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现在(1)

目录:心灵鸡汤| 作者:东方笑主编| 类别:玄幻魔法

    第三章

    把握现在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因此,让我们毫无畏惧,满心愉悦地把握命运。

    ——尼克松

    爱德华生长在贫苦家庭,最初kao卖报为生,后来在杂货店做店员,家中七口kao他吃饭,他只得找新的工作。最后,做了助理图书管理员,尽管工资微薄,他也不敢辞职。八年之后,他才鼓起勇气开创自己的事业,竟然时来运转,用借来的五十元钱发展到一年净赚两万美元。可惜好景不长,他存钱的银行倒闭了,不但损失了全部财产,还负债一万六千美元。

    他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我吃不下,睡不着,”他说,“我开始生起奇怪的病来,病因纯粹是忧郁过度。有一天,我走路时昏倒在路边,从此只能卧床休息,结果全身都烂了,最后连躺着都痛苦不堪。这时医生告诉我,我大约只能活两个星期了。我大为震惊,只得写好遗嘱躺下等死。这样一来,忧虑也就多余了。我放松下来,闭目休养了好几个星期。虽然每天睡眠不足两小时,但却很安稳,那些令人疲倦的忧虑渐渐消失了,胃口也渐渐好起来,体重也开始增加。又过了几星期,我能拄拐走路了。六星期后我又能回去工作了。过去我的年薪曾达两万元,现在能找到每周三十元的工作就很高兴了。我的工作是推销一种挡板,我不再后悔过去,也不害怕将来,而是将全部时间、精力、热诚都放在推销工作上。”

    爱德华.伊文斯的事业发展迅速。没几年,他已是伊文斯工业公司的董事长。从那以后,他的公司长期雄霸纽约股票市场。如果你去格陵兰,很可能会降落在伊文斯机场,这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对于昨天的失败而耿耿于怀的人,是不可能信心满怀地接受明天的挑战的。因此,着眼于现在,把握一切机会,是失败者首先要做的事情。

    哑女明星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洛杉矶音乐中心的钱德勒大厅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人们期盼已久的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在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气氛中,仪式一步步地接近**——**终于来到了。主持人宣布:玛莉.马特琳在《小上帝的孩子》中有出色的表演,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全场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玛莉.马特琳在掌声和欢呼声中,快步走上领奖台,从上届影帝——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过奥斯卡金像。

    手里拿着金像的玛莉.马特琳激动不已。她似乎有很多很多话要说,可是人们没有看到她的嘴动,她又把手举了起来,可不是那种向人们挥手致意的姿势,她是在向观众打手语,内行的人已经看明白了她的意思:说心里话,我没有准备发言。此时此刻,我要感谢电影艺术科学院,感谢全体剧组同事……

    原来,这个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以来最年轻的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女。

    玛莉.马特琳不仅是一个哑巴,还是一个聋子。

    玛莉.马特琳出生时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但她在出生18个月后,被一次高烧夺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

    这位聋哑女对生活充满了**。她从小就喜欢表演。8岁时加入伊利诺伊州的聋哑儿童剧院,9岁时就在《盎斯魔术师》中扮演多萝西。但16岁那年,玛莉被迫离开了儿童剧院。所幸的是,她还能时常被邀请用手语表演一些聋哑角色。正是这些表演,使玛莉认识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克服了失望心理。她利用这些演出机会,不断锻炼自己,提高演技。

    1985年,19岁的玛莉参加了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饰演的是一个次要角色。可就是这次演出,使玛莉走上了银幕。

    女导演兰达.海恩丝决定将《小上帝的孩子》拍成电影。可是为物色女主角——萨拉的扮演者,导演大费周折。她用了半年时间先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典寻找,但竟然都没找到中意的。于是她又回到了美国,观看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的录像。她发现了玛莉高超的演技,决定立即启用玛莉担任**的女主角,饰演萨拉。

    玛莉扮演的萨拉,在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全kao极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揭示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悦和沮丧、孤独和多情、消沉和奋斗。玛莉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勤奋、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个镜头,用自己的心去拍,表演得惟妙惟肖,让人拍案叫绝。

    就这样,玛莉.马特琳成功了。她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聋哑影后。正如她自己所写道的:“我的成功,对每个人,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是一种激励。”

    人生的道路往往是曲折多变的,如何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困难,面对拒绝,面对一切,这是非常重要的。若不给自己设限,人生中就没有**你发挥的藩篱。

    不屈不挠的米契尔

    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格的人。

    ——亚里士多德

    米契尔曾经是一个十分不幸的人。由于一次意外事故,他身体65以上的皮肤被烧坏了,为此他动了16次手术。

    手术后,他无法拿起叉子,无法拨打电话,也无法一个人上厕所,但以前曾是海军陆战队员的米契尔,从不认为他被打败了。他说:“我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之船,我可以选择把目前的状况看成倒退或是一个新。”六个月之后,他又能开飞机了。米契尔为自己在科罗拉多买了一幢维多式的房子,另外还购置了房地产,一架飞机及一家酒吧。后来他与两个朋友合资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以木材为燃料的炉子,这家公司后来变成佛蒙特州第二大私人公司。

    在上述意外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年,米契尔所开的飞机起飞时又滑出跑道,把他胸部的20块脊椎骨全部压得粉碎,腰部以下永远瘫痪。“我不解的是为何这些事老是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遭到这样的报应?”米契尔说。

    但米契尔仍不屈不挠,日夜努力使自己达到最高限度的独立自主。他被选为科罗拉多孤峰顶镇的镇长,从此致力于保护小镇的美景及环境,使之不因粗暴的开采而遭受破坏。米契尔后来还竞选国会议员,他用一句“不只是另外一张小白脸”的口号,将自己难看的脸转化成一项有利的资产。

