,有什么比主神更有用呢?

    各大家族的族长聚了几次会,谁也不肯做那先出头的椽子。若说当今皇上身边说得上话的,长公主算是一个——虽说先前有人疑惑圣上怕是要行大不韪,行那民间的“干兄干妹好做亲”一事,只是很快就被打消了,毕竟之前谁也不知道圣上是林家收养的,若圣上早有此意,做什么还大封公主,干脆立为皇后好了,也少了一层麻烦。既立了公主,便是感念林家的养育之恩。只是长公主自身尚深处闺中,又是妹子,哪好大咧咧的干涉哥哥的婚事?黛玉又是喜静的,除了受封当日受了朝拜,之后常处于深宫之中,很是难见。

    再一个便是皇上身边的宝公子。想到宝玉,即便是老成持重的朝臣,也不由得咽了咽口水。长公主听说长得是好,只是看不到的。这个宝公子却是日日出入宫廷,大家常照面的。若单论容貌,把神州翻一遍,倒也未必没有能与之一拼之人。只是他如今身份尊贵,争霸天下的赫赫威名再与柔弱的容貌一对照,便叫人有禁忌之感。只是敢动心思者寥寥。且不说宝玉向来最得圣宠,家里四个姐妹都封了郡主,便是宝玉征战天下时的计谋手段,便叫人想了心里发凉。他平日又长伴君侧,因此便有人有什么心思,也打消了。实无人敢虎口夺食,只是看向叶擎久的目光中却多了几分艳羡之情。

    只是宝玉身份实在是个问题,到底与皇上是不是那种关系呢?若说贾家虽然败落了,家风还是很古板的,尤以贾政为最,若是知道自己儿子做了这事,早动手清理门户了。若说不是,宝玉与皇上间也太亲密了些,为何贾家倒好像乐见其成呢?众人苦恼了。还是一个老臣拍板道“管他什么关系?陈帝再宠韩子高,不是也立了皇后?便是宝公子再出挑,难不成还能生孩子怎的?我观他也是个聪明的,当知道‘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的道理。若是皇上日后改了心思,又无子嗣,也不免迁怒于他。若是他提了此事,少不得卖咱们一个好,日后还有一条退路走。”余下人听了纷纷赞同老大人真知灼见,便挨个找宝玉疏通此事。

    宝玉一脸伤感,迎风叹息、对月泪的拖了几日,直到收够了礼物,方一步三晃的进了宫里。过程如何?在外面翘首以待的大臣都是不清楚的,只从养心殿伺候的太监嘴里隐隐知道了些宝玉和皇上两个在养心殿直接闹了起来,摆设挂件砸了一地,最后宝玉红着眼睛冲了出来,皇上气得狠了,脸上还有一个红巴掌印……

    各家族大佬的心提了起来,该不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吧?几日后,朝中有旨意下来了,臣又喜又忧,喜的是皇上下旨下月选秀,忧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子一下子成了皇贵妃,掌管凤印,统领六宫,自然,也管着选秀事宜。

    事情来得突然,自下旨到各命妇入宫朝拜不过两日。朝臣们都知道自家主子什么性子,上头又没有长辈管束着,哪敢进言?只好叫自己的媳妇好好查看这个皇贵妃究竟是什么来历?性情手段如何?自家的闺女日后可要在这位手下混饭吃的。好在封得不是皇后,册封仪式也是匆匆。显然不是太过得宠的,自家的女孩说不定还有希望。

    谁知等自家夫人回来一说,这皇贵妃无论相貌行事都叫人挑不出一丝错来,气度也很是尊贵,简直天生就是皇贵妃的料子。再一查这位的身世,也算是一段传奇。皇贵妃姓洪,单名一个颜字(?)初是前朝放出宫的宫女,后被贾府买下,在如今的长公主身边做一等的丫鬟。若只是这样,不过是一个身份微贱的丫头被皇上看到,麻雀变凤凰的故事罢了。却又不然,当时贾府大乱的时候,这位姑奶奶被派在宝公子的身边,若说宝公子计谋是有的,若论武艺,却是手无缚鸡之力。这位皇贵妃却是不知从哪儿学来的一身好武艺,打退了数十波前朝的暗卫,保护了皇上与宝玉的平安。后来又是单枪匹马的抢了长公主与贾家一行人出来。因此连皇上都很敬重她,封她为二品的贞容。

