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鲜花着锦

目录:红楼之林家媳妇| 作者:楚秋| 类别:历史军事

    ))秦可卿从宝珠嘴里听说的时候,当时就想到,既然这么说了,也有办法打发。二尤长的生的漂亮,正妻填房不行了,可以做二房姨娘,身份是够的。

    当然这话秦可卿能想,但不能说,尤氏是填房,但她还是正妻身份。儿媳妇给婆婆说,让婆婆的妹妹去做妾,秦可卿说不出来。

    但是现在贾蓉己经这两姐妹沾了,秦可卿自觉得自己有点责任,不管怎么样贾蓉是她名义上的老公。秦可卿自己又跟贾珍不干不净,本来就对不起尤氏了,现在就更对不起了。说了几句闲话之后,秦可卿有点想要提醒尤氏,这事不能这么拖下去,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说句难听的,要是二尤怀孕了……

    正要开口,突然小丫头传话道:“西府里琏二奶奶来了……”

    尤氏和秦可卿不由的一愣,这都晚上了凤姐怎么突然过来了,两人连忙起身相迎。丫头挑开帘子,凤姐满面春风的进来,元春封妃,凤姐走路都带风。

    尤氏连忙笑着道:“怎么这会子过来了,我听说老太太有点不舒服,正想着明天跟蓉儿媳妇一起过去看看。”

    “不用去了,太医己经看过,没什么大碍,只是这些天娘娘的事,先是喜,后来又要会客见各府诰命,累着点,吃上两剂药,休息两天就好了。”凤姐笑着道,抬头又看到尤氏眼圈红红的,很是惊讶,不由的问道:“怎么好好的哭起来了?”

    “也没什么。”尤氏却连忙遮掩着,这个原因她也说不出口啊,又道:“你怎么这会子来了,有什么事?”

    凤姐看尤氏不说,她更不追问,只是笑着道:“老太太病了要静养,你也知道的那边府里,这几天事情太多,老太太就说让蓉儿媳妇过来帮几天忙,料理料理。”

    尤氏笑着道:“这算什么事,还值得你大晚上的跑一趟,明天让蓉儿媳妇过去就好了。”虽然宁国府是长官,但贵妃却是出自西府,宁国府忙也忙不过荣国府。宁国府的事务尤氏一个人足够料理了。

    “现在要劳动小蓉大奶奶了,丫头婆子们传话哪里使得,总得我亲自来这一趟。”凤姐逗趣的说着。

    秦可卿也不由的笑着道:“婶子又拿我来逗趣了。”

    凤姐却是笑着拉起秦可卿,又道:“那就说定了,明天我在府里等你。”

    “嗯,早饭之后我就过去。”秦可卿笑着。

    说完凤姐起身就要早,尤氏和秦可卿都留她多坐一会,凤姐却是笑着道:“不坐了,天色也不早了,我得回去。”

    尤氏和秦可卿也不再留,送凤姐到门口。

    第二早上,秦可卿早饭过去辞了尤氏自来西府凤姐处,凤姐正是正让彩茗记着帐目,看到秦可卿过来,笑着道:“你过来就好了,快点帮把这些帐给记上。”

    凤姐不识字,这是她最大的弱点,一应文墨之事全是彩茗一个没留头的小厮在做。秦可卿是识字的,在这点上秦可卿能帮她大忙。

    两人一直忙到中午,俱己收拾妥当。因贾琏并不回来,凤姐便留秦可卿在她处吃饭,下午虽然没什么大事,但小事还有几件,凤姐跟秦可卿关系一直很好,又事逢元春封妃这样的大喜事,正想着跟秦可卿说些私房话。

    秦可卿也没推拖,媳妇传饭进来,凤姐的丫头,平儿,丰儿,还有秦可卿的丫头宝珠,瑞珠,香菱旁边侍侯。

    也没有外人在场,凤姐便问秦可卿:“昨天你婆婆是怎么了,像是被谁气了?”

    秦可卿不由的叹口气,这才把二尤姐妹跟贾蓉的事情跟凤姐说了。凤姐听完,便道:“这有什么难的,本来就是继母带过来的妹子,说是亲戚也是亲戚,说不是也不是。既然自己如此不尊重,只管打发她们去了就是。”

    “婶子这话说的也对,但蓉哥儿的性子,婶子也不是不知道,真要是不管不问,只怕他以后是要把二尤姐妹包养起来。虽然说那尤老娘不是大奶奶生母,二姨,三姨也并不是亲妹妹,但继母并不同于妾室,还有一个孝字在身上。要是真闹出格了,大奶奶脸上也是过不去。”秦可卿叹气说着,不管怎么说,继子把继母的娘家妹妹包养了,这真是大丑闻,尤姐脸面上真过不去了。

    凤姐听如此说,也不由的点点头,又道:“既然这样,那不如给她们找了人家,出嫁从夫,那就是别人家的人了,随她们闹去。”

    “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以二姨,三姨的相貌,就是真图男家权势,也不值得什么,找些富贵人家当二房也是可行的。”秦可卿说道,就算是当妾室也是个结果,总好过现在大姑娘不清不白的跟外甥混。

    凤姐笑了起来,道:“还是你想的周全,这话我知道你是说不出口,你那婆婆也是聪明的,慢慢也就明白了。”这种事情她一个外人才不会掺和。

    秦可卿只是叹气,这种丑事确实谁都没办法说,只得凭尤氏裁夺了。

    秦可卿帮着凤姐忙碌几日,这波风潮过去,贾母病好,秦可卿自不必再天天来西府。秦可卿在东府生活也很安逸,她不像王熙凤那样,上头有贾母,正经婆婆有邢夫人,荣国府当家的还是王夫人。中间还有妯娌小姑,各方面应酬无数。

    她上头只有一个婆婆尤氏,妯娌小姑皆无。尤氏管家,虽然对于管家很有一套,无奈出身太低,贾珍完全不当她是回事,尤氏自己也是各种纠结,更不会去难为她。秦可卿每日晨晕定醒之后也就在自己屋里要么,要么做做针线,又看香菱灵巧,竟然还认得字。

    秦可卿好奇,不由的问起:“谁教你认的字?”

