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悟6.1:从芝麻油调到东方红歌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 )二、感悟点滴

    感悟】

    《东方红》歌曲的产生说明了什么?

    传唱了近70年的红歌《东方红》的原创并不是**的文艺工作者,而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歌手,名字叫李有源(1903-1955)。他是陕西葭州(今陕西佳县)人,出身贫农,小时没钱上学读书。13岁时在外婆所住村庄的冬书房学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此后,利用去县城挑粪的机会,到县立高等小学听课,并主动给学校烧水、扫院、筛炉灰,取得旁听。演唱的民歌、唱秧歌,深得教师喜爱。壮年时因家中生活艰难,以放羊维持生计。直到家乡“闹红”,他和穷苦兄弟才真正翻身做了主人。因此,他打心眼里感激中国**,感激党的领袖**。1942年冬,他采用陕北民歌《芝麻油》曲调,自己编词。唱出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歌曲表达出陕北人民对伟大领袖**和中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唱出了他和穷苦兄弟们的心声。当时,他的侄子李增正移民延安,这支歌从佳县、米脂、绥德一直传唱到延安。后来经过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加工,就成了唱遍全中国的《东方红》。

    《东方红》这首歌的曲调原是晋西北民歌《芝麻油》:“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抽筋筋,三天不见想死个人,呼儿咳吆,哎呀我的三哥哥”。当时红军剧社有个老演员方宪章,曾在沿黄河两岸卖艺唱过。后在1938年,我国著名音乐家安波等人按这个小调,填上了新词,编成过《骑白马》:“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咳吆,打日本我顾不上……”。1944年,延安鲁艺秧歌队在绥德分区演出后,又拟写一部反映移民题材的大型秧歌剧《下南路》。这时,刘炽所在的全体工作人员王大化、张平、贺敬之、王岗等人到陕西榆林的佳县、吴堡一带慰问独立一旅的将士。途径乌龙铺(今佳县乌镇),住在骡马店里,得知有两个移民模范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二人也住在这里,便把他们请过来。坐在大炕上闲聊中,突然李有源说:“我们为宣传移民编了个歌”。一听有了新词,刘炽很快拿出纸笔,准备记歌、记谱。李家叔侄便扯开了嗓门就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他为人民谋生存,呼儿咳吆,他是人民大救星...”刘炽一听,这不是《芝麻油》的曲调吗?“山川秀、天地平,**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三山低、五岳高,**治国有功劳,边区办得呱呱叫,呼儿嗨吆,老百姓颂唐尧;边区红、边区红,边区地方没穷人,有了穷人就移民,呼儿嗨吆,挖断穷根翻了身……”从此这首《移民歌》就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