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闹狗荒

目录:我叫刘邦| 作者:横批竖侃|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七十三章闹狗荒

    樊哙看了一下哙一刀,用非常平静的语气,问道,“哙一刀,你做的‘樊记狗肉’到底是向谁学的?怎么一点也不像樊哙烧的狗肉,你的师父到底是谁?”樊哙的语气虽然很平和,但每句话当中,都像樊哙的胡子一样,立起来就能扎伤人。

    哙一刀望着眼前这一位大汉,在心里打了一个颤,难道自己这点把戏,真的被这些人识破了?不行,我好不容易才进了这酒楼,成了酒楼里的大厨子,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要是漏了陷,别说被送到官府,就是被撵出酒楼,这以后的日子,也不一定好过。但这位汉子到底是谁,长得怎么这么凶悍,就像庙里的雷神一般。别看他是坐在凳子上的,他的身量,绝对比自己大一号。特别是他的脸,也比自己黑,而且黑得直发亮。特别是他旁边坐着一个白脸的,更显得要黑出很多。这脸上的黑光,是不是白脸人照得,也不得而知。不管怎样,哙一刀还是下定决心,再试探一下,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承认。

    哙一刀挺着胸脯,挑着大拇指对樊哙说,“我的师父就是樊哙,我当然是向他学的。这还用问吗?”

    樊哙问哙一刀,“那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哙一刀上下仔细打量了一下樊哙,好半天才摇摇头说,“大爷,我的记性不好,想不起来,以前好像没见过你。敢问大爷尊姓大名啊?”

    樊哙大声说,“我就是樊哙!”

    哙一刀笑着说,“大爷和我的师父一个名?这么巧!可我的师傅,姓名不多见,您是范快吧?这个名多。”

    樊哙正要发脾气,只见刘季在一旁,笑呵呵地对哙一刀说,“我的兄弟确实就叫樊哙,就是你师父樊哙的‘樊’,你哙一刀的‘哙’。他的名,不叫快,不过,他的刀可真的是叫‘快’啊!”

    哙一刀听了刘季的话,心里有些发虚,只得陪笑着说,“不瞒大爷说,这肉真的不是狗肉,而是大爷所说的那样,是猪肉。小的是按‘樊记狗肉’的烧法,烧猪肉的。我特地多加了一点酱料和葱姜。这一点,我没说假话。”

    刘季说,“你就是把狗肉汤倒进去,我也能尝出猪肉味来。你为何要用猪肉作假,蒙骗我们。要是不说实话,我的这位樊老弟,可真的要动刀了。”刘季眼睛向樊哙身上一瞅,慢条斯理地说,“樊哙,是不是啊?”

    樊哙立刻会意,把眉毛一竖,吭了一声,说道;“‘樊记狗肉’,这是我的绝活,从没有外传过。你从哪学来的?再不说实话,我就……”樊哙故意说一半,漏一半,把右拳头一攥紧,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

    见此情形,哙一刀有些害怕了,连声道歉,然后对刘季等人说,“各位大爷,实在是对不住,小的也是无奈之举。本来猪肉和狗肉价钱都一样的价。但这几天,狗肉很难收到,就是出十倍的价钱,也没人愿意卖。这两天酒楼里的狗肉都用光了,只好用猪肉临时替代一下,蒙混过关,却不想被大爷们识破了。小的该死,小的该死!”哙一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着,还要用手抽自己的嘴巴。

    樊哙说,“好了好了,别像个娘们一样,腻味人!大爷我今天不和你计较这些,但你别在大爷面前耍花招,我问一句,你说一句。你说狗肉难买,是怎么回事?”

    哙一刀听了樊哙的话,才把提到嗓门眼上的心,放了下来。只见哙一刀缓了一口气,对樊哙说道,“本来,这丰邑也有几家烧狗肉的,吃狗肉的人多,养狗的也多。但前几天,沛县不是连续出了几个凶案吗,现在整个丰邑也人心惶惶,家里有狗的,都自家留着看门了。家里没狗的,到处花高价买狗。这狗的价格一下子就窜上来了。现在养条狗,比养头牛还值钱呢!连小孩子都会唱,‘朝里有人坐官衙,不如有狗会看家。’还有什么‘家里有条狗,胜似当太守。’你想,这买狗,比买官还难。谁还愿意卖狗啊!踏破了丰邑这一带,也很难找到卖狗的了。我忘了,还有一首童谣,是这么唱的,我来学着唱一段吧。”

    见没人反对,哙一刀放开胆子唱道:“百里丰邑兮狗肉香,丰邑如今兮闹狗荒。狗儿见人兮不敢叫,急忙转身兮往家藏。”

    刘季一声大笑,“唱得好,就是缺个伴唱的,要是能把‘晚香苑’的人请来,味道就更足了。”

    樊哙说:“怪不得,到丰邑这一路上,也没看见有一个卖狗的,连狗叫也没听见几声。我还以为要不是这儿的狗都哑了,就是在丰邑这儿出了一位姓‘狗’的大官,不给人家卖狗呢!原来这么回事!这几天,我也忙着在,没工夫在家杀狗,还没注意到这回事。我在县里杀,都是些瘦弱的狗,除了骨头就是皮。我当时还认为是买狗的厨子,从中做了手脚,捞了不少银子。现在看来,是错怪了人家。那狗瘦得,我都不忍心下刀,整整一条狗,只够做两盘子菜。其余的,都熬汤去了。”

    还没等哙一刀答话,樊哙就说,“算了,这假狗肉的事,就不找你你算了,你为何要冒充大爷我的名号,在此蒙骗客人?你的厨艺也不错啊,可以自己打打招牌,干嘛要盗用我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