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 孙昊治国

目录:气吞凌霄| 作者:怕啥来啥| 类别:玄幻魔法

    此时远在北域的孙昊还不知道危险已经在向自己逼近,一心扑在自己的政改之上,虽然诛杀赵家满门,震慑了那些抵制新制的贵族,让他们暂时闭上了嘴巴,可是孙昊知道,这些人不会就此罢休的,好在如今自己势大,这些人不敢明着跟自己作对。

    一想到赵家,孙昊就不由得苦笑,徐继业这小子也是够狠的,自己的传书比圣旨早了一天发出,而汉王降旨查抄赵家的消息,也被一些人在散朝之后,以最快的速度传给了赵家,对此孙昊是早有预见,心中也为剿灭赵家做好了损失的打算,毕竟赵家在长亭经营了几代,怎能没些自保的手段?

    可是徐继业这小子可能是早就盼着这一天,居然早有准备,在接到孙昊的传书之后,连夜带领五千骑兵赶奔长亭,趁着赵家人没有防备之际,深入长亭郡腹地,长亭各府的守将没有接到指示,自然没有为难于他,就这样,等到赵家人接到消息,听说朝廷已经下旨要查抄赵府的时候,少了主事之人的赵家立刻大乱,最后更是愚蠢地下令长亭各地的赵家成员赶奔郡城商量对策,结果被徐继业轻而易举地一网打尽,真可谓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本来事情到了这一步,已是圆满完成,可是徐继业一想到自己徐家满门抄斩,只有自己一人逃了出来,就感到怒火中烧,赵家人如果被押入京城,很可能被贬为庶民或者奴隶,这样一来简直是太便宜他们了,可是圣旨上讲的明白,是查抄赵府,可没说诛杀满门,不过有一条却引起了徐继业的注意,如有反抗,就地正法,在联想到孙昊明知自己与赵家有灭门之仇,却让自己来办此事,这是在兑现当初的诺言啊!这让徐继业感动不已,他当然知道大汉刚刚建国,这个时候对赵家这种大贵族动手,孙昊要顶着多大的压力,暗赞自己没有跟错主子,而那道圣旨,恐怕也是有意这么下的,想到这些,徐继业心中兴奋不已,于是他设计故意放掉了赵家两个可以暂时主事之人,以赵家人为饵引他们聚集赵家的私军来攻打郡城,两人原以为城中徐继业只有五千骑兵,赵家在城中经营了那么久,暗中控制着的势力也是不小,再加上他们聚集起来这两三千人,里应外合之下,一定可以制徐继业于死地,营救出被囚的众人,却不想一切都是徐继业有意为之,就在二人在城外调集人手的时候,徐继业早就将城内赵家暗中控制的势力一网打尽了,孙昊给他的那种让人说真话的‘测谎丸’再次立下大功,将赵家的老底摸了个清清楚楚,等到这两个傻小子带兵攻城的时候,自然被早有准备的徐继业一举全歼,这下徐继业可有了借口,将赵家上下四百七十三人尽数诛杀,从此在大辽尊崇了近千年的赵家走到了尽头。

    做完这一切,徐继业上奏朝廷,以赵家兴兵攻打郡城,不服王化,是同造反为由,为自己遮掩,又暗地里给孙昊写了份密折,将自己的所做所为详细说明,他知道,自己所做之事决不能瞒着孙昊,孙昊对自己视如手足,甘冒风险也要兑现对自己的承诺,将心比心,自己决不能对这位主子有任何隐瞒。

    孙昊看到这份密折的时候,很是欣慰,不过也为徐继业诛杀赵家四百多口的手段感到无奈,看来这小子这些年积压的仇怨可是够深的啊!罢了,自己就帮他彻底了却这块心病。

    于是孙昊,再次写信给徐继业,让他返京监斩楚王、赵德发等人,这样的恩惠不可谓不大,也是向天下人表明徐继业是我孙昊的爱将,你们那些准备弹劾徐继业持兵骄横,目无法纪,屠杀大贵族的人都可以闭嘴了。

    当徐继业接到这封孙昊的亲笔书信的时候,当场就热泪盈眶,就是将命交给这样的主子,也心甘情愿。于是徐继业当日便起身赶奔京城。与此同时,远在东鲁腹地的崔嘉、冯治二人也接到孙昊撤军的命令,原来,钱明、苏恒二人不负众望果然从东鲁、大燕手中敲取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尤其钱明这个黑心商人,更是提出允许两国分期偿还,不过要缴利息,所谓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如今主动权完全在大汉的掌控之下,由不得两国讨价还价,而且两国也的确是一下拿不出这么多的物资,只好被迫接受这明显吃亏的条款,据说此后数年,两国的王族都缩减用度,鲁王甚至将玉米粥晾凉,等其凝固切成条就咸菜吃,也不知是为博同情故意作秀,还是真的被大汉逼成了那样,反正两国一直到被大汉所灭,也没还清大汉的赔偿款,反而给了大汉对两国用兵的借口,当然此乃后话。

