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心灵上锁(5)

目录:心灵鸡汤| 作者:东方笑主编| 类别:玄幻魔法

    不同价格的忠告

    智慧有三果:一是思考周到,二是语言得当,三是行为公正。

    ——德谟克利特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班牙的某城有一个叫约翰的人,他以卖忠告为职业。有一天,一个商人知道后,就专程到他那里去买忠告。约翰问商人,要什么价格的忠告,因为忠告是按价格的不同而定的。商人说:“就买一个1美元的忠告吧!”他收起钱,说道:“朋友,如果有人宴请你,你又不知道有几道菜,那么,第一道菜一上,你就吃个饱。”

    商人觉得这个忠告不怎么样,于是又付了两倍钱,说要一个值2美元的忠告。约翰就说了这么一个忠告:“当你生气的时候,事情没有考虑成熟,就不要蛮干。不了解事实的**,千万不要动怒。”

    像上次一样,商人觉得这个忠告也不值那么多钱。于是又要一个值100美元的忠告。

    约翰对他说:“如果你要想坐下,一定得找一个谁也撵不走你的地方。”

    商人还是觉得这个忠告不.理想,又要一个价值110美元的忠告。约翰就对他说:

    “当人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时,你.千万不要发表议论。”

    商人感到,这样下去会弄得自.己身无分文。于是决定不买任何忠告了。他把已买来的这些忠告一一铭刻在心头,就走了。

    有一次,商人让怀孕的妻子留在家中,自己到外地.经商去了。一连20年都没有回家。妻子一直没有得到丈夫的消息,以为他亡命他乡了,感到万分悲痛。她在儿子身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

    终于有一天,已经发了财的商人,拍卖了他的全部.商品,回家来了。他没有对任何人吭一声,就直接来到自己的家并闪身躲进一个难以被人察觉的地方,窥视着屋里的动静。

    黄昏时候,儿子来了,妈妈亲切地问道:“亲爱的,告.诉我,你从哪儿来?”

    商人听到自己.的妻子这么亲昵地对那个年轻人说话,不由心里产生了一种恶念,恨不得当场杀了他俩。但是突然想起那个用2美元买的忠告,他没有动火。

    天黑了,屋里两人在餐桌旁坐下用餐。商人看到这一情景,又想杀他们。但那个忠告又在耳边响起,使他克制了自己。

    夜深了,母子俩准备入寝。商人恶念又起,幸亏约翰的意见使他没有下手。

    熄灯之前,母亲哭泣着对儿子说:“唉!儿呀。听说,有一条船刚刚从**爸那里来。明天一早,你就去打听一下,或许还能打听到他的消息。”

    听到这番话,商人不由想起,他离家的时候,妻子已经怀孕了,原来那个年轻人,就是他的儿子。他高兴得不知怎么是好,更觉得买的忠告实在有用,因为有了它,才没有动火。仅仅2美元的忠告,就这样可贵!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要拒绝他人的意见,虽然未必全盘接受,未必行之有效,但至少能让我们多一双眼睛看事物,三思而后行,会少很多遗憾和悔意。

    魅力源于内心

    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

    ——朗吉弩斯

    闹钟响了,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布朗本来可以好好睡一下懒觉,但是有一种强烈的罪恶感驱使他去教堂做礼拜。

    布朗洗漱完毕,收拾整齐,匆匆忙忙赶往教堂。

    赶到礼堂时,礼拜刚刚开始,布朗在一个kao边的位子上悄悄坐下。牧师开始祈祷了,布朗刚要低头闭上眼睛,却看到邻座先生的鞋子轻轻碰了一下他的鞋子,布朗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布朗想:邻座先生那边有足够的空间,为什么我们的鞋子要碰在一起呢?这让他感到不安,但邻座先生似乎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

    祈祷开始了:“我们的父……”牧师刚开了头,布朗忍不住又想:这个人真不自觉,鞋子又脏又旧,鞋帮上还有一个破洞。

    牧师在继续祈祷着:“谢谢你的祝福!”邻座先生悄悄地说了一声:“阿门!”布朗尽力想集中心思祷告,但思绪忍不住又回到了那双鞋子上。他想:难道我们上教堂时不应该以最好的面貌出现吗?他扫了一眼邻座先生的鞋子又想,邻座的这位先生肯定不是这样。

    祷告结束了,唱起了赞美诗,邻座先生很自豪地高声歌唱,还情不自禁地高举双手。布朗想,主在天上肯定能听到他的声音。奉献时,布朗郑重地放进了自己的支票。邻座先生把手伸到口袋里,摸了半天才摸出几个硬币,“叮啷啷”放进了盘子里。

    牧师的祷告词深深地触动着布朗,邻座先生显然也同样被感动了,因为布朗看见泪水从他的脸上流了下来。

    礼拜结束后,大家像平常一样欢迎新朋友,以让他们感到温暖。布朗心里有一种要认识邻座先生的冲动。他转过身子握住了邻座先生的手。

    邻座的先生是一个上了年纪的黑人,头发很乱,但布朗还是谢谢他来到教堂。邻座的先生激动得热泪盈眶,咧开嘴笑着说:“我叫汤姆斯,很高兴认识你,我的朋友。”

    邻座先生擦擦眼睛继续说道:“我来这里已经有几个月了,你是第一个和我打招呼的人。我知道,我看起来与别人格格不入,但我总是尽量以最好的形象出现在这里。星期天一大早我就起来了,先是擦干净鞋子、打上油,然后走了很远的路,等我到这里的时候鞋子已经又脏又破了。”布朗忍不住一阵心酸,强忍着眼泪。