    众命妇得了这些八卦,不免的议论纷纷,都道“哪像是宫女出身?倒好似公主出身养得的!”又加上“红”乃“朱”也,正是大青之前的国号。大家的不免多了许多联想,或言皇贵妃本就是前朝的贵女,或偷偷议论皇贵妃与皇上、宝玉间不得不说的故事。叶擎久看着宝玉捧着暗卫搜集来的各处的言,看的志得意满的样子,觉得自己苦心塑造的冷面王的形象不翼而飞了。

    红颜对皇贵妃的职位很是应手,经过一个月紧锣密鼓的选秀后,留了十个秀女的牌子,打算喝喝茶,看现场版的金枝欲孽。朝中重臣见皇贵妃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样,淑房专宠,而是很大度的为皇家纳妾,也很满意。虽说最高的品级不过是贵人,好歹也是有了盼头不是吗?被选中的家里喜气洋洋的为自家女儿打点行头,没被选中的也不着急,好歹还有下一次呢。皇上年富力强,宫里一代新人换旧人,太早出头不是什么好事。

    还没等京城里的欢喜气儿过去,皇上又一道圣旨搬下去,将安康永宁长公主赐婚给宝玉。因宝玉尚有孝期在身,婚期择日再定。旨意才下,便有宫里的太监来林家别院赐下东西。包括一处五进的院子,两处庄子,两处铺子,一万两银子,余下的陈设珠宝不计,都说是黛玉孝敬外祖母的。贾府众人得了消息自是兴高采烈,本想着黛玉攀了高枝未必能看上自己家,先前的婚约也无人敢提,谁想到黛玉竟是个有情有义的。如今赐下的院子可是姓贾,自己家又有住处了。

    贾母满脸欢喜,笑道“还是黛儿有良心,发了迹竟还没忘了我老婆子。”邢夫人虽未脱了孝,但也在一旁凑趣道“谁说不是呢?到底是老太太教养出来的,与一般家子出来的不同。如今咱们家境况不比往日,公主竟能屈身下嫁,显是念着老祖宗的恩情的。”贾母听了这话,看邢夫人也是顺眼许多。想了一想,又道“这么大的事儿,宝玉的娘不出来应酬也不是事。和政儿说一声,若是王氏改好了,叫她出来罢。”

    邢夫人听了虽不随心,到底与自己无甚瓜葛,也不在意,又说了一时,方告退了。王夫人自被夺了权之后,便被荣养在佛堂里。每日里只有两餐,俱是清粥咸菜。她倒是个强命,这么折腾着身子倒比原先锦衣玉食还好。顺顺当当的也竟好了病。这日王夫人正在念经,只听得外面吵吵嚷嚷,王夫人嘟了嘟嘴,暗道林丫头太不讲情面,自捡了高枝飞去,便忘了自己这些穷亲戚。这出别院不过三进大,自己都看不上,林丫头竟也不肯把房契出来。贾家如今还算是寄人篱下。皇上也气,封了宝玉爵位,却不给府邸,算是怎么回事呢?倒是那几个丫头如今都被接到宫里头享福去了。也不想着自己,俱是些没良心的狗东西。