    占了人家的便宜,当然得退兵了,反正能抢的都搬干净了,这些空下来的地方,大汉军早就呆腻了。除了孙昊的几员爱将,西北的几位领兵将领也纷纷接到旨意,命其进京,这让一些政治嗅觉敏锐的人察觉到,孙昊要整顿军务了,这位太子爷做事真是雷厉风行,一刻也不停歇,此次军方恐怕要有大动作了,不过对此众人到不担心,因为军队如今牢牢地掌握在孙家手里,不管怎么折腾,都是人家内部的事情,唯一有些担心的,恐怕就是李家的李岩,作为主战军中唯一一个不是孙系出身的将领,李岩的处境的确比较尴尬,李森也在犹豫要不要让李岩辞去师帅一职。

    就在李森犹豫不决的时候,孙昊亲自登门拜访,让他安下心来,也知道了孙昊的打算,两人密谈了良久,谁也不知道两人究竟说了些什么,只是后来,李森在试行新政方面全力倒向孙昊,才让人恍然大悟。

    改朝换代的影响渐渐平息,王国十个郡试行新制也在有条不紊的展开,百姓们不管究竟是谁做国王,只要有好日子过,他们就拥护,孙昊所推行的新制无疑让百姓们吃了颗定心丸,朝廷规定在试行新制的十个郡中,百姓们只需交纳王国所定下的固定税额,其它一律不得征收,凡是发现地方私自设立名目者,杀无赦!至此一条就让百姓们四处奔走相告,高呼新王万岁!大汉万岁!此外新制官员分工明确,不会再出现一件事情,许多官员都可以插手,还有一件事情推来推去,让百姓们诉苦无门,除了以上两条,最让人欢欣鼓舞的就是,朝廷设立匠师评级,无论你是铁匠,还是篾匠,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到工部所属衙门进行评级,朝廷会按不同的级别发放不同的生活补贴,而且一旦被朝廷录用,更是可以享受朝廷的俸禄,这可是在大陆上开创了先河的好事情,这让那些从事手工业的苦力们纷纷称赞汉王英明,太子英明。

    新制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可是孙昊知道想要推行新制也要地方的官员们配合才行,有两世记忆的他,深知上面一部好经被下面念歪了的道理,而作为天下仕族官员的代表,李森的态度非常重要,对此孙昊不惜与李森敞开心扉畅谈一番,并且愿意做出让步,保证李岩在即将实行的军改中有一席之地,孙昊如此开诚布公,也让李森大受触动,新制的好处,他不是不知道,自己暗地里与钱明不知赞赏过多少次,孙昊的雄才大略让二人看到了大汉称霸大陆的希望,作为一起打下江山的钱、李两家人对这个建立在北域的王国的感情自然不比孙家少,而且孙昊如果真有一天称霸东大陆,那么钱、李两家的权势与利益怎能是现在可比拟的?为此就是赌上一赌又如何?何况孙家如今势大,李家、钱家以无力抗衡,孙昊大事情上都与自己二人商量,已是放低姿态,两家在从中阻挠就是有些不知好歹了,于是李森决定全力支持孙昊推行新政,为了表态甚至允许在自己李家的封地顺城郡实施一部分新制,为各地的门生做表率,李家有所表示,刚刚在谈判中大发横财的钱明自然不好坐视不理,也表示愿意在自家封地试行一些新制。

    此举让孙昊很是感激,暗赞李森、钱明不愧是王国的勾股之臣,比起那些抱着私利不放的贵族们,不知要英明多少,两人如此支持自己,不惜牺牲一部分家族利益,可见二人都是有远见之人,看出了今后利益是多么巨大,这两只老狐狸还真是不错,有了李家的人力支持,孙昊依然不放心,于是在各地设立了御史台,以前朝中也有御史一职,可是确是摆设,而如今孙昊所设的御史台可就要嚣张多了,各州府都设有御史一职,官制六品、七品不等,虽说官职不大,可是却有参劾之权,监管官员、贵族不法之事,而朝中更是设立左都御史一职,官制从一品,监察百官行述,由在议和中展露头角的前光禄大学士苏恒担任,有了这些不知道变通的清流做言官,大汉的吏治真的变得为之一“清”了。

    (哈哈,今天周六两更,希望大家喜欢,有推举票的朋友别忘了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