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目录:竹林深处是我家| 作者:柳凤如| 类别:都市言情

    两个么么小声说,大声笑,又说了好一会话。贺小花老早听得不耐烦,吃过早饭,两人刚开始说私话时,贺小花就挣扎着下地,自己扶着床边一步步往外挪。没等小花挪到堂屋,偏偏听到最紧要关头,小花儿的脸霎时间红了,想捂脸,手却扶床。放在平常,杨燕儿肯定发现小花儿异常,偏偏这时,杨燕儿的心思都在说话上了,连小花儿挣扎下地都没多照看,更不用说看见小花儿红彤彤的脸蛋。

    再后来,两个么么互相羡慕时,小花儿是抖着小短腿往外挪,好不容易等小花儿走到门边,恰恰杨燕儿突然记起,四周张望一眼,发现小花儿居然自己跑到房门,连忙过来抱起自己哥儿,往小花脸蛋上亲两口,“小花儿屁股还疼不,么么亲亲,疼疼飞走。”

    贺小花扯开嘴巴,勉强笑一个,心里暗想,你还记得昨晚打了我。

    “哎呦,小花儿真不错,这么小就走得稳稳当当的。”沈么么边说,边伸手摸摸小花儿屁股,“长大了,肯定是个机灵的。我家杨丽可惦记你了,等开春了,来我家找杨丽玩儿。”

    杨燕儿又和沈么么说了一回笑,沈么么便离开。杨燕儿看看天色,还早,便拿条板凳放院子里,让贺小花自己扶着练走路。自己则进了厨房,看见前些天做好的烙饼没剩多少,挽起袖子搓面粉,又特意打了一只鸡蛋兑进去。

    傍晚时分,贺小柱独自一个杠工具回来,杨燕儿在门外张望看不见贺老大,忙追问小柱,才知道下午村子里的老人到田上把人叫过去开会。杨燕儿心疼地摸摸小柱黑瘦的小脸,叮嘱他,下次自己早些回来,别小小年纪熬坏身子。小柱憨憨地点头应了,自己打一桶井水,兑半桶热水,简单洗刷几下,而疯玩了一天的贺小虎也脏兮兮地回来,被杨燕儿扭着耳朵骂几句不懂事。

    饭菜上桌时,贺老大回来了,没多说别的,一家人围在小桌前吃饭。 今晚的饭菜明显丰盛了许多,炒杂菜的盘子里还有几条腊肉丝,每人一碗的粥里还能看见鸡蛋花。小虎和小柱不知缘由,刚上桌便两眼发亮盯着腊肉丝。

    贺老大看一眼杨燕儿,杨燕儿脸一红,半转过身子,只把小花抱在怀里。身后热热的视线令杨燕儿很不安,脸上越烧越烫,怀中的小花儿还伸手摸摸他的脸。

    “村里老人开会,说了什么?”熬不下去,看见机灵的小虎也在转头盯着自己看,杨燕儿赶紧把一家人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

    贺老大清清嗓子,“就是聚德米庄的事。”

    前几天,赶集回来,木富和李根生当晚就找到村子,三个人合计了一晚上,没得出好结果。第二天,找来邻近几条村子的老人,听听他们的说法。提到聚德米庄,几条村子的老人都是摇头,但说到别的法子卖粮,又没人说出好建议。白沙村,南河村等村子相近的县城都是聚德米庄的地方,卖到哪里都一样。后来,白沙村一个年轻时曾走南闯北的老人提了一个方法。

    沿白沙河往南,进入岷江,再往南走两天,到达南部最大的港口庆州港。那里出海的船队多,商队多,米粮能在庆州港卖出高价钱,一石银丝稻比县城聚德米庄开出价钱至少多200铜钱。

    但从白沙村雇船至到达庆州港,单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有十天。走的水路,常听说有水寇出没,专挑小船队下手。小船队人少,抗不住水寇的攻击,为了保命多数抛弃货物。水寇做事不下绝手,得好处就放人。官府也因没闹出人命案件,被抢的又是没势力的平民百姓,对岷江水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船队进入岷江,幸运的,走十趟船碰不上一次,倒霉的,第一次出船,就碰上了。

    几个村子的老人听了,有些心动,有些认为还不如卖给聚德米庄妥当。几经讨论,决定几条村子联合雇一个船队,往庆州港走一趟,南河村这边,木富,梁家这些大户都有心把稻子卖到庆州港。这趟开会,就是把事情给村民交待一声,有兴趣跟着把银丝稻卖到庆州港的,赶紧把稻子收割,集中一块,船队三天后将在白沙村外的小码头开航。

    这事对贺家影响不大,但杨燕儿心里有些忐忑,每石多200铜钱,八石就是1两多。对于贺家来说,差不多一半的收入,多一个铜钱总比少一个好。但要贺老大离家十天半月的,家里就自己一个哥儿带三个孩子,杨燕儿不乐意。杨燕儿还在为卖粮的事纠结,贺老大接着说第二件事。

    “村里准备开学堂,就订在村北头秀才家旁边。”

    “文秀才不考举人了?”文秀才是南河村第一个,也是现在唯一一个秀才,二十多中秀才,连考十年,三榜不中。杨燕儿记起,前段时间还听说文秀才准备开春后要再去考试。

    “是文秀才自己和村长说,不去考举人,留在村里教教小子识字念书。”

    杨燕儿想想文秀才家的状况,说不上好,也不是艰难的,现在说不考,多半是心灰意冷。

    “村长把事说了,”贺老大放下碗,摸摸小柱和小虎脑袋,“我给俩小子把名字报上去,等学堂盖好,他们就去上学。”

    杨燕儿一惊,脱口而出,“那束脩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