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以逸待劳

目录:三国甘宁| 作者:蜻蜓骑士| 类别:都市言情

    庞大的铁甲战舰的阴影下。

    甘宁听完了斥候的禀报,想了想,吩咐道:“立即传令给吴懿,让他点齐人马,到东门外的校场集合,准备出发!”

    薪春郡的布防:苏飞负责镇守东南边境,防范庐江郡与长江岸边的外敌;魏延负责镇守西北边境,防范江夏与豫州的外敌。甘宁,吴懿等人则驻扎在薪春城,居中策应。

    苏飞是荆州的降将,江夏毕竟有他昔日的战友与同僚,不太适合镇守西北边境。魏延则不同,他在襄阳时,只是个小军官,认识与相熟的人毕竟少了许多。

    “诺!”斥候铿锵应道,施了一礼,转身,飞身上马,策马飞驰而去。

    甘宁翻身上马,驱马绕着战舰走,指着支撑船体的巨大木墩,吩咐道:“军师,派人拆了它吧,铺一条滑道,拖船下水,试航。”

    “属下遵命!”庞统微微一抱拳,一脸兴奋地应道,沉吟了片刻,试探道:“东南面,应该是庐江郡的贼兵。主公打算如何料理他们呢?”双眼闪动着睿智的光芒。“当然是把他们赶回去,以追击为名,顺势攻夺庐江的县城了!”甘宁暗暗嘀咕着,不露声色,谦虚地请教道:“军师,有何高见呢?”

    庞统摇了摇鹅毛扇,神神秘秘道:“赶他们回去,以追击为名,攻夺庐江的城池。”笑得双眼仅余下一条小缝。

    “怪不得军师,非要在边境屯田了,原来军师早有谋划!”甘宁恍然大悟地拍了拍额头,一脸钦佩地望着庞统。

    庞统捻了捻下巴的一小撮胡子,自豪地笑着,轻点了下头。

    甘宁感激地看着庞统,爽朗道:“军师,你安排好这里的事,就快点来吧!攻夺庐江,还要等你出谋划策哩!”

    “属下遵命!”庞统大喜道。

    甘宁一抱拳,拨转马头,带着一班锦衣侍卫,纵马跑向薪春城。

    庞统立即把工匠的头头们都召集到面前,认真地叮嘱一番,仔细详尽地吩咐他们如何用枕木铺建滑道,如何拆除巨木的木墩,如何把战舰拖入水中……

    薪春城的县衙。

    甘宁骑着的卢白马,跑到武库的大门前,翻身下马,看着门口的四名锦衣侍卫,吩咐道:“把我的盔甲,兵器拿出来。”

    “诺!”四名锦衣侍卫恭敬地应道,匆忙转身。其中一人,掏出钥匙,一手捉住铜锁,把钥匙插入锁孔中,一拧,啪的一声,打开了锁。四人推开门,快步走了入去,迅速拿了盔甲,鳄头偃月刀,弓箭与箭囊出来。

    跟在甘宁身后的数名锦衣侍卫,立即快步上前,接过盔甲,七手八脚地帮助甘宁穿戴。

    甘宁穿好盔甲,把弓与箭囊挂在身上,望着四个多月未摸过的鳄头偃月刀,心中一痒,走了过去,双手托住鳄头偃月刀的杆。

    两名扛着鳄头偃月刀的锦衣侍卫,识趣地退开。

    甘宁托住重达五十斤鳄头偃月刀,感觉有些吃力,双手不由自主地垂下了一点,刚刚康复的手臂,又隐隐作痛,轻叹一声,颓然道:“把它扛回去吧。”双眸黯然失色。

    一班锦衣侍卫也默然伤感,仿佛又看见了当日甘宁自插一箭,挽救全体将士的情景。

    两名锦衣侍卫急忙跑过来,扛住了鳄头偃月刀。

    甘宁有些丧气地挥了挥手,叹道:“抬回去吧。”

    “主公,里面有一支银枪,是薪春城的县尉留下的,要不我们拿给你试一试?”一名锦衣侍卫小心翼翼试探地道。

    甘宁轻拧着眉头,沉默了片刻,哑然笑道:“好吧。”

    两名锦衣侍卫急忙把鳄头偃月刀抬了入武库内。一会儿功夫,一名锦衣侍卫拿着一支长约九尺的银枪出来,双手托着枪杆,恭敬地递到甘宁的面前。

    甘宁接过了银枪,掂了掂份量,感觉重约二十多斤,拿着并没有吃力的感觉,臂上也没有隐隐作痛。

    他定眼端详了一下银枪,只见银枪枪头呈箭矢形,枪尖与两刃锋利泛芒,枪头下是一撮柔软的红缨。枪杆的粗细度,光滑度也适中,而韧性非常良好。枪根上刻有“狼牙枪”三个小篆字。

    “主公,银枪配的卢白马,很好啊!”一名锦衣侍卫关心地劝道,朝其他人猛使眼色。

    另一名醒目的锦衣侍卫,连忙接着拍马屁道:“对呀!再配上银色盔甲,那就更完美了,更威风了!”