    “原来就认得一些,跟着姨太太的时候,宝姑娘看我认得几个字,又教了我一些。”香菱笑着说着。

    “实在是奇缘,既然如此,我也教教你。”秦可卿笑着,她己知香菱出身,是拐子拐来的,别说一个拐子会教拐来的幼女认字,就是平常寒门小户人家的女儿也不见得识字。就这里府里,外面买来的丫头都有,认字的几乎没有。

    “谢大奶奶。”香菱大喜,连忙跪下向秦可卿磕头。

    正说着,只见宝珠进来,道:“奶奶,刚才大奶奶去了小别院,好像跟三姨吵了起来。大奶奶生气,让她们立即搬走呢,正不可开胶着。”

    “吵了起来?”秦可卿有点惊讶,尤氏的脾气是很好的,她那样的娘家脾气不好也不行。

    宝珠撇撇嘴道:“说大奶奶骗了她们孤儿寡母,骗她们在府里住下,有事了就丢手不管,现在更是赶她们出门,再不管她们死活。”

    秦可卿叹气道:“这话好糊涂。”

    这关尤氏什么事,尤氏也许有教子不严之罪,但要是二尤姐妹自己不愿意,尤老娘也极力阻力止,借给贾蓉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在这府里强了她们。不管哄也好,骗也好,自己上钩了,现在后悔了也该去找当事人贾蓉。

    “可不是。”宝珠一脸鄙视的说着,又道:“大奶奶都被气哭了。”

    秦可卿停一下又问:“那她们走了吗?”

    “大奶奶己经着人备车了,应该就要走了。”宝珠说着。

    秦可卿想了想便道:“去取五十两银子来,给她们送去。”

    宝珠一愣,秦可卿笑着道:“只为了大***脸面。”

    宝珠连忙去了。

    打发走了二尤,尤氏也算了一件心事,当然打发尤老娘的走的时候,尤氏也没亏她们,拿了一百两银子给她们母女,又知秦可卿另送了五十两给她们母女。要是她们自己肯好好过,这些银两足够好几年花费,要是再不好,尤氏也是无法。

    秦可卿也是松了口气,不管怎么样总是没闹出大乱子来,也放下心来。谁知过了半月有余,凤姐突然间派了婆子过来,邀了秦可卿去西府里小坐。

    秦可卿并不意外,她跟凤姐虽然差了一辈,但关系非常好,不是你来我处来,你到我处去。想必是贾琏并不在家中,所以邀她说话,这也是常有的。遂换了衣服,带了丫头婆子辞了尤氏去了。

    虽然主要目的是找凤姐,但秦可卿既去西府了,自然得从贾母处坐了一会才到凤姐屋里。丫头传话进来,凤姐亲自出来相迎,满面春风的笑着道:“难得闲了,就想跟你说说话,快屋里坐,我给你留着好茶呢。”

    “婶子果然疼我。”秦可卿笑着,跟着凤姐进来,果不见贾琏,却是问:“琏二叔不在家?”

    凤姐笑着道:“大老爷叫他出去议事了,我今天特地叫你来,就是有一件大喜事想跟你说。”

    秦可卿惊讶,元春才封了贵妃,还能什么喜事比此事更大,便问:“什么大喜事?”

    “现皇上隆恩准许宫中嫔妃才人有重宇别院之家,可建造省亲别墅,迎其回家省亲。”凤姐一脸高兴欢喜的说着,这可是接驾,真是天大的喜事。

    秦可卿一怔,凤姐笑着又道:“昨天二爷晚上跟我说的,才下的恩旨,我们家也得准备迎接大小姐了。”

    秦可卿脸上却仍然不见喜色,凤姐不由的纳闷,刚才还以为秦可卿听呆了,现在好一会,却仍然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凤姐就真有点不明白。

    停了一好秦可卿才道:“自从我进府里来,这几年里独跟婶子最好,自从大小姐封妃的恩旨下了之后,我心里就有几句话,一直不知道跟谁说。现在婶子又提起省亲这么一件大事来,我……”

    “这几年你我交好非一般亲眷可论,有什么话你还不能跟我说的。”凤姐看秦可卿犹豫起来,不由的说着,这是她的真心话,满府上下凤姐看的起的真没几个,秦可卿就是其一。

    “现在没有旁人,这话我也只跟婶子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眼前大小姐封贵妃更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正值极盛之时,正该虑后事。”秦可卿缓缓的说着。

    元春封妃之时她就想到了,只是不知道该跟谁说。现在又是省亲大喜,所谓省亲别墅,那更要大肆奢华,要是再不知道检点,怕真要后事不继了。

    几句话说的凤姐默然,本来一腔喜悦全然消了,末了也只是一声长叹。她是荣国府管家奶奶,她如何不知,就她管家这几年,总是出的多进的少,家里一切规矩皆按旧例,但收入却不比从前了。现在不过是家底厚,还赔得出来而己,现在省亲之事出来,还不知道要花销多少。

    想到这里,凤姐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

    秦可卿看凤姐肯听,又道:“依我之意,第一件则是要置办些有进项的产业,田庄也好,店铺也好,总是每年有个进项,家里用度能检省之处自当检省,总不至每年都要净赔许多出来。第二件则要在祖坟旁边多置田地,更将家塾设于此地。不管以后如何,祭祀祖田并不入官,总是有步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