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玉玺归袁

目录:三国之一统华夏| 作者:天之牧| 类别:玄幻魔法

    袁绍一看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连忙启匣观看,里面是四寸见方一玉玺,隐隐散发五色毫光上镌五龙交纽,有篆文八字,刻于其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右下角却有缺痕,系用金补上。

    袁绍一看果然是传国玉玺,连忙揣与怀中,问道:“可有其他人知道玉玺下落”张让说除了死去的王允在无别人知道。

    袁绍抽出配剑道:“你可以去死了”张让大惊道:“你已经发誓,为何还如此”

    袁绍什么都没说直接将张让刺死,并割了首级才离开密室。

    袁绍出得密室,却发现王允的家人都已不见踪迹,他也没在意,认为其家人必然是避祸逃逸。

    是夜,原司徒王允府中燃起大火,虽经袁绍派人来救,也未止住火势,并且连累了附近十余户人家。

    翌日早,袁绍将童宇与张邈请进府中道:“绍曾想让洛阳百姓安宁,但昨夜一场大火烧的绍心灰意冷,就着令炎兴辛苦,待绍守卫洛阳”

    童宇听后虽然有些生气,但是他听袁绍要离开洛阳心中高兴,也没计较,可是张邈却大怒道:“袁本初你是何身份,居然敢命令骠骑大将军”

    袁绍听张邈一说也知道自己得到玉玺兴奋的失态了,但是他却没在意,而是大叫道:“张孟卓,我念在你我知交一场不怪罪你,休要多言”

    童宇看二人争执,也不想把事闹大,便说道:“兄长不必介意,本初也是一时考虑百姓损失而失态,无需计较”袁绍借机离开,但从此恨上了张邈。

    袁绍走后,二人带典韦、许楮来到王允墓前,祭拜王允一番,童宇非常感慨的说道:“王司徒对炎兴有大恩,在豫州一别竟成永决,待天下太平,炎兴定为王司徒重建陵墓”

    张邈也感慨,王允为人正直,对大汉尽忠,为匡扶汉室竟然送了性命,确实可敬。

    童宇命人吩咐关羽等人将辎重经虎牢关运回宛城,他与张邈都无心占据洛阳,便与张邈在洛阳临时招募了些士卒,任命一精明之人带领,支应了些钱粮负责洛阳治安,便与张邈离开洛阳。

    张邈问童宇为何不借机除掉袁绍,以绝后患,童宇没回答,只是告诉张邈一定按自己的安排去做,将来会给他满意答复。

    二人分手后,童宇心中暗想:自己若不是荆州初定,民心不稳,别说袁绍,就是曹操、刘备、孙坚他也早就除掉了,阻挡自己的他一个都不会留,可是现在不是时机真的不行。

    以前他还能靠自己所了解的历史去发展,可是现在历史轨迹他仿佛是摸不到了,乱的不能在乱了,王允一死,看来吕布能不能刺杀董卓都是未知了。

    但是他现在需要的是天下大乱,越乱越好,诸侯互相攻打,自己就有足够的时间在扬州发展,发展起来后就挨个除掉,对于他来说玉玺、圣旨都起不了太大作用,只要真心为百姓,体恤下属,天下早晚是他的。

    曹操、刘备、孙坚他都见到了,论能力确实都比自己要强,单论自己或许只是武艺强过几人,论计谋除孙坚稍若,两两人都高于自己,他可不信自己有那种王霸之气,而且也看不出任何人有。

    他知道自己所依靠的就是这个年代人都梦想得到的自由,因此他对属下都和对亲人一样珍惜,并且给他们自由发展,越给他们自由他们还越尊重自己,对自己越忠心,他要的就是这个。

    现在历史都在改写,自己把握好机会,有田丰等人出设谋,关羽等人的勇猛,自己应该能平定天下,只是需要时间,但是自己真能有那么多时间吗?

    若是操之过急,恐怕自己也与董卓一样,被天下诸侯征讨,虽然也有得胜的可能,但是胜算太少,自己可不愿意冒险。

    朱?、柯比能占据函谷关后,柯比能向朱?告辞,朱?连连道谢,并答应待此间事了,定备大礼前去拜访。

    董卓接到函谷关败报后异常愤怒,他虽然本意是想放弃函谷关固守潼关,待西凉平定后再取函谷关占上党平定并州,以吞天下。

    但是死亡如此之多,他恼怒吕布居然不听号令,不听也罢你打胜了也行,结果没胜,败了也行,但是败了还斩杀自己的西凉铁骑,他是真的恼了。

    董卓与李儒计议一番后,决定调整防御,派徐荣协助胡轸守武关;郭汜、樊稠守潼关;胡轸负责长安防卫;董越、段煨分别把守陈仓和咸阳;自己带李儒、李?、张济、吕布平定西凉;仍由李肃负责朝政。