    王夫人心内抱怨了一回,耳朵听着一阵脚步声走近了,知是看着自己的嬷嬷来探查,忙摆出一副清心寡欲的摸样,专心的数着佛米。果然脚步声越来越近,停在了门口,一会儿,紧闭的门“吱嘎”一声打开,好一会儿寂静无语,待到王夫人都耐不住的时候,方听得那嬷嬷道“亏的你生了个好儿子,老太太的意思叫你搬出去,快收拾收拾,给老太太谢恩去。”王夫人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也知道是好事,忙收拾整齐,到正房里给贾母谢恩,方听到宝玉尚主的消息。顿时欢喜的心都飞了起来。贾母不耐烦与她说话,只道“这回放你出来,都是看在公主的面子上,你日后可要循规蹈矩,若是再闹出事来,伤了公主和贾家的脸面,却是再也容不得你了。”

    王夫人连忙称是。贾母方道“去见政儿和周淑人去罢。”王夫人听着自己还要像一个从前的姨娘请安,心里一阵腻味。只是谁叫周姨娘品级高过自己呢?只得去了。

    周姨娘如今已被抬做平妻,阖府上下都称夫人,此时她正与贾政吃饭,忽听外面有人报“二太太来请安了。”贾政眉头一皱,冷笑道“真是阴魂不散,连一顿饭也不得消停。”只向前来通传的丫鬟道“叫她外面等着。”周姨娘只做没听见,笑着为贾政布菜,道“老爷尝尝,这是皇上赐予宝玉的鹿肉,宝玉全都孝敬老太太和老爷了。”贾政原先害怕周姨娘得了势,祸害宝玉。毕竟叶擎久是不能认的,若是宝玉出了什么事,家里只有贾环这个挑不动大梁的儿子,贾府算是完了。谁知周姨娘并不仗着自己的身份作威作福,也很是善待自己其他的妻妾。服侍自己也与先前一般,叫自己心里很是熨帖。两人成日处在一块儿,倒像是老夫老妻了。如今见周姨娘如此殷勤,也笑道“你也尝尝。”又道“还好宝玉不像他母亲,和……两个,很是和睦。”周姨娘笑道“都是老爷教出来的,哪还有差的?”这一对夫妻乐意融融,待用罢了饭,才好像想起王夫人,叫丫头带她进来。

    王夫人早饭未用,便叫人带了出来,此时正是暑热的天气,她在外面站了半个时辰,本就心浮气躁,又闻到房里传来阵阵饭菜的香气,以及肉食香喷喷的味道,顿时饿的前胸贴后背,心中的火气蹭蹭向上冒,只是连门前守门的嬷嬷都是宫里头赐下来的,她也不敢造次。一会儿,见了几个婆子撤了席面,方有丫头带自己进去,火气更是上涨了。偏偏里面的两个人都是自己不能开罪的,只得耐着性子进了屋,道“请老爷安,请周淑人安。”后一句话低若蚊蝇。贾政冷笑道“怎么,声音这样,你是不服气皇上的旨意吗?”王夫人无奈,只得又大声请了一会安。周姨娘慢慢喝了一会茶,方慢条斯理的道“王安人不必那么大声,我与老爷身子骨好得很,是能听得见的。”王夫人只得闷声道“是,谨遵淑人教诲。”

    贾政“哼”了一声,道“坐罢。”王夫人左右看了一圈,上首的两张椅子分别坐着人,余下的便只有绣墩了。王夫人只得捡一个坐着。贾政见了,方慢慢道“方才你那样便很好。须记着尊卑有别。如今周氏已是三品淑人。她又一贯是贤淑良德的,你万事要以她的意见为先。若不是这回宝玉的婚事,我断容不得你出来招摇,既已出来了,就要安分守己。若再叫我知道你的丑事,叫宝玉认在淑人的名下也是好的。”

    王夫人一听,只是要休弃自己,扶正周姨娘了,忙咬着牙道“公主还没进们,就这样作践她婆婆,这便是老爷讲的懂规矩?竟将皇家尊严立于何地呢?”

