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曹太公(一)疑惑

目录:我叫刘邦| 作者:横批竖侃| 类别:历史军事

    曹太公站在门边,直到把刘季等人送上车,看着马车已经淹没在一片尘土当中,才准备转身回屋,看看女儿现在怎么样了。

    自从昨天,曹太公一看见女儿,被打成这样,心里就难过极了,又不好当着客人的面,细细询问。在众人面前,哪怕是在太医的面前,也得把曹姑子的秘密守住。这不仅是曹姑子的秘密,也是自己的秘密。只好和曹姑子一样,忍吧!

    这年头,不忍可不行!想要活命,只有三条活路:一是当官,二是做匪,三呢,就是忍气吞声,什么事都别管,什么人都别得罪,事事认命。当官,自己的父亲,曹老太公,已经下了明训,不许做官。当匪吧,自己不是那块料,而且还没有不和当官勾结的匪人,要不然,做匪都坐不安稳。要是不和县衙处好关系,被传到朝廷那儿,不知哪天,会出来一支中央军,可不惨了。特别可怕的是那些死囚们,一旦被朝廷释放,拿起兵器,到这边来围剿,还不玩了命地往死里打。这些人,谁都顶不住,就是天大的本事,也只能坐以待毙了。县里当官的,也不能得罪匪人,相反,还要把匪情掩盖住。要是皇帝老儿知道了,别说这乌纱了。就是顶着这个乌纱的脑袋,也得掉了。就是匪人不送礼金,也不能轻易得罪,只要不把事闹大,一切都是好商量的。有时官家不好正面行动的,正好可以交给匪人,还能省下一大笔的费用,存起来,以后在京城,还可以作为活动的经费。

    就在曹太公要转身的时候,不知从哪儿窜出了一条小狗,在曹太公的眼前一晃,叼起一个东西要跑。曹太公眼睛一看,是一封信,好熟悉啊。这不是我昨天写给刘太医,让刘季转交的信吗,怎么会在这儿?

    曹太公情急之间,不自觉顺手拿起倚在门边的一根木栓,向前一掷,吓得小狗往后一退,放下嘴里的东西,不知跑到哪里了。还好,周围的人都下地做活去了,没人看到曹太公的动作。大家都以为太公是个残废,手脚不灵便了。要是被谁发现,可就惹麻烦了。可恨那一个独眼龙,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如果听到风声,还不知会使出什么新的花招。到那时,萧何就保不住自己了,或许还要受到牵连。最担心的人是周郎,整天到处窜,小孩子家,口无遮拦,现在怎么也没人影了?肯定是闹了一晚,又一早起来割草,等喂过了马,估计现在折腾累了,已经回家倒到床上,正做着将军梦呢。

    曹太公一下子醒悟过来,立刻责怪自己,怎么能这么大意,为了这封信,连自己胳膊的秘密都忘记了。好在,在曹太公的视野里,除了只有几条狗,外加几个野鸟以外,也没有什么值得警惕的。

    刘太公向前几步,不错,是自己的亲笔信。曹太公俯下身子,把信捡了起来,仔细一看,上面除了有一排狗牙的印子,几根草屑,稍微有些轻微的折痕之外,没有其他的损坏。

    曹太公感到奇怪,这信是才丢到地上的,上面沾着露水,还未完全化开。曹太公一想,不对啊,太医不是一个不谨慎的人,会把信丢在地上。转念一想,还是不对,就是刘太医看后,也一定会丢在家里,怎会把它随身携带呢?再说了,这地方,好像是上车的地方,刘太医没上车,怎么会把信丢在这里?要不,这封信是刘季上车时丢的?信还未拆封,也就是说,刘季还没把信交给刘太医?这更不对了,刘太医多年足不出户,已经很少与他人交往,就是自己,也难得与他相见。看过我这封信后,他是否回来,我都不敢确定,这刘季是怎么把太医请出山的?

    真是奇怪,这太医早就不问俗世了,当年的楚王,屡次请都请不动,这刘季有何能耐,难道比楚王还有威力?还有,刘太医比刘季和任敖早到不少时候,以刘季走路的速度,即使能把太医请来,也得说上几句话,再加上太医还要准备准备,也不可能会到得这么早?

    在昨天,曹太公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太医老是用眼神看着刘季,似乎有些熟悉。可刘太医亲口说,他与刘季是第一次见面,并有什么半个缘,真是令人费解!太医好像是要乞求刘季为他做些事情,而且是很重要的事。刘太医不会这样随便托付他人,他对谁,都保持着一段距离,一种疏远的态度,怎么在刘季面前,似乎就变了,好像有一点夙缘似的,还当着众人的面,与刘季约定以后相见。

    太医对别人,包括对自己,也没这么热心过。太医这人,脾气本来就有些怪,到底是怎么啦,还要主动约刘季见面。是不是自己要老了,没有子嗣,也没招过徒弟,想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刘季。

    以前,曹太公也介绍自己的大儿子,学一学太医的医术,可是,被刘太医一句话就拒绝了,让自己都难以下台。就是他的几个仅有的远房亲戚,都想把自己的孩子过继给太医,可太医死活就是不肯。

    要是太医挑选刘季作为传人,那也得考察一下,或者抽空找个时间,问一问刘季的情况,总不能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把刘季收为徒弟。从外表看,刘季确实是有些风流潇洒,但也可以看出来,刘季可不是能定下心,做学问的人,他对医术感不感兴趣,也得先试探一下,再做决定。刘太医是不是等不及了?以他的身体状况,又深通医术,别说是三四年了,就是再活个三四十岁,还是有可能的。

    刘太医是老糊涂了吧,怎么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呢?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