    董卓听从李儒的建议接受了在洛阳的教训,要立足发展,巩固后芳,因此他来到长安后对百姓施已仁政,对百官也好生照顾,在百官和百姓的心中地位在上升。

    但他始终对失去函谷关感到恼火,损失西凉铁骑众多,更重要的是大批辎重不能通过函谷关。

    虽然徐荣留下了三千人马协助李蒙、王方,但是函谷关一失,辎重根本过不来,那几千兵马定然被朱?击败,辎重也将被朱?所夺。

    董卓正与李儒、李?、张济、李肃、胡轸等商议如何平定西凉,安抚长安,吕布与前去协助胡轸守武关的徐荣从潼关来见董卓。

    西凉将领对吕布斩杀西凉士卒相当不满,早就纷纷向董卓告状,董卓也对吕布的行为不满,看吕布到来当众痛斥了吕布一顿,吕布也知道自己做的欠妥,唯唯诺诺不敢辩驳。

    董卓为了安抚西凉将领,给他们都加官进爵,考虑到李肃掌管朝政,就没再加封,对吕布也是训斥一番并未加封。

    西凉诸将虽然表面上没表现对吕布的不满,但是恨吕布之心却没改变。

    众人最后议定三日后李?带五万大军为前锋兵发陈仓,董卓与李儒、张济、吕布率大军十五万随后进发。

    众人散去后,李儒对董卓道:“温侯之勇天下罕见,主公应拉拢才是,不可轻易责罚,使之生变。至于斩杀士卒之事,当时情况危急,若温侯不斩杀士卒,打开道路损失只能更大温侯所做也不为过”

    董卓细一思量觉得李儒说的有道理,若吕布不打开道路,自己的数万大军交织在一起根本没法反抗,死伤定会更大。

    而且他也想依靠吕布之勇平定天下,有些后悔,思考了一会儿吩咐人唤来李肃。

    李肃奉命来到吕布处,手中拿着加封吕布为奋武将军的圣旨,心中恼火,而吕布得知董卓原谅他并加封为奋武将军,心中高兴。

    吕布与李肃本就是同乡,而吕布又是在李肃的劝说下来董卓处,因与诸侯交战二人也是好久没聚了,吕布今天高兴,设宴款待李肃。

    李肃本就因董卓对自己有功不加封赏而有怨言才被王允说动,虽然王允献计他也答应了,但是看董卓虽败,却未伤元气。

    王允又不在身边,他感觉自己确实无力诛杀董卓,对此事就有些气馁,便兢兢业业的为董卓答理朝政,不去想诛杀董卓之事,朝政处理的也很妥当,得到董卓认可。

    而今董卓除自己外所有人都得到加封,还让自己亲自给吕布送来圣旨并安抚吕布,怕其有反心,他不由的心中恼怒,又起了诛杀董卓之心。

    李肃在席间旁敲侧击述说董卓的不是,吕布哪能听不懂,但是董卓刚刚加封自己为奋武将军,他知道奋武将军的重要,等于各路总监军,是仅次于董卓的位置,吕布还沉浸在欣喜中,所以很反感李肃说董卓的不是。

    起初是顾全与李肃是同乡好友并对李肃劝说自己来董卓处心存感激,才没发作,后来吕布实在忍不住了,将李肃逐出家中。

    吕布气呼呼的来见董卓,若在以往,吕布早就在席间将李肃斩杀了,但是此次他斩杀西凉士卒,被董卓怒斥后,也有些害怕,所以未敢轻易斩杀,而是来禀报董卓。

    李肃被吕布逐出家中就感觉不好,知道自己操之过急了,而吕布则是气呼呼的象董卓府方向而去,定是去举报自己。

    慌忙赶回家中,就想逃跑,可是他知道跑是跑不了的,长安都是董卓的亲信,自己真无处跑。

    董卓为人残暴定会对自己及家人从重治罪,看来自己和家人是在劫难逃了。

    李肃还是有些头脑,他想与其跑不了坐以待毙,还不如去打探下消息,看有没有办法,想到此,他连忙向董卓府中赶去。

    他还未到董卓府上,就看董卓一亲随来到他面前道:“李将军,主公震怒命你立刻前去,快随小的前去相见”

    李肃向那亲随打探董卓为何召见自己,那亲随也不知道,只是知道董卓非常气愤。

    李儒暗道要完,看样是躲不过了,他咬了咬牙,下了狠心,不由的握紧了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