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现在(4)

目录:心灵鸡汤| 作者:东方笑主编| 类别:玄幻魔法

    坚持到最后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

    ——丘吉尔

    法国陶瓷艺术家、质朴瓷器的发明者陶工贝莱德.柏里斯在研制陶瓷的过程中曾屡次陷入艰难的困境中,但他不甘轻易放弃内心祈求的理想,最终获得了成功。

    16世纪早期,柏里斯出生在法国南部。他的父亲是个玻璃制造工人,家境贫困。柏里斯没能上学,但他从小受父亲熏陶,学会了玻璃装饰这门手艺,还学会了在玻璃上制图、绘画以及读书、写作。

    柏里斯18岁出门谋生,找了一份玻璃行业的工作,业余时间兼职从事土地测量。后来他到了东查热特城的圣特镇,并在此结婚生子,定居下来。为了养家,他勤奋工作,但仍入不敷出。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他想到了彩陶绘画技艺。他对制陶工艺一无所知,又不能舍下妻女去意大利拜师学艺,只能kao自学,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地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希望弄清陶瓷制作和上釉的全部过程。

    他先从研究制作陶瓷所用的材料开始。他买来一些陶罐,捣碎弄成粉末,加上自己制作的化合物,放进烤炉里烧,结果实验失败了。

    接下来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全都浪费在了这种徒劳的实验里。一连几年,柏里斯都在不停地实验,烧掉了大量的木材,用了更多的药剂、土罐,最后,家里穷得连下锅的米都没有了。

    这时,他不得不去从事以前的行业,在玻璃上画画,测量土地,以维持生计。但他对制陶仍不死心。为了节省燃料,他把那些陶瓷碎片抱到附近一家砖窑里烧制,结果还是失败了。

    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柏里斯没有被击倒,他决定重新开始。他把新买的陶器捣碎,加入新配制的原料,拿到附近一个玻璃熔炉里去烧。玻璃炉的高温熔化了一些原料,但柏里斯寻求的白瓷仍没烧成,他又一次失败了。

    后来的两年当中,尽管他家里穷得连盐都吃不上了,但他仍以无限的热情从事陶制品的烧制工作。他决心作一次更大的实验。他在多块陶瓷碎片上撒上自己配制的原料,送进烧制玻璃的熔炉。经过4个多小时的烧烤,300多块陶片当中,居然有一块上面的原料熔化了,冷却后像玉一样洁白发亮。见到这块洁白的陶瓷,柏里斯哭了。这次小小的成功,促使他继续从事更大的实验。

    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柏里斯用了8个月的时间,专门建了一个烧制玻璃的熔炉。他制成了许多陶制模子,经过初步烘烤后,涂上釉药化合物,放进了炉子里。他把家里所有的钱全都买成了木柴。点燃熔炉后,他整天整夜坐在熔炉旁边,往里加柴。第一天过去了,釉药没有熔化。第二天过去了,釉药还是没有熔化。第三天过去了,釉药还是老样子。柏里斯憔悴万分,面色苍白,走路晃来晃去,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但他咬牙坚持着。第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第六天也过去了,连续六个日日夜夜过去后,釉药丝毫没动!柏里斯几乎要绝望了。

    柏里斯绝望之余,突然想起他研制的釉药可能有问题。于是他重新配制出新的原料,重新实验。可是他已经倾家荡产,哪来的钱买陶罐和木柴?尽管他的妻子和邻居们都骂他疯了,是个蠢猪,为那些无益的实验枉费钱财,但最后每家还是为他凑了一点钱,加上柏里斯从一个朋友那里借来一些,使他重又买来许多陶罐和木柴,投入了实验。

    熔炉点燃了,木柴熊熊燃烧,炉温急剧上升,但釉药毫无动静。所有的木柴都烧完了,釉药还没熔化。熔炉里的火即将熄灭,整个实验又将前功尽弃,这时柏里斯看到了花园的木栅。他奔向花园,把所有的木栅栏全部拔出,扔进炉子里,釉药还不熔化,他看见了家具和床板,还有木窗、木桶。可怜的柏里斯真是疯了,他把家里的凡是能烧的东西全都砸断,扔进了炉子里。他的妻子和儿女哭着跑到大街上,眼看着家里的一切顷刻间化为灰烬。

    柏里斯把一个完整的家亲手毁了,能烧得全都烧了,连房屋门板都被他卸了下来,所幸的是,最后一道火力终于烧熔了釉药。炉火熄火,取出那些进炉前粗糙难看的普通陶罐从炉子里,冷却后,通体全都覆盖着一层均匀细密、洁白如玉的釉面!柏里斯成功了!巨大的喜悦让他手舞足蹈,一路喊叫着冲上了大街。柏里斯终于掌握了这盼望已久的秘密。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幸运的事,就是有,也是坚持的结果。为了最后的胜利,应以坚毅不拔之志面对种种暂时的屈辱,执着追求,一直坚持到最后。