    贾政冷笑道“你竟也敢顶嘴了?可见先前的驯良都是装的。皇上什么身世?别跟我说你不晓得。若不是看在宝玉份上,你还能在这儿撑着腰杆子说话?连宝玉都是被你带累了。我真休了你,都是体贴上意呢。”

    王夫人的声音陡然尖锐起来道“你倒说那是你的好儿子?怎么不见他赏你个一官半职,封你做个太上皇呢?”贾政惊得一掌扇道王夫人脸上,压低声音道“这话也是你说得的?可是不要命了?”王夫人嘶声冷笑道“大不了一块儿死,总好过在这儿没规没距,没有大老婆、没有老婆的好!”贾政一时气的说不出话来。

    周姨娘眯了眯眼睛,笑道“虽说二太太没规没距,老爷也不该和这样的浑人犯气,把自己气出病来,可是不值了。”王夫人气得双目发火,才要骂上两句,却见周夫人冷笑道“来人!”守门的两个嬷嬷便进了来。周夫人冷冷道“王安人言语间对皇上不敬,按规矩如何处理?”两个嬷嬷板着脸道“按律张嘴三十。压至衙门处理。”周姨娘笑道“长公主与宝玉的婚事就要定下了,怎么也要给长公主一些面子,再者家丑不可外扬。妈妈便看在我的份上上,只掌嘴五十,莫要说出去了。”王夫人气得骂道“贱婢敢尔?”周姨娘眸色一冷,手上的茶碗直接打到王夫人额角,残茶泼了王夫人一身,额角也立时下血来。两个嬷嬷快手快脚的拿了一块抹布堵了王夫人的嘴,一人反剪着王夫人的双手,朝王夫人膝弯狠狠一踢,王夫人立时跪了下来。另一个嬷嬷扬起手,毫不留情的扇了上去。王夫人口不能言,只能呜呜的叫着,脸上不一时便肿的猪头一般。

    贾政想着王夫人到底是自己伴了自己几十年的发妻,心生不忍,方要喊停时,周姨娘在一旁道“老爷可要想清楚,她这话可是大不敬的,若是在前朝满门下狱都是轻的。她又叫的那么大声,这些嬷嬷哪里听不到?总要给皇家一个代了。再说宫里头的那位什么性子老爷也该清楚了。没发落咱们家也是万千侥幸。老爷还要激怒他么?”

    贾政一阵摇头,走出屋去,不愿再管了。

    屋里的巴掌声还在“啪啪”的响着,王夫人已经昏了过去。周姨娘冷笑道“哪有这等美事?给我泼醒了接着掌嘴。”后边一直按着王夫人的嬷嬷一把扯下王夫人的腰带,将她双手捆起,另一个嬷嬷取了一壶才沏好的热茶,当头浇在王夫人身上,只将王夫人烫的呜呜闷叫。

    周姨娘冷笑道“你只觉得你痛,却不知道这些年我心内多痛。明知是你做的却没有证据,还得日日奉承与你。”周姨娘看着在地上痛苦扭曲的王夫人,走上前一脚踏在王夫人的胸口上,狠狠一踩,笑道“还好老天有眼,竟叫我找回了他。风水轮转,如今轮到你在我脚底下了。原本你好好做你的二太太,我看在宝玉份上,也不敢怎么着你,谁想到你自寻死路,这可怪不得旁人。”

    王夫人瞪着眼睛,猛的一扭,险些摔了周姨娘一个筋斗。两个嬷嬷忙扶了上来,道“夫人仔细脚疼。”周姨娘慢慢道“你想着长公主进门后你就能拿大了吗?教你一个乖,长公主是主子,咱们合家都是奴才。便是老太太见了林姑娘都要大礼参拜的。当日元春回府省亲是什么情形你还记得吧!长公主可是比你的女儿高贵多了。岂料你竟不知羞耻拿起长公主婆婆的架子来?谁给你的胆子?”周姨娘转身回到座位上,看着王夫人倒在地上狼狈的样子笑道“嬷嬷把我方才的话给老爷听,只说王氏太不懂规矩,日后仗着宝玉尚了长公主便作威作福可不好了。且叫她跟着我好生学学规矩,免得日后冲撞了圣驾。”

