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题材创作总论 以一个案来谈重生题材创作的前期过程

目录:移魂别恋| 作者:泥男| 类别:都市言情

    下面是我最近写的一个故事的开头:

    “张援朝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口顿时傻了,他不知道自己怎么来到这的,这真是太奇怪了。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记得他在大坝上行走,带领着大队人马天还是灰灰的就出发。

    他们要去休整田地。

    张援朝是五一劳改农场的场长,手下的人都是犯个错误的***,地富分子,还有判了刑的小偷、**犯。

    他把几个大队长叫来,简短交代了一下今天必须完成的任务,之后他带领着一队人马去指定地点。

    他们热情高涨地走在大坝上,可是,很快,老天开始飘着雨。队员们冷得够戗,可这个时候怎么能退缩?战天战地才有情趣,一股伟大的革命精神支撑着他,再然后,就是一道闪电直接劈在张援朝身上,于是,张援朝,晕了。

    张援朝一睁开眼就发现自己站在这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他不懂自己怎么会到这?

    人太多,车太多!东西太过奇怪,刺眼、拥挤,让张援朝无法完全睁开眼睛。

    张援朝上前一步,对着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看起来如魔鬼一般的女孩,先是挥起左胳膊,说道:“斗私批修,同志,请问这是哪里?”

    那女孩惊得跳了起来,看了张援朝一眼,口里丢了一句:“神经病!”说完慌着绕开张援朝跑了。

    张援朝傻眼,他接着看到一个老太太,张援朝又上前又挥了一下手,说道:“为人民服务,老人家,这是什么地方?”

    老太太吓了一跳,她的手也差点举起来,但很快又放下。

    她看了一眼张援朝,觉得这人眉清目秀,不像个坏人,只是一身的黄绿军装衣服,脚穿解放鞋还沾满了泥点,眼里看着亲切。

    老太太心中却觉得古怪,现在的年轻人,什么不好扮,扮文化大革命时候的人。

    老太太说道:“这是江都,小伙子。”

    说完她匆匆走了,因为她手指上戴有一个很大的黄金戒指,最近电视台播了一个新闻,说一个犯罪团伙专门对穿金戴银的老太太,老大爷下手,所以老太太不敢多说。

    张援朝接连问了好几个人,不明就里,江都?

    那可离他的五一农场有上千公里的路程,自己怎么一下就来到这里?

    张援朝傻不楞地杵在街上,就在这时,听到一个呼喊声:“抢银行了,抢银行了!”接着就听几记沉闷的枪响。

    张援朝立即朝枪响的地方奔去,这时候街上的人四散奔逃。

    三个蒙面的歹徒拎着一个大麻袋往一车里钻。

    歹徒钻进车里就想开车,没想到这个关键时刻发动了半天车居然不动。

    这时,警笛声响,三个歹徒当机立断,立即下车,拎着麻袋就冲张援朝这边跑过来。

    歹徒边跑边挥舞着五四手枪,两边的行人吓得纷纷往旁边的商铺躲去。

    张援朝装作躲到一边,放歹徒跑过,待最后一个跑过自己身旁,张援朝立即一个扫堂腿,一下就放倒了一个。

    前面两个立时扭转过来,一阵打斗,接着一声枪响,张援朝身子一震,知道自己中枪。歹徒扭头就跑,却没想到中枪之后的张援朝依然拼死追打过来。

    枪身再次响起,张援朝身子重重落地,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张援朝费力地睁开眼,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无影灯,哦,自己在医院啊,接着几个戴白帽,戴口罩手举着刀的人在眼前晃动,哦,是医生,张援朝想举手呼出一句口号,可架不住眼皮一沉,继续陷入沉迷。”

    这也是一个重生题材。

    有没有人写过?

