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 II

目录:与君同心| 作者:定慧| 类别:都市言情

    星期三下午放学时,馨彤跟萧钧宇说我的数学问题稍微多一点,今天不借笔记了。然后很理直气壮地背起书包,拿了他身后墙上的拐杖。今天问都不问了,仿佛早就说好了。

    她站在那里轻轻浅浅地笑着,等着萧钧宇。每天这个时候,钧宇就很迷惑地起身,接过她手里的拐杖。

    为什么?昨天和前天的晚上,钧宇都在想这个问题。自己已经答应张老师给她补课。在教室里补不是对她最方便吗?谁知道她说不想耽误自己太多时间,要求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补。自己是残疾人,走路比较慢。除了亲人,谁会愿意这样陪自己在路上慢慢地走?可是,在她的脸上自己看不到一丝异样。她的眼神那么纯净,她的脸庞那么纯真,看起来好像不在意自己的残疾。真的吗?真的会有人完全不在意?

    那天回家的路上,馨彤和头一天一样,拿出她补抄好的,仔细研究过的笔记,开始问问题。结果有两个地方,萧钧宇怎么解释,馨彤都不明白。看着她微蹙着的眉和有些焦急又泄气的脸,钧宇脱口而出,“到我家我列出式子会比较容易解释些。”说完自己也有些吃惊。

    那时已经快到柳林路口了,馨彤大方地随萧钧宇去了他家。果然,他在纸上列出式子,很快她就懂了。钧宇索性在纸上把重要的公式定理都列下来,讲解一遍。方馨彤果然很聪明。她很快就“哦,哦”地点着头。到最后,她笑容灿烂。“萧钧宇,你好厉害啊。昨天晚上我研究了一晚上都没有理解透,还打算今晚继续呢。你几句话就讲得清楚明了。”

    钧宇看着她。明眸皓齿,笑靥如花。钧宇发现自从认识方馨彤以后,自己脑海里经常会浮现成语。以前那些成语对他来说只是一个个的词,他明白它们的意思。现在这些成语都生动起来,他第一次体会到它们的意思。

    馨彤那天在萧钧宇家呆了二三十分钟。临走,借了英语笔记。

    馨彤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很好。高一在北京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兼英语课代表。英语是她的最强科。星期三晚上她看课本和补抄的笔记觉得差不多都懂,没有很多问题。星期四放学回家的路上,走了不到一半,她的问题都问完了。馨彤想随便聊点什么吧。

    “萧钧宇,你是哪儿的人?”

    “长沙。”

    “真的?”馨彤一下子高兴起来,“湖南湖北,我们算半个老乡呢。”

    钧宇心想可以这么算吗?

    “你知道吗,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钧宇撑着拐小心地走着路。他扭头看一眼方馨彤。她眉开眼笑的,眼眸灿若星辰。哪里泪汪汪了?他微微一笑。

    “那你们家也喜欢吃辣的了?”馨彤还是笑容满面。

    “我父母喜欢吃辣的。刺激性的东西我不能多吃。”钧宇淡然道。

    “那你喜欢吃什么?”

    “比较喜欢吃鱼吧。”

    “难怪你那么聪明。”馨彤从小听说吃鱼会让人更聪明。湖南湖北水多鱼多,所以出了很多聪明人。“我也爱吃鱼。最喜欢水煮鱼片和清蒸鳊鱼了。”她想她也算聪明的吧。

    “其实我爱吃的东西太多了。数都数不清。”馨彤有些不好意思地加到。“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姑姑曾经当着我的面跟我爸爸妈妈说,馨彤这么好吃,是不是一桌好饭好菜就会被人收买了?哼!”想起来馨彤还有些愤愤的。“我姑父就更过分了。他说我这么爱吃酸辣土豆丝,苏联人一袋土豆就可以收买我当间谍了。”

    钧宇忍不住笑起来。馨彤跟着也笑了。他笑起来真好看,她心想。

    后来的半段路上馨彤眉飞色舞地讲起了别的她喜欢吃的菜。

    “你知道吗,正宗的毛血旺用的是鸭血,不是猪血。”

    “吃毛血旺,要循序渐进,先吃肉类后吃白菜、粉丝什么的才好吃,你知道吗?”

    “吃菜苔一定要吃洪山菜苔,就是洪山宝通寺周围种的菜苔。你知道吗,洪山菜苔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经被封为‘金殿玉菜’呢。而且菜苔一定要跟腊肉一起炒才好吃。腊肉要切成一寸长的薄片。。。”

    这些钧宇都不知道。她怎么对这些这么有研究,这么有热情?

    钧宇一直听着,一般点点头。有一次他老实回答说“我不知道。”

    馨彤一愣,立刻停了下来。“对不起。”

    “对不起什么?”钧宇糊涂了。

    “我老爱说‘你知道吗’。我妈妈让我不要说。她说那样很没有礼貌。会让听的人不舒服。好像我比他们聪明一些似的。其实我根本没有那个意思呀。我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说了‘你知道吗’。”

    钧宇有些诧异地扭头看一眼方馨彤。见她一脸认真,有些委屈。

    “萧钧宇,你知道我没有那个意思,对不对?”

