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林 第十三章

目录:虎山行| 作者:老鼠杀戮者| 类别:玄幻魔法

    蒋卫正想继续听琴歌讲述其他情况,可刚才被女孩为了密谈而打发走的宰和(这家伙可够粘乎的,蒋卫醒来他就几乎一天到晚跟在床前,害得男人差点殴这个被怀疑有玻璃倾向的电灯泡。)突然来到门外大声禀告:“大司徒与大司马大人来了,请求谒见国主。”

    既然大臣要来见自己,那蒋卫还有什么好说的?迟早要见的,装失忆吧。

    亏得这时代的语言比《史记》啊,《左传》啊,这些书上的简单许多,趋近于白话(估计是灾变后那些整天之乎者也兮来兮去的家伙死差不多了)。这两天琴歌也给他恶补了些古文,普通对话倒还凑合,否则蒋卫真不知道该怎么和这两老头交流。

    琴歌在旁说明了蒋卫“失忆”的情况,又向男人介绍了两个老者。这两人在蒋卫重病期间都来探望过,所以女孩认识。

    “上无恙,吾等甚慰。”看起来文绉绉的大司徒卢望开口了。

    蒋卫还不太清楚大司徒是干什么的,所以就点点头道:“老大人有心了,吾身已大愈,只惜忘了甚多事。”

    须眉粗豪的大司马齐汉看来是个粗人,人老了声音还是震耳欲聋:“幸主上无恙,否则先主家业就要尽归他人了!”

    蒋卫一听,这还得了,自己虽然爱好和平喜欢享乐,但这可是野蛮年代呀,被人图了家业说不定命都会没的。忙道:“何出此言?”

    卢望和齐汉倒是一致心急,竹筒倒豆子般把蒋卫重病归来以后的情况说了个大概。

    到这儿就得先说说虞朝的情况了。

    虞太祖江玟倒也是秦始皇般雄才大略的人物:立度量衡,设郡县,很有集权的野心。立朝后,天下汉人各部还有十二国也就是一小半的地方并未被攻下,而仅仅表示愿意为藩纳贡而已。对于这种情况,江玟的做法是先统一划分了全国的二十四州一百三十二郡七百八十四县,确定了爵位的大小。这一点没遭到任何抵触,十二国的国主认为你划你的,我也承认,但这又怎样?

    接着,江玟开始大肆分封贵族爵位给这十二国国主和国中的谋臣勇将。这一手就厉害了。

    是啊,江玟已经是名义上的天子,他的分封当然是名正言顺的。这样一来,事情就微妙了。承袭了周的制度,虞的贵族的爵位虽有高低,但权力地位上却是一致的,仅仅在祭祀礼仪上有差别而已。十二国的国主在地位上已经和手下持平了,而有了爵位的手下又得分封土地,猜忌与野心让那些国中开始出现激烈矛盾。十二国被搞得四分五裂,苟延残喘。

    正当江玟踌躇满志准备真正一统天下建立集权时,西面的羌和西北的匈奴却同时进犯。问题出现了,本来江玟如果一鼓作气灭了分封后的那些小国也就罢了,可外敌一来虞朝自然没力量去继续这件事。原本作为计谋的分封却弄假成真。这样江玟的手下和亲族不干了,外人都成了公侯有了封地,咱这些帮你得天下的人怎能只有一些俸禄而已?内外压力下,江玟只得妥协,推翻原来建立直辖郡县制度的打算,实行分封制。不过他也不甘心就这样,于是分封的诸侯多如牛毛,领地大多小如弹丸,希望将来有机会一统时,阻力小些。

    之后的虞朝统治中心移到了涛江中游(大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湖南与广西的交接地域),纠缠于与外敌的战争中,再也无力撤销分封,只能看着诸侯逐渐坐大。而近六十年里,虞朝能够完全辖制的领土已经不到汉人天下的三分之一,而诸侯们为了领地甚至到了互相攻伐的地步。虽然在名义上没人敢灭掉任何一个诸侯,可实际上族灭的已不知凡几,只不过那些爵位被胜利者以养子等名义派人继承罢了。

    虎山国其属地为渤海州虎山郡,其郡以神山虎山为名,这也是国名的由来。

    虎山郡的领地倒是不少,在天下一百三十二郡中绝对是最多的,南北六百一十里,东西三百四十里。但天寒人稀户不满万,地多山林贡不过十万石粮(这里用秦石,一石约三十公斤),实力恐怕得是郡中之末,连许多大县都比不上。

    虎山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原本N城是靠江不靠海的,天灾后才如此),处于渤海州的北突出部;东北与鲜卑接壤,虽然只是一条林间小路连通,但也一向是鲜卑南下的途径之一;西北又与河北州接壤,也是山间小路一条;另还有西、南两条稍阔些的路连接渤海州的**、安平两郡。