    我想从文革时代回到现代的,大概没人写过。

    但由于文革的题材敏感,估计不会发,自己也没时间去写了,所以成了废文,发在这里,从中把自己的一些思索过程发上,以供大家参考。

    1构思的起源。

    构思的起源看一本书,书名大致是《从一名囚犯到省委书记》,讲得正是反右、文革时代的故事,是一本很好的书。

    看完这本书,我就经常想象一伙着奇怪的队伍很早就起来,迎着风,扛着锄头等家伙去劳动改造。

    这本带自传色彩小说是直接讲述那一个年代的混乱、荒谬,其中人性的扭曲让人叹为观止。

    余杰的《兄弟》,我没看过,但听朋友讲过。以余杰的年纪应该童年的记忆加上辈人对他的讲述积累,他所写的文革时代人性的荒谬应该说是一种间接陈述。

    我们的父辈都是从这个时代走过,他们这种走过的历程其中虽有发生许多历史重大事件,但无间断,是一连续过程,所以,他们虽对现在的许多可能看不惯,但总体上还是愿意接受和承认,虽然有些无奈,但毕竟他们的年轻时代已经过去。

    那我就想,如果是当时一个几乎有着生杀大权,但怀着非常朴素热烈的革命主义情操的,身正根红的劳改场长,没有这些渐变,突然一下就来到了现在,我想,对光怪陆离的世界他一定会惊到的!

    二该构思的准备工作。

    好,有构思了,那就该准备。

    一看清楚自己要准备的工作量,我就不得不放弃。

    为什么?

    如果像《兄弟》那样,比较纯文学,带着历史的反思去写,那么这个准备工作要比《兄弟》还要厉害。为什么?因为你不断要对现在的社会种种有全面的观察,深刻的理解,还要对文革时代那个社会,同样有深刻的理解,而后者工作只能通过父辈的讲述获得一鳞半爪的印象,其他的就只能通过文艺作品去间接的获得,获得之后还要形成自己的看法,这个就非常难。而且不止如此,还要进一步思索,当带有几乎偏执的革命纯净思想的一个人,突然到现代过程,这一个个体与现代群体的碰撞,会发生什么,怎么去预料?一个字:超难!

    当然,我们可以完全避开这些,按照模式的小说来看,这些深层次的玩意整它干吗?

    所以,我把这个重生的人身份设置为一个劳改农场的场主。这个人虽然立场坚定,是非分明,但人性中的善良,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没有泯灭。而他所率领的农场,有不计其数的当时英杰,所谓当权派的,所谓的科学家,高级知识分子,所谓的一些江湖大盗,被专政的神偷等等,这些人经过三四十年后几乎都是把持一方的人物,这时候,主角来到这个时代,他逐渐再与这些人接触,得到这些人的确认,那么就等于他手下有一个非常庞大的资源,足以他在当代呼风唤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yy题材,但对于这个涉及文革题材的,我想了想,还是放弃,另外就是实在没时间了。

    三矛盾上情节发展内在推动力

    这个构思有一个非常大的矛盾。

    那就是主角曾经非常坚信的突然一下没了,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他个人的坚信与现实的巨变形成一种强大矛盾。

    这个矛盾,老实说,不好驾御。

    在我的这一点点开头,我就写了主角立与繁华都市街头,问路,通过这一场景来表达现代人与人之间的那种警惕和自我封闭,接着就是抢劫,人们的纷纷躲避,通过这个来表现现代人麻木与自私,而对于红旗下长大的主角自然挺身而出。应该说,这一开头,自我感觉还是好的,想说的都说了,接下来,就是一系列遇到当年在劳改场熟人的场景。

    主角知道自己来到二十一世纪,他熟知的一切统统不见,怎么适应。

    适应,就是重生获得新身份后要把握好的第一个问题。

    当然,如果难把握,可取巧一些,简单处理,如果有些看点,可着重处理。

    接下来,主角过去的逐一倒塌。

    再接下来,就是一种新的信仰,如何确立起来,这就是非常巨大的带有历史使命的问题。

    那么由内在矛盾推动,情节就基本出来了:

    适应:包括分辨,思索,判断。

    倒塌:过去所信仰的在一件件现代典型事件中倒塌,接着心灵迷茫,无所归依。

    重塑:如果是达到这一步,那这部作品主调就是积极向上,难度非常高。在现代社会,他终于找到一种的力量支撑起他。在很多作品,这个阶段可能就不存在,就沦为个人享乐的这样一种模式。

    情节大致搞定了,典型人物也就渐渐浮出水面。

    以上大抵反映了从构思到动手写的过程,然知难行易,我最终放弃,是出于众多因素。

    我想,应该深思一下为自己的构思从酝酿到自己最后亲手毙掉,是为什么?

    这样一想,我就大概,现在,什么作品适合我自己写?

    不要盲目的跟风,因为这要付出自己的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也许,你会有更好的一个开头。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