    钧宇点点头。

    “看,我就说我妈担多心了。谁会那么敏感啊?累不累啊!”得到萧钧宇肯定的答复,馨彤立刻笑逐颜开。

    这方馨彤挺率真,挺可爱的,像小孩一样。钧宇心里想着,嘴角唇边也露出了笑意。

    那天馨彤没能多介绍几样她喜欢吃的菜,就到了柳林路口。两人说了再见,各自回家。

    星期五放学,钧宇已经习惯了,直接接过方馨彤递过来的拐杖,道声谢谢,出了教室。

    一路上馨彤问了些化学笔记上的问题。化学也是她的强科,所以问题也不太多。

    解放大道和橘林路交叉口有一个邮局。平时每天就走过了。今天路过的时候,馨彤突然说,“今天星期五,我要买报纸,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好不好?”

    钧宇看着邮局门前的三级台阶,有些犹豫,“我等你吧。”

    “一起看吧。我可能要看半天。你等我,我就压力很大啊。”

    钧宇看着方馨彤澄澈的大眼睛和眼里殷切的期望。他不知道怎样对着这双眼睛说不,只好点点头。方馨彤立刻喜笑颜开。很深很深的酒窝衬着那甜美的笑容更加动人。

    台阶并不高。钧宇小心地撑着拐一级一级地上了台阶。方馨彤在一旁兴高采烈地说着,“你看不看《讽刺与幽默》啊?很好看。我每个星期都买。”

    钧宇记得以前在报摊上好像看过这名字。可他没怎么看过这份报纸。他摇摇头。

    “你从来都没有看过吗?”馨彤瞪大眼睛,一脸你损失太大的神情。

    她的眼睛可真大呀。瞪起来更是惊人。不过,不管怎样都是极漂亮的。钧宇再点点头。

    馨彤叹息一声。下一秒又一脸的欣喜。“不过,你从今天起就会看了。要好好补课啊,萧钧宇同学。”

    听她语带调侃,像对老朋友一样,钧宇心里一动。没有谁这么叫过他,没有谁用这种口气跟他说过话。

    馨彤买了份《讽刺与幽默》,问了最近一期的《辽宁青年》和《读者文摘》,都还没有到。

    那天的后半段路,钧宇知道了《讽刺与幽默》是四开十六版的报纸,每周五出版。上面有笑话,有漫画,还有讽刺杂谈。馨彤最喜欢的是外国著名漫画欣赏栏目。每期报纸拿到手,她会最先翻到那里。今天她也是,翻到那里一看,就乐不可支。然后叫着,“你看,你看,好可爱啊!”把报纸伸到钧宇眼前。

    钧宇只好撑着拐站住。他就着方馨彤手上的报纸看她指着的地方。那是一个六格漫画。上下两排,每排三格。第一幅画了一个小男孩在房间里摔了一跤。周围没有人。第二幅他站在厨房,一脸委屈,四处张望。第三幅他站在洗手间,神态一样。第四幅他正在上楼梯,仰脸向上,更加急切。第五幅他站在书房门口,向里探望,满脸失望。第六幅他站在卧室,嚎啕大哭。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比划着,似乎在讲刚才摔跤的疼痛与委屈。妈妈弯着腰,一脸关切与怜惜,在安慰他。

    “哈哈,你看他。摔了跤,忍啊忍,忍了那么半天都没有哭,只是满天满地地找妈妈。找到妈妈才开始哭。多可爱啊!”馨彤没心没肺地笑着。

    钧宇觉得那漫画很有意思。生活细节捕捉得很好。漫画家画得很传神。寥寥数笔把小孩脸上的痛苦、委屈、急切、失望都表达出来了。他不懂的是方馨彤怎么会笑得那么高兴,前仰后合的。有那么好笑吗?她也差不多十六岁了吧?真难得还这么一片童真。钧宇觉得她的笑很有感染力,心里不禁觉得温暖。

    那天余下的路程,钧宇知道了《辽宁青年》和《读者文摘》也是方馨彤每期必买的杂志。《辽宁青年》是半月刊,《读者文摘》是月刊。方馨彤就杂志的各个栏目发表着自己的“高见”。就在她意犹未尽地讲着时,他们到了柳林路口。“好快啊,都到了。明天见。”

    那时候星期六还要上半天学。星期六放学时馨彤借了萧钧宇的物理笔记。后面星期一、二、三馨彤都在问物理。每天最后都去了萧钧宇家。星期二两人还忘了时间,馨彤从萧钧宇家走的时候,正好秦如韵下班回来。她叫了声“阿姨”连人都没仔细看就匆匆离开了。

    那三天,萧钧宇在路上讲,在家里纸上画。馨彤不懂,他就马上从头再讲一遍。没有一丝不耐烦。到了星期三馨彤还是似懂非懂。萧钧宇说我明天再给你讲。馨彤说,算了吧。我差不多懂了。我的物理不是缺了三个星期课的问题。然后就借了生物笔记,说了再见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