    渤海州内共分封了公爵一家,侯爵四家,伯爵十家,子、男爵二十四家。从诸侯相互征伐起时至今日,州内已形成了以鲁公、邢侯东西两个阵营互相对抗的局面。而州外,河北的信阳侯因与渤海接壤,也是虎视眈眈。

    蒋家祖上是开国立有大功的勇将,得了侯爵,被封于此为虞抵挡鲜卑一路。当近百年来州内乱像渐显,蒋家从属于东部鲁公。

    原来,蒋卫父亲一辈还有个嫡出的伯父蒋亭。蒋卫的爷爷疼爱小儿子,把家业传给了蒋卫的父亲;但又觉得对不起大儿子,于是把虎山国辖下六个县封了两个给他。可这位蒋卫的伯父还是不满足,渐渐与蒋卫父亲离心力德。蒋父死后,蒋亭就一直谋夺蒋家的爵位。如果不是蒋卫十八岁随父初次上阵就斩了西渤海数员大将,其后也多立武勋,有渤海剑神之称,这个爵位早就归蒋亭了。

    这次得知蒋卫病重后,蒋亭就立刻从封地领兵赶来;虽慑于司马齐汉防守森严没有夺位,但也一日三探地打听蒋卫的病情,希图继位。所以两名老臣才如此焦心。

    两人心中苦啊:这位主上实在是太会折腾人了!穿着打扮怪异,不顾礼法一次娶了三个从小养大的使女为正妻不说,还平时什么都不管老玩失踪!这次倒好差点把命送了,还什么都给忘了……

    不过这两人倒都是任劳任怨的国士,拿庄周的天子剑、庶民剑比来比去,劝谏蒋卫以后不要再去山中练武,而应该多花点时间打理内政掌握领地。

    蒋卫被二人念得头大,忙不迭答应,指天立誓地说再也不去练什么剑法了。这又惹得两人大发了一通“天下乱像以萌,虽不需以武为极,但也不可弃剑而殆。必得文武并重才好。”的议论。蒋卫只能不断点头答应,毕竟人家是好心不是……

    卢望又说“主上不可枉顾礼法,装束、衣着合体乃是国主威严所在。”蒋卫摸摸自己的发型,只好说以后一定注意。他还盯着宰和说“不可亲小人,远贤臣。”男人立刻一脚把那个一脸谄色的家伙踢了出去。当老头还不放过他,将矛头对准琴歌三女,说什么“主上未可太迷女色,年已而立却无嗣,应以族门为重,多纳侍妾……”什么的,男人终于受不了了。他装着头疼,打发俩老头走了。

    四人终于松口气,刚才的气氛对现代人来说太严肃了,哪怕被国家主席接见都不见得会这么难过。就是连怜这调皮蛋看那俩老家伙一本正经的模样,都不敢稍有放肆。

    蒋卫暗自苦笑:“这什么虎山侯还真不好当啊,摊上这么个乱世,想轻松点都不容易了。是不是考虑一下隐居什么的……不过说起来,原来那个‘蒋卫’倒还真是个妙人。做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可算是标新立异了。”

    叫来狗腿子宰和,问清楚了大司徒主管民政,大司马是管军事;两个老头都是蒋卫他爹留下的忠心老臣,又是同门(虞袭周宗法制,国君的三代后必须另立氏。所以虽然氏不同,但都是有血缘关系的。而且姓是一样的。蒋家的姓为周姓中的“曹”,氏则是城名“蒋”);有上卿爵,各封一街食邑,属于高薪还有分红的那种高级人才。

    当然,蒋卫对“上卿”、“街”、“食邑”这些东西也“记不清了”。于是宰和又解释一番。

    虞朝贵族爵位五等,公侯伯子男;士爵九等上中下卿、上中下大夫、上中下士。除了上中下士之外,其他爵位都是世袭的。贵族爵必须由天子封赐,而贵族可以封臣下为士爵。贵族有采邑,士则可能有采邑,没有则是食邑或秩——也就是俸禄。采邑是实封,也就是直接管理的土地;食邑则是虚封(相当于分红),只有收入没有管理权;两者的计量单位是户。秩则很容易理解,就是俸禄(工资),单位是粮食产量——石。

    虞朝户籍实行国野制,在国也就是城中,五户为一亭,十亭为一街,四街为一乡;在野也就是村庄、小镇上,三十户为一邑,十邑为一卒,三卒为一属。一街则为城中的五十户约两百五十人,每户收税比在野的农村和小镇要高四倍。

    像宰和,就是一下大夫。只有秩两百石,够养活十五人一年。而卢望、齐汉的收入在正常年份则有一千五百石。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