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媳妇终要见公婆

目录:婆婆如影随形:嫁个男人是孝子| 作者:非非| 类别:都市言情

    周家。

    在一阵阵热闹的鞭炮声中,周家终于搬进了装修一新的动迁房。

    五楼住着周若溪一家三口。房子是刘吉强自己设计出钱装修的。念念的房间是橙黄色调,听说对男孩子来说橙黄色是一种健康的色彩,能激发孩子的热情和食欲。而正房则是粉色的,那是周若溪喜欢的色彩。书房里放着两个写字台,两个人都是教师,常常把工作带回家。同事们都称他们是学习型家庭。而客厅里则堆着很多玩具,尽是电动奥特曼,遥控汽车,大小手枪等,一看就知道这个家的孩子是个备受宠爱的男孩。

    熟悉他们的人都说刘吉强是个爱妻男人的典范。至今刘吉强都坚持与妻子一起上下班,在穿马路的时候,就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妻子娇小的身体。这已经成为了他这一生的习惯。

    自从全家搬来之后,刘吉强就主动提出另立门户,他说不好意思总是吃丈人丈母娘的,给饭钱他们又不要,作为男人理应担当起一个家。这话说得响当当让盛校长夫妇听得很高兴。看来当初仓促同意的决定,却没有害女儿。女儿真是找到了一个好男人。

    也许是从事教育工作的缘故,小夫妻俩特别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仅仅两岁多的念念已经会口齿清晰地背《咏鹅》《七步诗》,小区里的人都夸那刘老师的儿子是神童。每次有人这么说,刘吉强就觉得特骄傲。但是这也让盛校长隐隐得有些不安。

    这刘吉强的父母当年为儿子户口回沪之事与上海的亲戚闹翻了,据说是发了毒誓老死不相往来,等于是绝交了。因此刘吉强在上海结婚的事至今都一直被成功地隐瞒了。对于这些她做岳母的几次想提醒,却不知该如何开口。她想告诉他,这事逃避着不说终究行不通。

    今天乘着孙子睡着了,她就上五楼找女儿私下谈这事。

    “若溪啊,你们的事打算什么时候告诉你青海的公婆?纸包不住火的。”盛校长问。

    “妈,吉强和我说了,今年就带我和念念去青海过年。”女儿说道。“妈,我想给他们买些吃的穿的,吉强说,他每年都寄钱回去,他们都舍不得用呢。”

    “是吗?吉强真这么决定了?还要把念念带去?”盛校长很欣喜。

    若溪笑着点头:“其实吉强已经给他妈暗示了。他妈电话里问他有女朋友吗?他妈一直担心他在上海没房子,找不到女朋友。吉强那天就告诉她,会给她老人家一个天大的惊喜。放下电话,他就跟我说回家过年的事。”

    盛校长点点头却又忧虑起来,女婿看来是准备向他父母摊牌了?怎么摊?摊个彻底吗?还把念念带回去,这念念可是梁成的孩子啊。

    “妈,我知道你想些什么。我开始也这么想。可是吉强说,念念就是他的儿子。这次带念念回去就是认祖归宗的。妈,有时亲缘胜过血缘。吉强怎么做,我都支持。”也许是经历了人世的沧桑,这个年轻的女子此时显得淡定而成熟。

    盛校长心中的一块石头也放下了一半。她拍拍女儿的手:“等念念大点,你一定要给刘家生个孩子。人这一生不能欠得太多。好了,我该下楼去了,嘟嘟要醒了,你爸要做晚饭呢。”

    “妈。”若溪将母亲送到门口,欲言又止的模样。

    “怎么,有话说啊?”

    “妈,你不觉得你瘦了好多吗?还有,吉强今天早上看到爸爸在菜场门口扶着大树直喘气。问他怎么了,明明脸色不好,却说没什么。”若溪满脸的担忧。

    “是吗?你爸这人真是,总是顾着别人,自己不晓得爱护自己,大概血压又高了。”盛校长加快了换鞋的速度。

    “妈,其实嘟嘟就让嫂子自己想办法带吧。你们身体本来就不好。你看隔壁的老刘老张夫妇,和你们一样的年龄每天起来一个练剑一个跳舞,身体多好啊。”

    盛校长欣慰地笑笑,女儿女婿很孝顺。“你哥嫂也是好事多磨,这么多年才生了孩子,我们能帮总是要帮的。妈心里有分寸,你放心。”

    沿着楼梯而下,盛校长的心里也开始沉重起来。

    三楼是儿子周若明的家。装修化了八万,加上家具电器,十二万多,全是老两口的积蓄。这么做完全是讨好儿媳何晓惠。这儿媳心眼小,不说也知道,她很计较小姑出嫁了还在家吃住了两年。这样做希望能让她那天生就喜欢占便宜的心能够平衡一些。

    可是她的心究竟平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