    想象的翅膀

    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

    ——罗杰

    许多人都这样想过:“要是我能像鸟儿一般飞翔,该有多妙啊!”虽然“阅历丰富的长者”一再指出这种想法的荒谬,但为实现这种愿望,不惜以身相试的也不乏其*。

    *约在公元1020年,有个英国人叫奥利弗,双臂系上了“鸟翅”,扑腾了二百多米,坠了下来,结果跌断了双臂和双腿。尽管他身负重伤,然而似乎还很开心,他说是他疏忽了,忘了安上个“鸟尾巴”!不过,康复之后,他再也没试飞过。

    公元1507年,意大利人约翰.达米恩在苏格兰试飞。他披着用鸡毛制作的翅膀,从斯多林城堡的高墙上纵身一跳,宛如石头下落,断了一条腿。达米恩异常失望,他说:“我犯了个错误,我用的是鸡毛,而鸡是不会飞的。要是起先用鸟毛,我相信是会飞的。”不过,治好了腿之后,他如同奥利弗一样再也没尝试过。

    一位意大利科学家,名叫约翰.鲍勒里,他对飞行之举思索良久。后来,在1680年,写了一本书,列了许多令人折服的数据,证明人的臂膀装上翅膀是决不能飞行的,他计算出人的双臂不够强壮,支持不了全身在空中飞翔。

    然而,仍然有人无视鲍勒里的警告。1742年,一位法国人,尽管年事已高,却也缚上双翼,企图飞越巴黎的塞纳河。他从河边一座高楼的阳台跳下去,掉进了停泊在岸边的一只船上。很幸运,他只断了一只腿。

    1811年,德国一位裁缝匠也决定一试。他在多瑙河畔造了一座木塔,从塔顶跳下去,“扑通”一声栽进河里,被救起时已是奄奄一息了。

    后来怎么样了呢?没有人再尝试飞行了?当然不是!

    于是飞机发明了,降落伞发明了……

    今天,人类的飞行史发生了伟大的变革。我们能飞上云天,飞上月球,飞上火星,在宇宙中自由地飞翔。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决断的魄力

    世上没有一个伟大的业绩是由事事都求稳操胜券的犹豫不决者创造的。

    ——爱略特

    华尔街女强人缪莉尔.塞伯特女士是一个敢作敢为、有决断魄力的女*。自从她1950年从美国中西部来到纽约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以后,她就一次又一次表现出她是一个有进取心、做事绝不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的人。

    塞伯特女士在担任纽约州银行业管理官一年之后的1977年,香港汇丰银行要收购纽约的海洋密兰银行。应不应该让一家外国银行取得这家纽约州银行的控股权呢?塞伯特女士和凯里州长有不同的看法。塞伯特公开反抗她的上司——纽约州州长休.凯里。当时,她虽然受到可能被撤职的威胁,但却毫不畏缩,顽强地坚持在纽约州买卖银行股权的法律规定,于是这宗收购事件陷于难产。

    1981年,这位女强人在另一件事情上,又一次表现了她办事的才能和魄力。早在一年多之前,塞伯特就十分清楚,纽约州的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如果得不到援助,就会陷入绝境,关门倒闭。原因是,这家银行付给存款客户高利息,而它的收入来源却是低息抵押,结果入不敷出,亏损累累,濒临破产边缘。

    如果这家银行倒闭,它不仅是一宗大银行破产事件,而且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引起其他储蓄银行发生挤提事件。

    为了避免这宗影响巨大的事件发生,塞伯特女士果断决策,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一道,谋求挽救办法。她力求在纽约州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储蓄银行,与格林威治储蓄银行进行合并。她找过许多储蓄银行,但他们都表示不感兴趣。经过74个星期的努力而徒劳无功之后,她终于在1981年12月,说服了纽约的大都会储蓄银行,她同时使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同意,发放1.85亿美元给大都会储蓄银行,进行与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合并的安排,终于使后者避免了破产倒闭的命运。塞伯特女士成为了纽约州银行业管理官员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塞伯特女士为人的率直和固执,使她在面临任何困难和问题时,都有坚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敢于决断。这使她从华尔街一家股票经纪公司的调查员,成长为第一个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得一个座位的女强人。现在,在塞伯特管辖之下,她对之拥有裁判权的金融机构的资产合计达5000亿美元。她本人成了纽约州银行业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华尔街一位权力巨大的女强人。

    毫无疑问,掌控大局的人物必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而形势的发展又在瞬息万变中。正确抉择与果断行动的能力并非人人有之,面对风云变幻能够坚持己见的人物极为稀有。

    父亲爱迪生

    我的人生哲学就是工*。

    ——*迪生

    父亲通常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他对孩子们说:“工作有成就,是人生惟一真正的乐趣。”大家传说他能每天只睡4小时(另外有时假寐片刻),绝非夸张。他认为:“睡眠有如药物,一次服用太多,头脑就不清醒。你会浪费时间,活力减少,错过机会。”

