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笑谈抓周 之七

目录:我叫刘邦| 作者:横批竖侃| 类别:历史军事

    第五十一章笑谈抓周之七

    刘太公接过卢太公的话,继续夸着萧何,“别看萧何年纪小,但眼力不凡,动作果断,是个会干事的人物,日后必成伟器。”接着,刘太公又看着萧太公,故意装作挖苦的样子,“萧大哥,不是我看轻了你,你的能力,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令郎赶上的,你可不要嫉妒啊!”刘太公哈哈一笑,端起酒杯,“诸位,为了萧何,我们干了此杯!”

    除了樊铁匠举起碗外,其余的都举起了杯子。

    萧太公见大家把萧何捧得太高,有些不好意思,就急忙跟着刘太公的话说,“刘老弟这话,不像是损我,好像是夸我。”

    刘太公笑着说,“看你美的,明明是笑话你,还自作多情,往自己脸上抹粉。“

    萧太公说,“别尽说犬子了,犬子即便是有点能耐,也不过是因人成事之辈,不会有太大的作为。依我看,倒是刘季,很有一些魄力,与常人不太一样。”

    刘太公还没来得及谦虚,卢太公先问萧太公,“刚才令郎说得对吗?”

    萧太公一时还没有反应到是萧何的哪句话,立即就问道,“犬子刚才说什么了,什么对不对?”

    “你看你,刘哥刚夸你记性好,才多长的时间,这就露陷了,是不是给夸得,晕晕乎乎,找不准方向了?真是不给刘哥和小弟的面子。刚才令郎不是说,他看见刘季左右两只手,不是同时伸出的吗?”

    “这个嘛,只能说和我看得差不多,至于诸位怎么看的,我也不好说是不是自己看错了。”萧太公没把话明说,是不想让大家觉得,整个屋子,就萧家父子看出了一些名堂。要是直接说出去的话,别人还以为这是父子俩抢尽了风头,合伙演着精彩的双簧呢!

    刘太公一直不太好意思问,其实,他早就在关心萧太公最先提出的这个问题,季儿到底是先左手,还是先右手,或者是两手一起上;到底是先丝巾,还是先印章,或者是两个东西被小刘季一齐抓到手的?这有没有什么区别和说法?

    刘太公看着现在的时机差不多了,就对萧太公说,“萧大哥,谁不知道你眼明手快,头脑灵活?要不然,县老爷也不会这么赏识你。你就直说吧,这也不是什么国家大事,就是说得不对,也不会有人较真的,就权当斗大家乐一乐。”

    “那我就直说了。我看见刘季像是先伸出右手,去抓丝巾。丝巾离他的右手近一些,这与老弟说刘季的哪只手离得近,就用哪只手,是一样的。不过,刘季的右手,刚伸出一半,就改变了方向,向放在稍右一点的印章抓去,。他的左手,就在这个时候,也伸向了丝巾。刘季几乎是在同时,将印章和丝巾一齐抓起来的,至于谁先谁后,我也不好说了。”

    在场的人点了点头,都说,萧太公真的是好眼力,佩服佩服!无怪乎在县衙里,深受器重,原来是有点实在的能力。萧何从小就受到了影响,看来也是当官的料子。

    樊铁匠现在也不好说自己的眼力好了,生怕又引出了“豆腐刀”或“炒菜味”的笑话了。他的性子很急,嘴里有搁不住。他想知道萧太公到底是看出了什么名堂,就对萧太公说道,“反正刘季抓的是两样东西,管他什么先后呢?不都一个样吗?这也有门道,我看不出。就你们有水平的人事多,什么都能找出一大堆的理由。其实,要是让我看,我也知道,刘季以后也会当官的,并且,身边也不女人。”

    萧太公一笑,“你也会算命拉?不简单,帮我也算一个。”

    “别笑话我,我说得有道理吗?”樊铁匠问道。

    萧太公一边点头,一边问道,“嗯,有道理!不过,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还不简单?刘季能做官,是因为萧何比刘季大,又有能耐,肯定是先做官。刘季能做官,是因为萧何做了官,所有刘季也就做了官。”

    樊铁匠刚才说话底气足,说得很快,没注意或没反应过来的,只听到樊铁匠说什么“官”“官”“官”的。前面樊铁匠说“婚”“婚”“婚”的,就已经把大家快笑得昏了。现在又是一阵子笑。

    萧太公是听明白了,就故意问,“你说刘季的‘官’‘官’‘官’,怎么又扯到萧何了?”

    樊铁匠说,“这谁不知道啊?你们当官的,要是没有人当官,你们就做不了官;你们做不了官,也就没人能做得了官。”

    樊铁匠的酒,也喝了不少,开始有一些晕了,虽然说话还比较利落,但思路有点混乱,再加上他所说的,道理也比较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以至于大多数的人。都没听清楚。不过,萧太公还是明白了樊铁匠的意思。樊铁匠前一段话的意思,是想做官,朝中得有人,就是“朝里有人好做官”的意思。后一句有两个意思,一是自己不做官,自己的亲朋好友,就沾不到光,也做不了官;二是,朝中有人都做不了官,别人朝中没人的,更别想做官了。不过,樊铁匠的思想,还是很单纯的,不会说出寓意太深的话。樊铁匠应该不会想到第二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