    锦衣侍卫们七嘴八舌地附和起来。

    甘宁听着恭维地说话,心情渐渐好转,恢复了笑脸,双脚立成弓步,挺枪向前一扎,一刺,一劈,一挑,最后抖了几个枪花。收回了枪,单手握着枪杆,把枪竖立着,另一只手叉着腰,爽朗地吩咐道:“好吧,我以后就用它了。吩咐甘田派人搜集一些枪法图谱回来。另外叫铁匠们打造一套银色盔甲给我。”

    “诺!”一名锦衣侍卫铿锵应道,施了一礼,立即转身跑去传令。

    甘宁最后披上大红披风,拿着狼牙银枪,飞身骑上的卢白马,挽着缰绳一抖,策马朝东门外的校场飞奔而去。

    二十多名锦衣侍卫纷纷上马,策马跟着在后面。

    东门外的校场上。

    一支斗志昂扬,精神抖擞,手执旗帜,枪戟或其它兵器的部队,整整齐齐地,腰杆笔直地排列着。

    披挂整齐的吴懿,骑着一匹黄鬃马,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地立在部队的最前面。

    他身后是三十多名键壮的从骑。

    嘀哒咯落……

    甘宁领着二十多名锦衣侍卫飞马跑近,猛然勒住了的卢白马。

    四千余名士卒看见甘宁到来,纷纷朝甘宁行注目礼。脸上均浮现敬佩的神色。因为他们都是亲眼目堵甘宁自插一箭,挽救众将士们的。

    “主公!”吴懿恭敬地抱拳一揖。

    甘宁笑着还了一礼,检阅地望着训练有成的部队,朝着吴懿竖起了大拇指,赞赏道:“子远,果然练兵有方,兴霸佩服!”

    吴懿谦虚地笑了笑,道:“他们还没真正上过战场,得打上一仗,才能真正检验他们的战力。”

    甘宁满意地笑了笑,策马走到士卒们的前面,字字铿锵道:“有贼兵抢你们亲手开垦,播种,浇水,施肥,汗流浃背,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粮食!你们说,该怎么办?”目光如电,从左至右环视一圈。

    四千余名士卒们顿时热血腾沸,挥动手臂,兵器,或摇着旗帜,咆哮怒吼地道:“杀了他们!”“把粮食抢回来!”“剿灭他们……”

    甘宁大喜,挺枪指着东南方向,提声道:“好!我们立即出发!剿灭他们!”招呼地看了一眼吴懿,拍马向前跑去。

    吴懿驱马并在旁边。

    锦衣侍卫与从骑们策马紧跟着。

    十多名斥候,催马越过了众人,飞驰跑向前面,探路去了。

    士卒们一列一列地跑步跟着,浩浩荡荡地前进。

    部队走了大半天,到达寻阳县境内的一处田野路段。

    苏飞带着二百多名疲惫的士卒匆忙迎上来。

    “主公!”苏飞勒住马,欠了欠身,喘道:“贼兵大概有五千多人,我怕城池有失,不敢贸然领兵出击。”

    苏飞所率部队本来仅有一千余人,后来扩招了一些,也就一千三百多人。面对五千多贼兵,当然不敢贸然领兵出城了。

    甘宁理解地点了下头,认真道:“你做的对!贼兵现在收割了多少粮食了?”

    “收割了大天半,三百多亩,估计收割一半有多了!”苏飞焦急,心痛地道。

    甘宁神色自若地想了想,侧脸吩咐道:“子远,下令部队原地休息。”

    吴懿,苏飞大愕地望着甘宁。

    甘宁笑着解释道:“让他们忙累了,我们再出击,以逸待劳嘛。”

    “好!”吴懿恍然道,勒转了马头,大声传令道:“兄弟们,原地休息!”

    走得疲惫不甚的士卒们听了,如获大赦般停了下来,纷纷坐了下地休息或吃些随身携带的干粮充饥。

    甘宁也翻身下马,一屁股坐在田边的草地上,歇息。

    苏飞无奈地下了马,忧心忡忡地望着东南方向。

    甘宁笑道:“你派斥候盯紧他们便是,他们一撤退,立即禀报。”

    “诺!”苏飞应了一声,又吩咐了几名斥候,策马跑去探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