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三 浪滔滔,滚滚黄河边

目录:抗日特战队之最精锐的抗战| 作者:红狐刺猬队| 类别:历史军事

    “赵明,这是韩复榘刚派人送过来的,什么机枪冲锋枪的可不少啊,就是大炮也有很多!”这天早晨,还没到练兵时间,许志安便来到萧逸云的营帐前,对他说道;在济南宣传抗日轰轰烈烈地已进行了一周,报名参军的人数已达到了3万多,萧逸云急于想对他们做些基本的军事训练,但济南城里可是没这么大的地方够摆下这么多兵的,于是便选择了济南近郊比较平整的地方,搭起了帐篷,当做营房,把这3万多人和原来的抗日民军全部拉出城,在此驻营并开展练兵!

    “呵,老韩看来是亲自过问了,否则给再多的钱,也不会这样的有效率,前脚订单刚送过去,后脚这几大车的军火便给我拉了过来!”萧逸云看着几大卡车装运过来的军火装备,笑道,在济南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活动,不仅鼓舞了成千上万人踊跃参军报名去打鬼子,而且各界捐赠也积极踊跃,现已收到的钱物合计已达到了二百多万大洋,有了这些钱,萧逸云当然是要大买特买武器军火了,否则这几万人拉进来你叫他们拿什么去打仗啊?!!捡石头砸啊?!!

    不过现在所需要军火的数量和级别已不是张议员的堂叔所能够“满足”的了,所以萧逸云就去拜访了一下山东最高军政长官韩复榘,韩复榘二话没说,给军政部去了个电话,然后让萧逸云去找他们谈,结果军政部表示直接赠送不可以――自然是怕给日本人落下口实,说他们资助抗日等,但可以从他们这里购买!于是萧逸云就下了很多的军火订购单来,这军政部的人一看头脑都大了,清单上要的武器实在太多,又都是好家伙,远不是他们的军需仓库里可以“满足”的,但韩复榘自有办法,他去找阎锡山,从他的军工厂直接订购武器,再转卖给萧逸云,由于是为了抗日,所以韩复榘不想赚得太多,所以把差价压得很低,给萧逸云省下不少的钱,比如一把冲锋枪,在市场上买至少要200大洋,而韩复榘进价只需100大洋,120大洋就直接转手给萧逸云了!!

    这次的武器虽多,但由于都是太原版的中国制造,价格便宜,所以花的钱并不是很多,萧逸云统计了一下总共购买的军火:勃壳手枪2000把,10万大洋;毛瑟步枪3万支,150万大洋;仿美制汤姆逊冲锋枪3000挺,36万大洋;轻机枪100挺,3万大洋;重机枪10挺,1万大洋;迫击炮50门,3万大洋;轻榴弹炮2门4万大洋;重榴弹炮1门,4万大洋。手榴弹10万个60万大洋;其它地雷、弹药等共耗费了100万大洋!在济南所买军火共计374万大洋!!

    增添了这些军火后,萧逸云开始对民军进行了大整编:

    特战部队新增掷弹兵(专门投掷手榴弹的兵种)、炮兵等兵种,并分成两个等级:甲种特战部队和乙种特战部队,其中甲种特战部队全部是从上海出来的“老兵”挑选出来的精锐,所配备的都是进口原装正版的高档武器。

    甲种特战部队具体编制为:基本作战单位为“步兵排”:1个手枪班,装备德国制毛瑟手枪盒子炮,每班10人;4个步枪班,全副装备德国制毛瑟步枪,每班10人;特种作战单位:机枪队10人,装备捷克ZB26轻机枪;冲锋排,30人,装备汤姆逊冲锋枪;警卫排,50人,全部配备勃朗宁手枪;掷弹排30人,每人至少随身携带50颗手榴弹;重机枪队12人,装备马泌格重机枪一挺;炮连123人,装备有迫击炮3门;工兵大队30人;侦查分队30人。

    现有甲种特战部队:

    特战甲1营:营部营长、参谋长、副营长各一人;警卫2人;通讯员20名;卫生员3名;营部下设10个步兵排;1个警卫排;3个掷弹排;1个冲锋排;1个机枪队;1个重机枪队;1个炮连;1个工兵大队;1个侦查分队;1个30人组成的卫生队;1个50人的后勤大队.;总共1个营人数合计为853人!!

    特战甲2营除了机枪队装备的非捷克产的ZB26外,其余与特战1营完全相同!

    乙种特战部队则是从新招募来的新兵里挑选出优秀、有潜质的人员组成,其主要构成为青年学生,共有特战乙1营、特战乙2营、特战乙3营、特战乙4营、特战乙5营等五个特战营,其除了装备的武器都是从太原兵工厂定制的以外,在编制上和甲种特战部队完全一样!!

    甲种特战营和乙种特战营组成了现有的特战1团,团长由萧逸云亲自担任,鉴于白头山剿匪的良好表现,原为特战1营警卫排排长的周小白被提升为副团长;团部下除了特战营外,还设有1个炮营2231人,装备有50门迫击炮,4门轻榴弹炮,2门重炮;1个后勤大队50人;1个医疗队30人;1个侦查分队30人,1个警卫排50人;加上团部人数特战1团人数总计8392人!!

    普通部队义勇兵的编制基本未动,就是给大大的扩编了成了一个师,人数是25000人,番号为义勇师,师长为许志安。

    以前因为想“低调”抗日,所以没有统一制作军服,现在不仅高调,还闹得恐怕全国都给知道了,索性就正儿八经地整成个“正规军”的样子,统一着装制服。

    不论特战部队还是普通部队,设计都是一致的分夏、东两种款式,夏天的为绿色迷彩,比较容易和森林、树木、青草这些环境混搭在一起,便于隐蔽;冬天同样也是出于隐蔽的目的将制服设计为雪白色,这样的穿着,特别是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往雪地里一趴,恐怕走到跟前都不易被发现!

    有了军服、编制,一支比较正规的部队就此组成了!!

    大约在济南强化军训了3个多月,萧逸云便“呆”不住了,一方面是急于到东北去抗日,一方面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这么多军队,又不是一两千人,是好几万人,整日地在人家“都城”附近喧嚣、厉兵秣马的,是个人神经也得绷得紧紧的,韩复榘再怎么“支持”抗日,这日子呆的久了,也要给脸色看的,于是萧逸云便选了个天气较好的日子,带领抗日民军开出济南,踏上北上抗日的征途!

    “哗啦啦啦啦”大军不几日便来到了黄河边,望着前面奔腾不已的滚滚黄河水,萧逸云不禁豪情大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便朗声诵读出来,正念得起劲,忽然身边的一个警卫员突然大声纠正道:“司令,这是黄河,不是长江啊~~”。

    好好的诗兴就这么被一个没文化的士兵给打断了,萧逸云没好气地看着眼前这位脸上还有着稚气的“小鬼”,他叫赵狗子,年纪才刚满16岁,出身于猎户家庭,打得一手好枪法,人又单纯老实,便被萧逸云挑中来做了自己的警卫员。

    “恩,这个黄河长江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有着和千古英雄相似的英雄气概,懂吗?”萧逸云耐心地教育赵狗子道。

    但赵狗子显然没听懂,黄河和英雄怎么能够搭在一块了??

    萧逸云见状不由叹道:“万恶的旧中国啊,怎么孩子连书都上不了,看来有机会真得给这些孩子补补课,有位老人家曾说过嘛:没有文化的部队是愚蠢的部队!这扫盲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还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