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目录:与君同心| 作者:定慧|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有话要说:</br>大家都不要休息,那就接着更吧。好在这章淡淡的,大家只当休息吧。欢迎留言!<hr size=1 />  北方比南方更容易直接叫人的名字而省略姓氏。北方熟一点的同学之间全都直呼其名。馨彤以前在北京很习惯这一切的。她在同学中人缘极好,几乎人人都喊她馨彤。可是在上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叫她方馨彤,只有钧宇才叫她馨彤。

    回到北京读大学,一开始室友们叫她馨彤,她还有些恍惚,但毕竟是女生在叫。那天同班一个东北的男生叫声馨彤,她浑身一哆嗦,笑着说,“只有我爸妈才叫我馨彤。听着像叫小名。好不习惯啊。还是叫方馨彤吧。我们南方都连名带姓地这么叫。”大学四年她一直这么坚持着。

    后来到了美国,美国人都只叫名。你不可能让人家连名带姓地叫你。其实老美怪腔怪调地叫着“心通”“心统”“心痛”她都不在乎。但去了两个星期以后,班上一个台湾来的男同学字正腔圆地叫了声“馨彤”,她身子一颤,呆了一下,“叫Cindy吧。”就这样她给自己起了个英文名Cindy。

    那以后她开始在任何地方都用Cindy。高二以后,馨彤就是给一个人叫的。她至今还会偶尔在梦里听到那叫声。“馨彤”就留给那段记忆吧。

    那时北大新宿舍楼一个寝室住四个人。一开学,陈晚秋、张楚红、叶晓晴、和方馨彤被分到108室。陈晚秋最大,然后是张楚红和叶晓晴,方馨彤最小。开学后,大家一起吃饭,一起打水,一起上课,一起自习,晚上熄灯后一起聊天,很快就混熟了。

    第一个星期的一个晚上,熄灯后,大家躺在床上,晚秋突然问大家,“你们有没有男朋友?”

    “没有。”“没有。”楚红和晓晴很快地回答。“没有。”馨彤的声音最后传来。

    “我也没有。”晚秋加到,“这里有全国的精英,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好的。”

    “是吗?”馨彤在黑暗中问。

    “当然。”晚秋肯定地回答。馨彤没有再说什么。

    馨彤似乎不太爱说话,但她见人总笑笑的。大家有什么事,她也很乐意帮忙。她家在北京。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回家,而且一定会从家里带些好吃的回学校跟大家分享。大家很快都喜欢她。

    开学的头两个星期,馨彤几乎天天夜里做梦,梦里说着“钧宇,你不要和我在一起了?”“钧宇,我跟你去,好不好?”“钧宇,你不要走。”之类的梦话。她总是吵醒了全寝室的人,自己却不知道。几次,她哭喊着“钧宇,”“钧宇,”从梦里醒来,听到寝室里好像有动静,很不好意思地小声问,“我吵醒你们了吗?真对不起!”大家听她还带着哭腔,都不说什么。

    第三个星期的一个晚上,熄了灯,大家又开始聊天。晚秋突然问,“馨彤,你昨晚梦里好像叫了一声‘钧宇’,钧宇是谁啊?”

    半天没听到馨彤的回答,晚秋想也许她不该问这个。

    又过了一回儿,大伙儿都准备放弃了,却听见馨彤小声地说,“是个高中同学。”

    “哦,高中同学啊,你们关系很好吗?” 晚秋问。

    “高中的时候还可以。”馨彤的声音很平淡。

    大家觉得奇怪,什么叫高中的时候还可以啊?这不刚高中毕业嘛!

    “那他现在在哪个学校啊?”楚红问。

    “他去美国了。”馨彤的声音很小。

    “美国哪个学校啊?”这次是晓晴。

    “好像是斯坦福大学。”

    “哇,好学校啊。怎么好像是?你不知道吗?”

    “他告诉我他要去斯坦福大学。可我打电话去,学校说今年没有这个学生。我找不到他了。”馨彤的声音更小了。

    嗯?这是怎么回事?“你们以前关系不错。他都没有给你留下通讯地址?”这有些不可思议。

    “我一直以为他会去复旦。高考完了才知道他要去美国。高考完了我们就说过一次话。当时什么都没来得及细说。”

    什么?那不是个骗子吗!晚秋、楚红、和晓晴大吃一惊。

    大家都不作声。过一会儿,听见馨彤好像跟她自己在说,“他原准备8月底走。我以为我可以在他走以前再问问他。我高考完去四川玩了几天,然后回武汉看我奶奶。我7月底回到上海,没想到他提前去美国了。学校和同学都没有他的通讯地址。”

    馨彤说得很轻也很慢,这是她第一次跟人说起这件事,眼泪早已无声地流了下来。她想幸亏寝室里伸手不见五指。殊不知她那颤抖的声音,另外三个人早就听出来了。

    “什么提前走了!他是不是故意骗你8月底,就像先前瞒着要去美国?”晚秋忍不住,心里骂道,什么东西!楚红和晓晴心里也直叹息,这个“钧宇”真不是什么好人,要去美国还一直瞒到高考后。到最后连去的学校、走的时间都说谎。馨彤真是倒霉,碰上这么个人。她现在还不停地梦见他,不知是因为委屈、不甘心、还是放不下?

