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三章

目录:阴阳使与一百单八鬼| 作者:跃进三哥| 类别:历史军事

    73

    回到榆坨子后,杨思举在给瞎老太太行针时,便像闲唠嗑似地问,老奶奶,你家姓什么呀?怕她答娘家的姓,又问,你孙子叫什么名字呀?瞎老太太说,我家姓盛,我孙子叫盛小龙。杨思举手中的针就抖了一下。过了好一会儿才又问,你们家有家谱吗?瞎老太太说,有啊!人家从前是大户人家嘛!杨思举就不再问,他心中已经有了数。可是瞎老太太却停不下来,杨思举的问话勾起了瞎老太太的兴头,她又将他们家的家史,絮絮叨叨地向杨思举说了一大堆。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半个月过去了。

    清早,杨思举就跟瞎老太太说,老奶奶,今天你们要出院了。我有个请求,让你的几个儿子媳妇都过来,顺便把家谱也带来。瞎老太太一打艮儿,愣了一会儿。接着哀求说,你行行好吧!别让他们来了。他们来了也没钱。杨思举说,我不跟他们要钱,我是想让他们有钱。瞎老太太疑疑惑惑地照办了,让儿媳妇回太赉城送信儿。

    中午,杨思举给瞎老太太揭去了眼睛上的纱布,取下了膏药。瞎老太太仍头正颈直地呆坐了半天,然后试着四外看了一圈儿。她首先看到了孙子。孙子盛小龙彻底变了样。眨眼、抽鼻、咧嘴、耸肩等症状全没了。文文静静,从从容容,笑笑盈盈地坐在炕沿儿上。老太太不禁惊叫起来:我看到了!我孙子好了!我也好了!接着就涕泪交流地爬下地,跪下就要给杨思举磕头。杨思举一把将她拉起,扶到炕上。

    不一会儿,老太太的儿子们、媳妇们、孙子孙女们都接到信儿赶了来,他们带来了家谱。杨思举接过家谱查验。果然在上面找到了老太太的太爷爷公公。家谱上这样写道:盛佩云,男。私塾高才,未得功名。十六岁随父闯关东,落脚在太赉城。在太赉城王家木工铺学木匠手艺三年。出徒后独闯天下。二十岁至三十岁在江东公爷府做大工匠。公爷器重,赏给江湾鱼泡做安身立命之所。三十岁后在江湾经营渔业,颇有能力。辟有七个亮口,创下了富贵家业。六十五岁卒于疾病。

    查明了族谱,证实了身份、血统,杨思举说明了自己的意思。他说,我能帮助你们找到你们的祖宗盛佩云的墓地。听了他的话,盛家所有人都吃了一惊,面面相觑,不敢相信。杨思举说,这是真的。有好几个人就相信了,面对不可思议的神医杨思举,他们不敢不相信。于是就争着抢着问,那金牛和元宝还有吗?杨思举说,当然有,不过先别惦心金牛元宝。你们的祖宗盛佩云居处低洼,年年受洪水浸泡,苦不堪言。急需你们给他搬家,你们要做好迁坟的准备。盛家人纷纷表态,说只要能找到老祖宗的坟,一定给他迁到好地方去。

    杨思举又说,因为坟里随葬物品珍贵,所以你们合计一下怎么分配,有必要请执法部门公证并协助处理。盛家人都表示同意。杨思举说,那你们今天就回去准备,明天一早来找我,我领你们去起坟。听了这话,盛家人都没动地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末了又一同看杨思举。杨思举笑了笑说,你们放心,我要想黑你们的财宝,就不会告诉你们了。人们一想,都点头说是是,并异口同声称赞杨思举是好人。然后才都乐颠颠地走了。

    第二天,盛家雇了几辆车,找了一些亲戚朋友,还请了两名公证员、两名公安民警,浩浩荡荡地来到榆坨子。又在杨思举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赴莫乎来房台子。多数人都疑疑惑惑,抱着看热闹的心理跟着走,并不认真对待。杨思举请公证人先询问盛家人,问清墓中随葬品并做好记录。公证人笑哈哈地照着做了。于是,杨思举把大家领到房台子下那个小土埂上,来回走了两遍,停下来,嘴里默默祷告,然后让盛家人都跪下一同喊:请老太爷恕罪!不孝后代来为您搬家了!然后烧纸、上供、磕头。这些都做完了,杨思举用脚画了一个圈,说,就在这开顶吧!

    提锨拿镐的几个人迟迟不动,疑惑地问,这也没坟呀?杨思举十分肯定地说,就在这儿,开吧!人们才试探着挖起来。刚挖了一米多深,朽烂的棺材板子就一块块地出现了,接着是朽烂的骨殖。盛家人用红布口袋装殓祖宗的遗骨。棺木板子挖没了,骨殖也拣净了,终于挖出了一个金光四射的大家伙。一个撑开四蹄,挺着犄角,奔突向前的大金牛出现在人们面前。所有人都啊了一声,刷地聚拢上来,围着金牛瞪大了眼睛看。杨思举让人将金牛擦净,装到箱子里。吩咐众人继续挖,这回人们如听圣旨一般不敢怠慢。很快,又挖出了垫在棺材四角的金元宝。还挖出了几件盛家人没提到的宝贝:一个玉如意,一个黄金烟袋锅,一个玉石烟嘴儿。这是盛家后代所不知道的。

    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竟跑来了一些看热闹的人。两名公安民警紧张地维持秩序,不让闲杂人等靠近箱子。

    一切都处理完了,杨思举拍掉手上的土。说,我的任务完成了。其他的你们家族自己决定吧!盛家最高长官——看好了眼睛的老太太,带领全家老少一同跪倒杨思举面前,千恩万谢。一连声地许诺,一定重谢杨思举。杨思举一个一个地将他们拉起。

    回到太赉城,盛家通过公证处先分了四个金元宝。正好四股,每股一个。玉如意和烟袋锅烟袋嘴儿归老太太。金牛暂时保藏,等卖了之后四股平分。

    后来,不到一个月,就碰到了买主。一个炒股的大亨看中了这个金牛。说,要的就是这种牛劲儿。结果卖了一千万元人民币。卖完了金牛,由老太太做主,每股平摊二十万,共八十万元,送给杨思举做酬谢费。杨思举没有推辞。

    这次动静太大了,杨思举一下子名声大噪。人们一传俩俩传仨,都说榆坨子上的小大夫神了。会看病,会遥感,还善断阴阳。嫩江东西两岸,方圆几百里,传得沸沸扬扬。

    这下榆坨子更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