    他的成就无人不知。他30岁发明留声机,把声音录在唱片上;他发明的电灯泡照亮了全世界;扩音器、复印机、医学用的荧光屏、镍铁电池和电影,都是他发明的。他也把别人的发明——电话、电报、打字机——改进为实用的商品。我们现在全部的输电系统,都是他想出来的。

    有些人问:“他从来没有失败过吗?”当然失败过。他时常碰到失败。他的第一件专利品是电动投票记录器。在获专利权的时候,他几乎不名一文,但是议员不肯购置那种机器。还有一次,他倾尽全部财产设计一种机器,用以对低级铁矿做磁*的分离;但是后来因为开发了蕴藏量丰富的高质铁矿,这项设计完全白费了。

    但他从不会因恐惧失败而趔趄不前。在从事一系列艰苦的实验期间,他告诉一位气馁的同事说:“我们并未失败。我们现在已晓得有1000种是行不通的,有这些经验,便容易找到行得通的方法了。”

    他对于金钱得失的态度也是如此。有好几次,他濒临破产,但他不肯让经济状况操纵他的行动。

    记得1914年12月间一个严寒冬夜。当时父亲曾把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试验制造镍铁电池,未能成功,弄得经济拮据,实验全kao电影和唱片所获得的利润维持。那个晚上,工厂里忽然传出狂喊声:“失火了!”原来是软片室发生了自燃现象。顷刻之间,包装材料、做唱片的赛璐璐、软片和其他可燃物品,忽啦一声,全部着火。附近八个城镇的***齐来救火,但火势太猛,水压又低,消防水管毫不济事。

    孩子们到处找父亲也找不到,十分担心。他有没有出事?全部财产已经烧光了,他会不会灰心呢?他已经67岁,不能再从头做起了。后来孩子们在工厂院子里看见他正朝着他们跑来。

    “你母亲在哪里?”他大声喊道:“去把她找来!叫她把朋友也都找来!这样的大火,百年难得一见!”

    第二天早晨5点半钟,火势刚受到控制的时候,他召集全体职工宣布:“我们要重建。”他派一个人去把附近地区所有的工厂都租下来;又派另一个人去借伊利铁路公司的大吊车。然后他好像忽然想起一件小事似地补充一句:“唔,有谁知道可以从哪里弄些钱吗?”

    “人往往可以因祸得福,”他说,“旧厂烧了也好,我们可以在废墟上建立一座更大更好的工厂。”说完了,就蜷卧在桌上酣然入睡。

    人们谈到爱迪生的时候,有人说他没有受过教育。不错,他只受过6个月的正式学校教育,但是他在母亲的教导下,**岁就已经读过《罗马帝国衰亡史》之类的典籍。他在大干线铁路上做小贩及报童时,时常整天消磨在底特律图书馆里,那里的藏书“由头到尾”他都读过了。在家中,他经常备置许多书籍和杂志,还有五六种日报。

    这位一生成就极多的人物,从小就几乎是个聋子,只有最大的响声和喊声,他才听得到。但是他对这个缺陷并不在意。他说:“从12岁起,我就没听见过鸟叫,但是耳聋对我不但不是障碍,也许反而有益。”他认为耳聋使他提早读书,还能够专心,不必和人闲聊,省下许多时间。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不发明一种助听器?他总是回答说:“你在过去24小时听到的声音,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然后他又补充说:“一个人如果必须大声喊叫,那他绝不会说谎。”

    虽然他聋,跟他谈话要大声喊叫或用笔写出,但是新闻记者还是喜欢采访他,因为他的见解十分精辟。有次一位记者请他对青年人提一些忠告,他回答说:“青年人是不会接受忠告的。”他绝对不承认幸福和满足是值得争取的目标。他说:“如果你能为我指出一个完全满足的人,我就可以断言他必定是个失败者。”一位记者问他,技术的进步是否会导致生产过剩,他答:“一切为男人和女人所需要的东西,都不会生产过剩。他们的需要是永无止境的,他们肚子的容量才有止境!”

    他从没退休,也不怕老。在80高龄,他还开始研究一门以前从未曾研究过的学科——植物学,想在当地植物中找出橡胶来源。他和助手们把1.6万种植物加以试验和分类之后,终于研究出从紫菀科植物中抽取大量胶汁的方法。

    到了84岁,他终因患尿毒症,危在旦夕。数十位新闻记者前来探访他的病情,整日守候。医生每小时向他们宣布一次消息:“灯光仍在照耀着。”到1931年10月18日凌晨3点24分,噩耗终传来:“灯灭了。”

    举行葬礼之日,当局为了向他表示哀悼和敬意,本来预备把全美国的电流切断一分钟,但是顾虑到那样做所付代价太大,而且可能产生危险的后果,所以只把一部分灯光熄掉片刻。

    泰戈尔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灾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能给人带来创新的动力,关键在于你应该怎样对待它。

    ┃┃

    ┃┃

    ┃bsp;   ┃┃

    【……把握现在(4) ----网文字更新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