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4)

目录:心灵鸡汤| 作者:东方笑主编| 类别:玄幻魔法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有成就的人往往喜欢思考,经常问“为什么”,而且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关注。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这位以发现惰*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尔各答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决心重新进行研究。

    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了接受所谓得到公认的事物。实际上,善于发问,并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你才可能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闭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烛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烛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快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直到现在,这样的人选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我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人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戒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望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著名的哲人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在叹息中度过了整个后半生。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自信,并且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被拆两次的亭子

    诚实的人从不为自己的诚实而感到后悔。

    ——富勒

    墨西哥总统福克斯以诚实守信的品德而受到国人的尊重,他一生做人的原则就是两个字:诚实。正是这样的人格品质,使他从一个普通的推销员成为一个国家总统。

    一次,福克斯受邀到一所大学演讲,一个学生问他:“政坛历来充满欺诈,在你从政的经历中有没有撒过谎?”

    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

    大学生在下面窃窃私浯,有的还笑出声来,因为每一个政客都会这样表白。他们总是发誓,说自己从来没有撒谎。

    福克斯对此并不气恼,他对大学生说:“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上,也许我很难证明自己是个诚实的人,但是你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诚实,它永远都在我们的周围。我想讲一个故事,也许你们听过就忘了,但是这个故事对我却很有意义。”

    有一位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天,他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他的儿子对拆亭子这件事很感兴趣,于是对父亲说:“爸爸,我想看看你们怎么拆掉这座亭子,等我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拆好吗?”

    父亲答应了。

    可是,等孩子走后,工人们很快就把亭子拆掉了。

    孩子放假回来后,发现旧亭子已经不见了。他闷闷不乐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对我撒谎了。”

    父亲惊异地看着孩子。孩子继续说:“你说过的,那座旧亭子要等我回来再拆。”父亲说:“孩子,爸爸错了,我应该兑现自己的诺言。”

    这位父亲重新召来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在原来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他将孩子叫来,然后对工人们说:“现在,请你们把它拆掉。”

    福克斯说:“我认识这位父亲,他并不富有,但是他却在孩子面前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学生们听后问到:“请问这位父亲叫什么名字?我们希望认识他。”福克斯说:“他已经过世了,但是他的儿子还活着。”

    “那么,他的孩子在哪里?他应该是一位诚实的人。”福克斯平静地说:“他的孩子现在就站在这里,就是我,墨西哥总统福克斯。”

    福克斯接着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愿意像父亲对我一样对待这个国家,对待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

    台下掌声雷动。

    关于教育和诚实有一点最相似的地方就是:以身作则总是比长篇大论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牛顿入学记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

    牛顿,从小在乡村长大。他宁愿自己看书,不喜欢学校,上学的任务似乎就是为了等待放学。他不交朋友,经常独思冥想,有时像个顽固的老人,有时又像个呆呆的稻草人,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校长从他许多精巧的发明看出他是个深思专一的可造之材,常用激将法督促他。满18岁后的一天,他凭校长的推荐去剑桥大学读书。

    剑桥大学的校园繁花遍地,绿草如茵,各具特色的建筑物掩映于参天大树之间。

    牛顿走进院门,差一点迎面撞上一位身材魁梧的红袍绅士。牛顿吃了一惊,言语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你是新生?” “是的。”

    “是艾萨克.牛顿先生吗?” “是的……”绅士在黑色方帽底下,温和地笑着,大方地伸出右手:“真巧,我是艾萨克.巴罗。”

    “啊,您好。”牛顿满口乡音地回答,若有所悟地抬头,因为这人就是舅父介绍的巴罗教授。牛顿从口袋里拿出舅父的信。

    “呵,我已经接到他的信,不然不会知道你的名字。”

    教授想缓和一下青年的紧张情绪,神态尽量随和。牛顿却因初次见到大学教授,感到一种压迫,愈来愈拘束。教授打开信,匆匆地看了一眼,放进口袋。

    “到我房间里去吧。”

    教授在走廊里阔步前行,牛顿迷迷糊糊地跟着走。等到稍微恢复正常时,他已经在教授的房间里了。牛顿丝毫不知道,眼前的这位31岁的教授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一流学者,以创立在曲线上做切线的方法而著名。

    “随便坐,别拘束。”

    牛顿的动作显得很生硬,好不容易在椅子上坐下了。

    “现在我就按入学的惯例询问了。艾萨克.牛顿先生,你是志愿入学吗?” “是的。”

    “好!那我就准许你入学。”

    牛顿如释重负,放下了心。

    “牛顿先生,你现在已是剑桥大学的学生了。我是教授,我们就以师生的身份来谈谈吧。”

    牛顿不知谈什么好,感到很不自在。

    “你对学习有什么要求?” “我想学有关力和运动方面的东西,也想研究数学……”有了具体的话题,牛顿就能对答了。

    “那就有困难了。数学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力和运动却没有人讲授。当然你可以自己研究,但没有人指导。”

    牛顿并不惊异。小学也好,中学也好,从来没有人教他想学的东西。他记起驿马车上的绅士关于大学的谈话。

    “你知道伽利略的实验吗?”别说是实验,连这人的名字也是头一回听说。

    “那么,我提一个问题吧。铅球有大有小,让它们同时从塔上落下来,请问哪个先到地面?”牛顿默想了一会,有点怯意地说:“不做一下不知道。”

    “是吗?伽利略也这么想。可是亚里士多德说是重的先到达地面。你认为怎么样呢?”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牛顿是知道的。

    “我想他是正确的。”

    “你确信如此吗?” “……”牛顿犹豫起来了。

    巴罗教授从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念头,突然改变了态度,以授课的语气说:“你只是想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太会错。那么,你是不是赞成,不必探究真理,不必做新的发现,只要相信古代圣贤就行了?”牛顿从未面临过这种问题,有点惊慌失措。

    “牛顿先生,你要多多努力啊!”巴罗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这是牛顿第一天上大学的经历,时间是1661年6月5日。

    求知是没有捷径的,我们要善于思考,勤于学习,不要将先辈的观点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只有在实践中被证实是对的,才算是真理,这样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

    ┃┃

    ┃┃

    ┃bsp;   ┃┃

    【……名人堂(4) ----网文字更新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