    邻座先生接着又向布朗道歉说:“我坐得离你太近了。当你到这里时,我知道我应该先看你一眼,再问候你一句。但是我想,当我们的鞋子相碰时,也许我们就可以心灵相通了,在一定程度上,你叫我知道,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不是外表。”

    还有一句话布朗没有说出来,这位老黑人是怎么也不会想到的。布朗从心底深深地感激他那双又脏又旧的鞋子,是它深深触动了自己的灵魂。

    因为上帝赋予了我们一双明亮的双眼,因而我们会被表象所迷惑;但同时我们又拥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灵,因而只有震撼人心的事物才能被我们所铭记。

    照章办事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忙完了一天的事,已是深夜。拉里夫.维内尔想起他应该理理发,刮刮脸。于是,他走进车站理发店,向理发师说明了来意。

    “非常抱歉,”理发师可亲地微笑着,“我只能为手里有票的旅客服务。”

    “店里一个顾客也没有,”他说,“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

    “尊敬的先生,我们得遵守规定,一切都应照章办事啊!只有旅客才能在这儿刮脸理发!”说完,他把脸扭过去了。

    于是拉里夫走到售票窗前:“我买一张火车票。”

    “您上哪儿?”

    “哪儿都行。”

    售票员发火了:“您起码应知道您上哪儿去!”

    “我根本就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我想理发。”

    “砰”的一声,售票窗子关上了。

    拉里夫等了一会,又小心翼翼地敲了敲窗玻璃。“姑娘,”他竭力讨好地说,“请卖给我一张票吧!是理发店向我要车票。”

    女售票员把窗子打开一条缝:“理发师要什么?”

    “他要车票。他只给有车票的旅客刮脸。”他急忙重复道。

    “好吧,卖给您一张去莱布尼茨的票。”她说。

    拉里夫手里攥着买到的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店:“请看,这是我的车票,现在我想刮一下脸。”

    “我看出来您并不打算乘车上路。”理发师微笑着说道。

    “可我已经给您看过这张到莱布尼茨的车票了呀!对您来说,我就是乘客!”

    “如果您为了刮脸才买车票,尽管您有车票,也不能算乘客。当然,在我们理发店您就难以达到目的!”理发师双手交叉在胸前,冷淡而有礼貌地说道。

    拉里夫只好又来到售票窗前。“姑娘,”他对女售票员说,“车票也不顶事。请给我退掉吧。”

    “不能退。”她遗憾地两只手一摊。

    “为什么?我还没有用它乘车旅行呀!”

    “如果您是为了旅行而买的车票,结果却没有乘车,那么可以退票。”女售票员笑容可掬地解释道,“一切都应照章办事。您一开始就宣称并不打算旅行,因此您无权退票。”

    “也许您能代我为这张票付款?”拉里夫又找到了那位和蔼可亲的理发师,他知道理发是无望了。

    “请等一下。”理发师放下手里的报纸,然后,他拿起桌上的电话。“好了。”打完电话后,他说,“您可以刮脸了……”

    “总算可以了!”拉里夫高兴地喊出了声。

    “……不过不是在这儿。”理发师最后一句话是:“而是在那儿——在莱布尼茨车站。”

    有人说:“规矩是用来**的,”这句话诚然正确,不破不立嘛。但是规矩一日不被**它就还是规矩,就需要按规矩办事;即使它被**了,也需要按新的规矩来。

    保护自己的口舌

    惟有聪明人才善于把许多意思压缩在一句话里。

    ——阿里斯托芬

    柯立芝是美国第30任总统。他虽然政绩平平,却也极有特色。

    1924年,柯立芝竞选连任,以压倒优势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共和党的竞选口号是:“保持冷静,保持柯立芝”。

    自从入主白宫以后,他常把摇椅放在前门廊里,晚上坐在那里抽雪茄。比起其他任何一个总统来,他做的工作最少,做的决策也最少。门肯说:“他在5年又7个月的总统生涯中,所做出的最大功绩就是比其他任何一个总统睡得都多——睡觉多,说话少。他把自己裹在高尚神圣的沉默中,双脚搭在桌子上,打发走一天天懒惰的日子。”人们给柯立芝起了一个“沉默的卡尔文”的绰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柯立芝真正能做到只说三言两语,甚至一言不发,如果他要这样做的话。

    1924年大选时,心急的新闻记者找到柯立芝,问他:“关于这次竞选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no(没有)。”柯立芝回答说。

    “你能就世界局势给我们谈点什么吗?”另一个记者问道。

    “no(不能)。”

    “能谈一下关于禁酒令的消息吗?”

    “no(不能)。”

    当失望的记者们要离开时,柯立芝严肃地说:“记住,不要引用我的话。”

    他在加利福尼亚州旅行结束后要返回华盛顿时,电台记者们采访了他,问他对美国人民有什么话要说,他愣了一会儿,说:“再见。”

    柯立芝知道自己该怎样应付这种场面。“如果你什么也不说,”他有一次这样解释道,“就不会有人要你去重复。”

    据门肯回忆说:“柯立芝作为美国总统的有价值的记录几乎是个空白,没有什么人记得他做过什么事,或说过什么话。”但门肯错了,柯立芝说过的很多话后来都成了名言警句。

    1919年,他担任马萨诸塞州州长时,波士顿警察举行罢工,他对此评论道:“任何人,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没有权力举行罢工反对公共安全。”这话使他在全美国出了名,对他日后当选总统颇有裨益。

    古希腊哲人泰勒斯曾说过:“多说话并不表明有才智。”换言之,多听少说。虽然少言未必是智慧的征兆,但至少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祸从口出的发生概率。

    ┃┃

    ┃┃

    ┃bsp;   ┃┃

    【……别给心灵上锁(5) ----网文字更新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