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胡庸

目录:我叫刘邦| 作者:横批竖侃| 类别:历史军事

    第六十三章胡庸

    刘季想了一想,说,“我明白了,这胡庸,胡一闯,胡成将军,都姓胡,所以都被始皇帝派人杀了。”

    “是的,不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这沛县姓胡的还很多,始皇帝暂时还没有下手,胡庸被先杀的原因,就是与泗水有关。”

    “和泗水有关?”刘季自言自语,心想,这泗水也不叫胡水,也不叫泗湖,也不盛产葫芦,怎么也沾上‘胡’了?

    萧何说,“始皇帝,特别相信方术之士。他听信身边的术士,说东南方向有天子之气。始皇帝觉得有道理,秦国灭了西周,将九鼎迁至咸阳,谁知,有一鼎落进了泗水河。始皇帝听了了术士的话,几次东巡,想用自己真命天子的脚,踏过所有东南方向的大山。始皇帝不仅多次在琅琊勒石铭功,还改变了许多东南方向大河的河道,破坏地脉,想以此来镇压天子之气。始皇帝射天挞地,威服鬼神,就连东海的巨鱼,也死于始皇帝武士的箭下。前些天,始皇帝途经彭城,驻在泗水边,亲自督促随行大员,让他们招募人工,在术士的指导下,下水捞取宝鼎。”

    刘季这才醒悟过来,原来是这么回事!对萧何说,“前些天,是听过有人说,泗水边来了很多人,不知在干什么。我还以为是太守派人打捞沉船呢!始皇帝也真够机密的,这件事,就连我刘季也不知道呢。”

    “别说你了,就是县老爷也不知道。大家和你想的都差不多,当做是一个富商的船沉了,正派人打捞。”萧何说。

    “捞着了吗?始皇帝下定决心的事,还没有办不成的。”刘季想知道这次打捞的结果。

    “没有。始皇帝大怒,要把这几位无用的术士杀了祭鼎。这些术士,大多傻了眼,知道始皇帝说到做到,绝不含糊。幸好,有一位术士,就是卢生,他的胆子也真够大的。他对始皇帝说,始皇帝您是真命天子,亲临泗水,泗水害怕藏了宝鼎,被您怪罪。那宝鼎也不敢露面,早就顺着河道,向西走了。等大驾回到咸阳,宝鼎估计早已经到了,和另外八个宝鼎聚在一起了。”萧何说。

    刘季一笑,“这术士胆子大倒不说,脸皮子也厚,还能胡编这种谎话?始皇帝会信这种鬼话?换了我,非把这术士丢到水里,让他去安抚泗水河神。”

    萧何说,“你还别说,始皇帝还就相信了,不仅没杀这几个术士,还龙颜大悦,重赏了这几位。”

    “始皇帝这么聪明的人物,怎么竟被这几个术士糊弄了。”

    “谁说不是呢?越是聪明的人,越好犯低等的错误。卢生说,这泗水附近,就是大放天子之气的地方。”

    刘季说,“卢生这话,可是要死人的!”

    “可不是。始皇帝听了卢生的话,在泗水地区,先动了手。他问了一下县里的人,得知这泗水亭长姓胡,当时大惊。‘亡秦者胡也’,这还了得,莫非帝王之气,就应在此人。始皇帝让人调查了一下这位胡亭长,更是让他震惊不已。胡庸,号中庸。中庸是什么意思?始皇帝询问李斯。李斯说,中庸是儒家学问的精华,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始皇帝一听,那这位亭长,就是想尽办法,推翻大秦了。不太可能,一个儒生,能有多大的本事,最多是念念古书,背背古训。李斯说,儒生就是修身养性,进而平治天下。这泗水的上游,孔丘就是有这种平治天下的思想。他死了以后,享有素王的地位,实则是布衣之雄,没有皇冠的皇帝。他的门生,遍布天下,一心想实现孔丘平治天下的目的。始皇帝开始有些不放心,又让赵高派人刺探。赵高又向始皇帝报告,胡庸的身份不明,他的养父胡一闯,原名胡为,原先称霸一方,后来处处行善,积下德行,很受老百姓尊敬。听说大家都称他是‘胡一善’。胡一闯的哥哥,就是胡成将军,武艺高强,在项燕的手下做过武官。现虽在泗水郡里供职,但心里,老是记着项燕的好处。胡中庸、胡为、胡成,就这姓名字号,除了有‘胡’,还有深意。这胡家几个人,或有才学,或有武功,或有善行,不是谋反,会是什么?更为怀疑的是,这胡庸,就是泗水亭亭长,还用多说吗?后来,赵高有问始皇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始皇帝说,知道知道。赵高说,这‘三户’,其实就是‘三胡’,杀了三胡,就灭了帝王之气。不愁天下不太平。那时,大秦就会万世相传,永世不绝。”

    刘季说,“是啊,怎么这些事,全都扯上了关系。胡庸死了也就算了,谁叫他是白起的孙子!这胡一闯,虽是后来行善,但他年轻时的罪孽,还是有的。只可惜这胡成将军,一心报国,也惨遭毒手。我想起来了,就是曹姑娘家的邻居,有一个叫周郎的孩子,听说,他的伯伯叔叔周苛,周昌,在郡里当卒史。他们的师傅,就是胡成将军。周郎说,胡成对周苛和周昌可好啦。”

    “周苛和周昌,我也见过,是两个有血性的汉子。”萧何又看了一下四周,还好,别的人都在看着芒砀山的云气发呆。其实,萧何知道,他们没有自己的招呼,谁也不会过来,更别说是干扰自己和刘季说话了。

    萧何悄悄地对刘季说,“我带来了两个稀奇的东西,你看了一定会大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