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悟8.2.3:困难时期不吃肉…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 )周恩来更是勤俭,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操劳国事自不用说,生活上更是俭朴。周恩来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虽然财政困难,但是,作为领袖人物还是能够做到要啥有啥,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都不成问题。**、周恩来他们不这么做,非要贴近“草根”阶层的生活水准。子女还得捡父母的旧衣服穿。他们心中时时想的是人民,把自己看做普通老百姓。有些人追求好生活,处处庇荫子女,请求老友照顾子女,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处处偏向子女,甚至做“裸官”,“官二代”成了挥金如土的阔少爷,怎能与**、周恩来相比呢,不只是差距大小的问题,不是一路人了。他们不提倡勤俭,反对勤俭,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讲勤俭,并不是要大家都穿补丁衣服,吃粗粮野菜。百姓富裕了,提高生活水平,吃好穿好住好,出行条件好,都是应该的。**等老一代伟人闹革命就是为了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曾经有人污蔑勤俭精神是反对致富,越穷越是革命的,打开**、周恩来、朱德等领袖人物的全部著作,谁能找到一句主张贫穷到底的话语?他们关心穷人,依靠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穷人,就是帮助他们挖断穷根,彻底告别贫穷,要天下所有的人都富裕起来,过上幸福生活。现在“乞丐服”成了高档服装,野菜粗粮也成了偶尔改善的美食。但是,节俭的精神还是要传承,要合理支配财富,反对浪费,做到财尽其用,物尽其用,人尽其用,提高效益。目的还是为了更快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变富裕,富裕更富裕:提高了再提高,不走回头路。

    作者题外话:生活上自觉与百姓拉齐的领袖人物不多呀!他们时时刻刻想的是人民。投票收藏,点击下方的“加入书签”也可以。

    本书前面有很多好的内容,欢迎后发现本书的朋友,阅读前面的内容。一次阅读时间不够,可以每天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