    “这种人没联系也好,早点忘了。我们北大什么精英没有啊?”

    “是啊。”

    “就是。”

    “时间可以令人忘记一切。”晚秋总结发言了。

    最后馨彤也同意,“应该很快就会忘了吧。”又好像是说出她的愿望和决心。

    可事实上,晚秋、楚红、和晓晴知道馨彤始终没有忘记钧宇。白天她也许忘了,因为她从未再提起过那个名字。可是,她的梦话到毕业都没有完全停止,不同的只是她梦里喊钧宇的频率。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星期几次。后面的几个月,次数逐渐减少。半年以后,就是一个月两三次。可是,直到大学毕业,她也没有完全停止过梦见钧宇,停止叫着“钧宇,你不要走。”

    大家还是每每被她吵醒,但谁也不再跟她提她昨晚又做梦了,更没有人提“钧宇”这两个字。那样对她没什么好处,不是吗?也许她醒来根本不记得自己的梦,也许她已经不记得“钧宇”这个人,只是记忆深处受过的伤害在她无意识的时候跳出来罢了。

    馨彤有次熄灯后仿佛不经意地问大家,“我说梦话吗?”大家听得出她语气里的担心,矢口否认,“没有。”“没有,没听到过。”“没有。不过我睡得很死,你说我也不会知道。”

    馨彤的大学四年,过得很充实。她努力地学习,每学期都有一等奖学金。钱不多,更主要的是个荣誉。她努力地读书,高二有所收敛高三完全停止的读课外书活动全面反扑。学校附近有好几个书屋对外租书。她办了租书证。上书屋跟上教室和图书馆一样勤。

    馨彤又回到了什么都读的年代。以前初中高中零散读的作者,现在系统地读。有一段时间她一本接一本地读金庸、梁羽生、古龙、和温瑞安。后来又一本接一本地读张爱玲、琼瑶、和三毛。她也读所有找得到的龙应台、柏杨、和李敖。她读席慕容、汪国真,也读北岛、舒婷、和顾城。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看漫画,华君武、丁聪、丰子恺、张乐平、和方成。蔡志忠出了更多的漫画书,她还是每本必买。只是现在的她,读了就读了,哭了就哭了,笑了就笑了,她不再跟人分享。

    大学四年,有很多男孩子追她,本班的,外班的,本系的,外系的,本校的,外校的。敢开口约她的男孩子都很优秀。馨彤即便不知道谁是谁,也看得出他们很不错。可是不知为什么,馨彤总是提不起兴趣,就像《白马啸西风》里最后那一句,“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偏不喜欢。”大部分时候,她都用周末要回家推脱了。她宁愿周末在家读书。

    大一方青山王曼玉还很高兴几乎每个周末都见到她。到了大二,他们跟她说学校有活动就不用每个星期回来了。馨彤说也没什么活动,周末舞会什么的她也不感兴趣,还不如在家舒服。再说,她也想他们,也想打打牙祭。怎么,回来不欢迎啊?

    到了大三,王曼玉隐晦地问起男同学,说好的可以考虑,大学同学知根知底。她还打比方她和馨彤爸爸就是大学认识的。馨彤说当然,好的还能让他跑了。然后一呆,接着起身去洗手间。

    到了大四,学校里找工作一片人心惶惶。好多好了几年的情侣因为要去不同的地方而黯然分手,又有些原本暧昧的因为要去相同的地方而高调宣布我们在一起。

    馨彤从来就不是什么胸怀大志的人。她对未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打算。真的有人问到脸上,顶多想一下说,好好毕业,找个工作啊。可是大三以后妈妈越来越密集的关心和询问让她有些郁闷并意识到这以后只会越来越多。她没有反感哪个男生,只是谈不上喜欢罢了。她还小,不是吗?着什么急啊!

    大三的暑假,一天晚上妈妈竟然说单位钱总的儿子在清华读研究生,要不要认识一下?馨彤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外文书店买了一大堆书。暑假除了读书,也开始背单词。都是从背单词开始的,不是吗?大四一开学,馨彤就报考了TOEFL和GRE。然后申请了美国的八所学校。也没怎么和爸妈提。

    大四下学期开学后,申请的学校陆续都有了回音。所有的学校都录取了她,只是有些给全奖,有些半奖,还有两所没有奖学金。馨彤选了半奖的哈佛,读商学院。

    然后她才和父母说起。方青山王曼玉既惊讶又骄傲,然后变成满心的不舍。馨彤说,又不是读博士,硕士两年就读完了,中间放假她也可以回来的。

    94年6月馨彤从北大毕业。8月底她一个人拎着箱子来到美国东岸,开始了她的哈佛生涯。同寝室的晚秋去了上海,楚红留在了北京,晓晴则回到了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