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悟3.3:这样的“不倒翁”应…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 )杂感】这样的“不倒翁”应当多一点!

    **1954年担任副总理分工抓经济工作,从1956年八大起到1987年10月十三大前,连续五届(2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以上的职务,直至国家主席;1988年4月至1992年2月虽然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却担任全国政协主席:38年身居高位,经历了**、*、*“三代领导”(或者说**、华国锋、*、*、*五任“一把手”),被称为“三朝*”(“五朝*”),是典型的“不倒翁”。尽管政治风云变幻,**工作没变,地位没降。

    “不倒翁”其半是贬义,好像是说他没有原则性。不倒翁,民间称作“搬不倒”,是一种儿童玩具,下端重量大,底部圆形;上部是空的,非常轻。所以,任何人随意把它搬到之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他自己就立起来。应该说,搬不倒,根底厚重,自立性强,是值得赞颂的。但是有一首儿歌歌谣说的不好:“搬不倒尖尖腚,哪头硬往哪蹭。”是说谁硬靠谁。这对**是极其不公平的!不倒翁就不好吗?不倒就有“猫腻”吗?倒了就一定完全正确吗?!

    一个人是好是坏,不在于职位高低,不在于他在谁的领导下,更不能看谁谁倒了他还不倒。应该看他做了一些什么事,他所作所为是对人民有好处还是对人民有害处。这是唯一的标准。除此之外,都是胡扯。

    **一生始终是一个忠诚的革命者。他生于1909年6月23日,卒于1992年6月21日,享年83岁。12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1926年10月参加农*动,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11月(18岁)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2月加入中国**。1928年秋,他率游击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第五大队,任副班长,参加了反三次“会剿”的战斗。1929年(20岁)底转地方工作,任*高桥区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黄)陂(黄)安南县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10月(22岁),他率领三百余名青年加入红军,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四大战役。因该团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方面军总部授予“共产国际团”的光荣称号。1932年7月(23岁),任第十一师政治委员,指挥部队在反四次“围剿”的冯寿二、七里坪、胡山寨恶战中,重创敌军。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