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悟8.8:“月光族”何以解脱?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 )感悟】“月光族”何以解脱?

    有些年轻人有比较稳定的工作,月月按时领取薪金,但是月月花光,于是取得一个美称“月光族”。

    月光族一般工资较低,月薪1000―2000元,也有的4000―5000元,甚至有的更高。为什么会“月光”、“月月光”?工资低不是根本理由,关键是消费理念问题。与他们的父辈祖辈相比,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多数上班族月工资30―42元,月工资48―56元的都很少,他们要养活全家3―5口,甚至更多。可是许多人都有结余,以备急用。那时的人,一方面要努力奋斗拼搏争取涨工资,一方面节约开支有计划地安排生活,追求的是稳定的生活。现在的青年人,月薪远比老辈们当年收入高,但是却“月月光”,甚至经常卡上“透支”。为什么,除了物价上涨以外,主要还是他们在追求现代生活,在享受上努力与别人看齐。

    月光族全额消费,追求高消费,甚至超前消费。错了吗?不能武断地说对说错。如果处理的好,超前消费也没有什么错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先挣后花,挣够了再花。西方人的观念是边挣边花,甚至先花后挣。青年人之间经常传讲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同时代同年龄相同文凭的中美两个老太太在天堂相见,谈起了买房的故事。美国的老太太,年轻时大学一毕业,就向银行贷款买了一套房子,以后逐月用一部分工资偿还银行贷款,终于到她死的那一天,总算还清了银行。可中国的老太太,当年大学毕业时,没敢向银行贷款买房,而是省吃俭用,把工资的大部分存入银行,终于到她死的那一天,才存够了钱,买到了一套房子。中国老太太感慨地说,我辛苦了一辈子,总算攒够钱买了一套房,可惜还没住上。美国老太太洋洋自得地说,我住了一辈子房子,新房都住成了旧房,才还清贷款;虽然欠了一辈子债,但也住了一辈子的房,值了。这个故事虽然编的不太符合实际,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甚至到90年代中期才允许个人买房,才有按揭贷款,过去住房都是低房租的公房。但是故事所反映的理财观念却是符合实际的。这个故事权且当做寓。中国人不但应该有积累的观念,也应该有消费的观念,有适度享受的观念。月光族偏重于消费和享受,缺乏的是传统的积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