    尽管面貌骇人,行动不便,米契尔却坠入爱河,且完成终身大事,也拿到了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并继续他的飞行活动、环保运动及公共演说。

    米契尔说:“我瘫痪之前可以做一万件事,现在只能做九千件,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无法再做的一千件事上,或是把目光放在我还能做的九千件事上,告诉大家我的人生曾遭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如果我能选择把挫折拿来当成努力的借口,那么,或许你们可以换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一直让你们裹足不前的经历。人可以退一步,想开点,然后你就有机会说:或许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遇到不幸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抱怨命运。只有直面困境并努力摆拖困境,就能练就钢铁般的意志和非凡才能。

    蔚蓝色的理想

    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爱因斯坦

    海伦在没有认识车的时候就认识了船。11岁的她已经是一个划船高手。她太迷恋那种驾一叶孤舟、纵横于水上的感觉。

    海伦的父亲拉罕姆是一个优秀的弄潮儿,他的人生理想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驾舟横渡1.28万公里的大西洋。在海伦23岁那年,拉罕姆决定实施自己伟大的横渡计划,但他拒绝带着一心想与他同行的海伦上路——他担心吉凶莫测的大海会吞噬了心爱的女儿。就这样,拉罕姆只身登舟,不久,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就在他手中诞生了。

    海伦的心在那一片辽阔的蔚蓝色海面上摇曳。当一个叫约翰的青年驾着一艘自己设计的帆船向她驶来的时候,她毅然嫁给了他。她开始寄希望于自己的爱侣,希望能与他一道去领略那1.28万公里的蔚蓝。然而,水波不兴的甜美日子如水草般羁绊住了两个人的手脚。那条帆船在岸上做起了与水无关的梦……

    拉罕姆走了。约翰走了。转眼就有11个孩子追着海伦喊祖母了。

    海伦重新走向那条闲置已久的帆船。在能够携手的人相继辞世之后,她才顿然明了——灵魂深处的焦躁只有自己的双手才可以去安抚。

    2000年8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89岁的海伦只身离开英格兰,开始了她向往已久的大西洋之旅。

    她在那一片蔚蓝中看见了自己离别已久的父亲,沿着他当年的航道,追随着他当年的足迹,她跟过来了!在死神衣袂飘忽的海上,她没有给自己丝毫畏惧的权利,毕竟,与那生长了差不多整整一辈子的渴望相比,风浪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海伦成功了。她以“最年迈的老人驾舟横渡大西洋”刷新了一项世界纪录。

    理想的花,包孕了太久;惟其如此,绽放时,才惹得我们泪下沾襟。不论这一梦想之于他人是多么虚无缥缈,奇迹常由此而生。

    实验室外的居里夫人

    真正的伟人往往是平凡的;他们的行为既不做作,也不虚饰。

    ——克林凯尔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当人们走完了人生的旅途,有些佼佼者就被世人誉为不平凡的人了。居里夫人就是其中之一。她那美好的心灵,崇高的思想境界,表现在许多方面。

    从193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写物理、数学算式,方便极了。她的一件毛料旅行衣,竟穿了10年之久。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总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追踪这位著名学者,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他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当她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妇发现镭后,世界各地纷纷来信索求制镭的方法。怎样处理这件事呢?某星期日的早晨,他们进行了5分钟的谈话。彼埃尔.居里平静地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之中选择一个。一种是毫无保留地叙述我们的研究结果,包括提炼办法在内……”居里夫人做了一个赞成的手势说:“是,当然如此。”彼埃尔继续说:“或者我们可以以镭的所有者和发明者自居。若是这样,那么,在你发表你用什么方法提炼铀沥青矿之前,我们须先取得这种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地选镭业上应有的权利。”

    “专利”代表着巨额的金钱、舒适的生活,代表着传给子女一大笔遗产……但是,居里夫人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这样办,这违背科学精神。”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不相识的人问她:“你是居里夫人吗?”她总是平静地回答:“不是,你认错了。”她出名以后,几乎每天都要收到世界各地慕名者要求签名的来信。为了摆拖这种干扰,她专门印了一种写着概不签名的卡片,每逢接到来信,就给对方寄一张……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给人一种全不在意的印象。

    有一天,她的一位女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于是这位朋友说:“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是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1921年,居里夫人应邀访问美国时,美国妇女组织主动捐赠给她1克镭(价值百万美元以上),这正是她急需的。她虽然是镭的发现者,但她买不起这样昂贵的金属。在赠送仪式之前,当她看到“赠送证明书”上写着“赠给居里夫人”字样时,她不高兴了。她声明说:“这个证书还需要加以修改。美国人民赠给我的这1克镭应当永远属于科学,但是假如就这样规定,这1克镭就成为私人财物,成为我的女儿们的产业,这是绝对不行的。”主办者当天晚上就请了一位律师,把证书做了修改,居里夫人才在“赠送证明书”上签了字。

    居里夫人一生潜心于放射*物质的研究,达到了个人事业的顶峰,是一位成功的事业型“女强人”。然而,她同时也是一位贤妻良母。她一生对丈夫体贴入微,死后与丈夫合葬,她自己没有墓碑,仅在丈夫的墓碑上刻下一行小字,说明自己的身份。她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格,她曾自豪地说:“我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万贯家产,但给他们留下了健康的身体。”后来她的两个女儿,一个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一个曾著《居里夫人传》,都成为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

    朴实的语言,平凡的故事,勾勒出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她并不高大,却让我们仰视,她是世界名人,而我们却觉得她就在身边。

    ┃┃

    ┃┃

    ┃bsp;   ┃┃

    【……把握现在(1) ----网文字更新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