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目录:竹林深处是我家| 作者:柳凤如| 类别:都市言情

    隔天,杨燕儿待在家里给未出生的娃儿缝小被单。贺小花那时用的小被单,料子好的,早送给沈么么家新生的小子用,料子差的,不经用,现在成了抹布。小娃儿用的,都得新做。

    杨丽今天没上门,贺小花估摸他是被自己吓怕,当然这个问题贺小花不会跑去问杨丽,即使去问,凭杨丽个性,肯定答不是,然后推说家里有事忙。

    贺小花照旧执行每天喂鸡工作,今天收获不错,草垫里摸出六粒鸡蛋,有三粒对光能看见黑团。贺小花数数有黑团的鸡蛋,约莫有十粒。再去看看仍在抱窝的母鸡,一动不动的,扳手指头数日子,起码还有半个月。贺小花看着十粒鸡蛋,心里冒出个主意。

    把家里不用的旧棉被翻出来,掏出里面的棉花,放到阳光底下晾晒。又把自己的小葵筐拿来,垫上三层葵叶,再把晾晒过的棉花,摸上手感到温热的棉花整齐铺在葵筐底部,厚厚铺满一层,上面搁四粒鸡蛋,再铺一层棉花,把鸡蛋间的缝隙塞紧,搁四粒鸡蛋,如是者铺了三层。贺小花力气小,提不起,只能推着到院子正中,太阳最烈的地方。对对光,很好,筐子底下小小一圈影子。

    母鸡孵蛋在于恒定温度,现在小花手上没灯泡之类可以持续发光的东西,只能用土方法,太阳光加热,至于晚上,只能利用做饭时靠着炉台那边温度。贺小花心里没底,孵不出来,就浪费十只鸡蛋,要成功了,家里的小鸡都用这种方法出生,母鸡就能不间断下蛋,抱窝那大半个月时间得有多少鸡蛋。

    杨丽没来,他家么么,沈么么来串门,一来照例夸赞一番杨燕儿肚子里未出生的小娃。用沈么么的说法,肚子里要是小子,就是个懂照顾人的。因为杨燕儿生产期在秋收后,那季节凉爽,没夏天闷热,冬天寒冷,夫郎生产后恢复得快。因着这个沈么么没少说杨燕儿是个有福气的。要是生下来的是小哥儿,那更好,未出阿么肚子就是个懂事的。

    贺小花听过几次,很不以为然,暗想杨燕儿肚子里生什么,这沈么么都有一堆说辞,难得杨燕儿又爱听。

    两个么么凑到一块自然是说不完的家里话。沈么么磨到中午才离开。杨燕儿伺候一家父子四人吃过午饭,回房间歇息。

    贺小花计算着时间,听见贺老大,贺小柱兄弟先后离开。轻手轻脚爬下床,穿好外衣,悄悄溜出院子,拉上院门。这时间留家里的大人都在午睡,下田的自然在地里。偷跑出去一趟,只需赶在杨燕儿起床前回来。

    顺着前天的路一路小跑,跑到果林处,贺小花已经气喘吁吁,前天有杨丽在打岔,两人一路往上爬,路途差不多却不觉多累,现在剩小花一个跑上山,小腿累得不想挪。小花歪着身子,晃晃荡荡到果树下休息一会,眼睛不安分到处乱看。

    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白沙村有条白沙河,村民又是打渔,又是赶船。这几年,附近村子卖到庆州港的银丝稻越来越多,水上生意接着风生水起。这南河村,沾个河字,却只得白沙河一条支流,除了灌溉,别的干不了,到旱季还能看见河床。

    南河村这山头因为山那边有竹子林,被人起名竹山。山上没多少野产,兔子,山鸡之类有是有,但少得很。村子里偶尔听见人说打了兔子。除了这些,就是果树,但果子不管饱,饿了能解馋,但不能当正经饭吃。

    贺小花歇了一会,觉得自己能继续往上走,便起来捡根树枝支撑着往上爬。再往上走便没明显指引,地上厚厚一层落叶,踩上去松松软软的,头顶树叶连天,外面热气腾腾,到树林里面反而凉爽。不知走了多久,身旁的树木越来越稀疏,再往上走......没路了。

    贺小花爬上一块突出山头的岩石,正好把南河村收在眼底,一块快田地整齐错落,田地中央是各家房舍,有修得极好的瓦片房,也有茅草盖顶的小屋。贺家那不起眼的四间小房子藏在四周一片类似房子中,贺小花瞪着眼睛看了好久,才找到。

    这就是自己的家,自己生活了几年的地方,如果没意外,自己还得在这里生活好几十年。贺小花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或喜或悲,或甜或苦。说不清,道不明。人就那么一辈子,没了就没了,但自己没了终究有了,有了却不是原来的。原以为没可能融入,却不知不觉间生活了这些年。贺小花任由思绪飘荡,想着过去,想着刚来的日子,想着可能的将来。整个人就这样愣着,定定看着山脚下劳作的村民,山脚下熟悉的房子,如入魔般定定的,一动不动。

    身后树林里,飘过一抹紫色。紫色越来越接近,摸摸下巴,探出脑袋看一眼,不过是每日都看见的村子,啾啾岩石上如入定般的贺小花,不确定地又探出脑袋,还是那些景色。"这小哥儿看傻了?"心里想着,口上故意大声咳嗽,“咳咳。”

    没反应。继续,“咳咳咳咳。”

    梁起咳得喉咙发痒,贺小花依然一动不动的,梁起心里更加肯定,这贺小哥儿看傻了。心里既鄙视又觉得可怜,以后一定多带贺家小哥儿来这里多看看,省得他看一眼就挪不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