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悟2.3:信念具有神奇的力量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 )感悟】信念的力量是神奇的

    信念是人灵魂深处所秉持的深信不疑的观念、理念,是人们做事的方向和准则,符合信念的事情就去做,不符合信念的事就不去做,甚至以自己的生命做代价,违心者是极少数。信念支配着人们去做人做事。持相同信念的人做相同性质的事,这就产生了“同志”。古人云:同气相求。信念相同的人,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社团、政党、宗教团体。领袖、圣人就是利用信念的聚合力形成一个圈子,做成一个事业。

    **用统一信念的方法发动工农民众起来闹革命,建设了一个强大的人民军队。上世纪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再加上地主土豪的残酷剥削,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贫民,生活苦不堪言,缺吃少穿,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没明天,日子难以为继,在死亡线上挣扎,他们急切的渴望改变现状。**做过大量的农村调查,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分析说“。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虽同属半无产阶级,但其经济状况仍有上、中、下三个细别。半自耕农,其生活苦于自耕农,因其食粮每年大约有一半不够,须租别人田地,或者出卖一部分劳动力,或经营小商,以资弥补。春夏之间,青黄不接,高利向别人借债,重价向别人籴粮,较之自耕农的无求于人,自然景遇要苦,但是优于贫农。因为贫农无土地,每年耕种只得收获之一半或不足一半;半自耕农则租于别人的部分虽只收获一半或不足一半,然自有的部分却可全得。故半自耕农的革命性优于自耕农而不及贫农。贫农是农村中的佃农,受地主的剥削。其经济地位又分两部分。一部分贫农有比较充足的农具和相当数量的资金。此种农民,每年劳动结果,自己可得一半。不足部分,可以种杂粮、捞鱼虾、饲鸡豕,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勉强维持生活,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故其生活苦于半自耕农,然较另一部分贫农为优。其革命性,则优于半自耕农而不及另一部分贫农。所谓另一部分贫农,则既无充足的农具,又无资金,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无几,更需要出卖一部分劳动力。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他们是农民中极艰苦者,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农村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做过调查,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专题谈了土地问题,井冈山周边“江西方面,遂川的土地最集中,约百分之八十是地主的。永新次之,约百分之七十是地主的。万安、宁冈、莲花自耕农较多,但地主的土地仍占比较的多数,约百分之六十,农民只占百分之四十。湖南方面,茶陵、酃县两县均有约百分之七十的土地在地主手中。”所以当时进行的是“土地革命”,建立“工农兵政府”。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人民当家做主人”。这样的革命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办了民众几辈子都想办的事,所以一呼百应,“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诗词《清平乐•蒋桂战争》)的大好局面:革命轰轰烈烈。农民看到,**和红军代表他们的利益。在他们心中建立起这样的信念:跟着**和红军就能分到土地过好日子,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不仅积极参加革命,还积极参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