    其中一个嬷嬷忙应声下去。周姨娘抬眼看了王夫人一眼,道“我也乏了,没空与她计较,便劳烦嬷嬷了。务必将她调、教规矩了才好。长公主家好歹是皇上的恩人,也便是我的恩人,可不能叫长公主嫁进来再劳心了。宫里的手段嬷嬷只管施展开来,有什么事情我一力担着。再者,看着二太太火气也大了些,日后的饭食只是糙米粥便好,也叫她泄泻火。”那嬷嬷在宫里头闲着无事,只以折磨人为乐,本以为出了宫便失了乐趣,哪想到还有如此收获,忙笑着答应了。

    且不说王夫人如何受调、教,只说贾母自得了新宅,自不好还呆在黛玉的别院里。自是带着家人欢欢乐乐的搬了家,挂了贾府的门匾。又叫凤姐重理家事。凤姐和贾琏受过这一磨难后,感情越发好了。尤其凤姐知道贾琏为了自己和一双儿女,竟把所有的官司都一力担了,待贾琏更是百般温柔。有句话叫付出的越多,越难舍弃,贾琏为凤姐险些命都搭上了,只将凤姐放在心坎里。尤二姐、秋桐等人,只配做布景板了。贾府现在人丁少了,又有铺子庄子在手,最难缠的王夫人被拘在周淑人屋里学规矩,这一对夫妻一主外,一主内,将贾府打理的妥妥当当。无人说出不是来。

    有了府邸,贾府众人又想起宝黛的婚事,谁知皇上下旨道贾赦虽不是宝玉亲父,到底也是亲伯父,又是黛玉的亲舅舅。皇家应为万民表率,尽守孝道,是以婚期过完三年孝期再议!

    贾母等听着头疼,过完三年,黛玉可就十九了,宝玉也已二十了,年纪可是够大的。可皇上说的也有理,谁叫贾赦死的不是时候呢?贾府众人都埋怨上贾赦了。不过为了尚公主,只得忍着,实在是好事多磨。贾母又想着自己年纪也大了,若是在这三年里有个不测,两个玉儿的婚事不定又拖到什么时候去呢!是以下定决心,定要活得长长久久,看着两个玉儿成了亲才好撒手。因有了这个执念,又有宝玉的良药养着,竟成了最长寿的老太太。

    王夫人这些日子苦不堪言,便是在狱里是吃的都比现在好,又日日受折磨。本还想着黛玉嫁过来后,周姨娘好歹看在黛玉份上饶自己,哪知婚期一下子定在三年后了。王夫人顿时觉得自己死去都是好的,又狠不下心,只得畏畏缩缩把自己塞在墙角,盼着周姨娘有一日玩腻了自己,放自己一条活路。

    黛玉却不着急,她在宫里自由自在,统理后宫的红颜是自己人,宝玉日日进宫来都能见到的,一个月更有半月时候留宿在宫中。每日随着老嬷嬷学着打理家务,来往应酬,过得很是充实。每年还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去探望自己的父母。当然,每次都是大包裹的去,再大包裹的回来。自己经了母亲的教导,也知道女儿家太早结婚对身子不好,是以很承宝玉的情。两人日日一处,如胶似漆,感情越发好了。

    至于朝臣们对此事有自己的认知,皇上为什么将长公主赐婚给宝公子呢?是重用他?错了错了。谁不知道公主出嫁后是有公主府的,每次见驸马都要教养嬷嬷“宣召”。见的次数多了还要被说教。前朝的公主一年见驸马的次数用手指头都能数出来。身为驸马又不能纳妾,那宝玉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哪儿度过呢?自然是忙于朝政,在宫里头了过了。是以皇上的赐婚是有私心的。你说证据?试问哪家的伯父去世,身为侄子和外甥女竟还要守三年的孝?便是守孝,皇上一道“夺情”的圣旨日日把宝公子往宫里头招算是怎么回事啊?

    在黛玉不知情的情况下,宝玉与叶擎久暧昧的传闻一代代的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