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94.四爷番外(二)

目录:大清第一福晋|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三年后,我就十三了,在宫里满了十三就是大人了,可以参与政务了。皇阿玛命我到刑部试炼,并且和母妃一起开始替我物色屋里人。

    只用了两个星期人选就定了下来。皇阿玛从应届秀女里面随意选了两个赐给我做格格,额娘千挑万选了李氏艳红给我做侧福晋,虽然她大我两岁,可是无所谓,在我心里,她不过就是能替我增加势力的筹码,是能替我传宗接代的工具。

    人选定了,皇阿玛就批了一块地给我,下旨命令工部赶造我的府邸。那一天,工部派人来请我去看看新建的府邸结构图合不合心意。再回来的途中我听到了吵闹,我拉开轿帘,看见有人在强抢民女。

    在我皇城脚下竟然有人此等目无王法,我大怒,下车管理此事。令我吃惊的事,那个被抢的女孩竟然是三年前让我度过很开心的下午的云格格。不知为何我的火立刻上来了,想让收拾那个敢欺负云格格的人。那个恶棍就是王士祯大人的儿子,他的气焰竟然那么嚣张,丝毫不知悔改,反而说些不知死活的话。

    后来云格格的大哥来了,证实我们的身份,那个恶棍才害怕服软。我用马车送云雅回费府,看着她脸上有一道道黑印,就像小花猫一样,我忍俊不禁,引来她的异议,我不告诉她我是为什么笑的,倒是和她东聊西谈,然后我发现她年龄虽然那么小,但是知道的东西确实很多,怪不得她有着京城第一才女的美誉,我暗暗有些佩服她。

    第二天她通过了皇女伴读的选拔,皇阿玛把她赐给温宪,我的亲妹妹做伴读。我还听说由于她的求情皇阿玛取消了把昨天那个可恶的王公子发配到蒙古塔终生为奴的决定,采取了她的建议,把王公子送到民间,体会劳民之苦。这让我发现她不仅是个有善心的孩子更是一个有政见的女子,真难得。

    她通过给大家讲故事,获得了太皇祖母的喜爱,太皇祖母示意皇阿玛将她的品级提了两等,做了郡主。她的人缘也很好,我的那些皇弟皇妹还有那些宫女太监们都很喜欢她。

    一年后十四过生日的时候,皇阿玛命云郡主献艺,她唱了两首我从来也没有听过的歌,获得了大家的赞赏。晚上的时候我一个人在荷花池边静坐,那个小丫头又来了,用贴心的话语为我排解心理的悲伤、孤独。更有意思的是她是一个瞌睡虫,竟然和我说着说着就睡着了,看着那么一张纯洁的睡颜,我的心无端的变得很平静,很温暖。我把她抱回永寿宫,对着母妃、皇妹和宫女们惊异的眼神,我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好说她在莲花池旁睡着了,尽管这个解释可信度不高,但是好在也没人追究什么。

    紧接着二哥不知为何开始和费家作对,在朝上也不停地为难费扬古大人和他的两个儿子,就连费大人的门生也不放过。

    那一天,二哥不知为什么出宫去了,不久竟然有太子在市集遇刺的消息传进宫来,皇阿玛大怒,下旨全京城禁严,全体禁卫军出动缉捕刺客。我到永寿宫的时候听温宪说云雅出宫了,我立刻觉得这件事透漏着古怪。太子为什么敢在云雅出宫的时候出宫了?偏偏太子还遇刺了?世上哪有那么巧合的事?

    就这时我的暗卫赶来对我耳语几句,我立刻带上我的侍卫们出宫,走遍大街小巷,巧的是在南门外我看见了云雅的马车。我那个木头脑袋的侍卫冷风正在和雅儿纠缠,要强行检查她的马车。我赶忙上前遣走冷风,放雅儿她们过关。做完这一切,我自己困惑了。我不明白,从来不惹麻烦上身的我为什么会冒着得罪二哥的危险救下与我毫不相干的云雅。

    让我更费解的是几个月后我竟然会耐不住这个小丫头的请求,昏了头,竟然答应娶她为妻,甚至心里还产生了‘娶了她也不错’的想法,把我平时的谨慎都扔到脑后了。

    宴会上二哥出难题刁难雅儿,让她献舞。我虽是气愤无比,却也无计可施。谁想雅儿换了件大红的舞衣,翩翩舞动,有若天仙,看得人眼花撩乱。我的心底升腾出一股自豪之气‘这样的女子将是我的妻,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在聚云楼开业的那天,雅儿把她的手下都介绍给我,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尽管我已经很欣赏雅儿了,我还是小瞧了她。她的实力远远高于我所想。她手里的都是人才,不论是文才出众、心思谨密的邬思道;刀法出众、内力深厚的焰火;新来的妩媚无限,风流高傲的夏侯绅;甚至是那群潜力无限、刻苦勤奋的孩子们都是难求的得力下属。

    一年后,我们结婚了,新婚之夜我抱着这个小小的人儿,心里冒出一颗叫做‘幸福’的幼苗。新婚第二天,我的那个侧福晋仗着她怀了我的孩子,自高自傲,竟然去找雅儿的麻烦,要给她一个下马威。

    本来我还担心那个小丫头会被欺负了,急急的赶过去。没想到她比我想的能干多了,早已经把持住整个场面,竟然让那个强势跋扈的李氏吓得满脸惨白。而我竟然还觉得不够,我竟然想让每一个欺负雅儿的人都粉身碎骨不得超生才解气。所以我出面处置了李氏和她那个不知好歹的贴身丫头-玉儿。

    之后我又觉得不知如何和雅儿说,急急的出了院子。第二天额娘故意支开我和温宪,独留雅儿一人,我知道肯定是与昨天我惩治李氏有关,心生悔意,生怕额娘会怪罪于雅儿,责罚她。好在雅儿机敏,三句两句就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额娘的教训因此没了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