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目录:(紅樓同人)似卿非卿入梦来|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乾隆五年五月,林如海之妻贾敏因病而逝,只留下一名稚女黛玉,远在京城的贾母突闻女儿离世,不由得痛心疾首,几番哀戚悲叹之余,又想起了女儿身后只留下一个外孙女,只因不知女婿将来会如何打算,担心委屈女儿好不容易留下的一丝血脉,遂升起了将外孙女接回贾家教养的念头。

    扬州,林宅里,林如海因着爱妻贾敏的离去而显得憔悴不已,又几回接到京城里妻子娘家的来信,说要接女儿黛玉入京的事来。

    林海如今已没有续弦的打算,倒不是因为他对妻子的感情真的有那么深,而是因为年已近半百的他,早没了那般的心思,原本若自己无子无女的话倒还能洒脱些,偏偏膝下还有个独生女儿黛玉,为了女儿的将来,他自然要细细思考一番。

    “玉儿,过几日,妳外祖母会派人来接妳去她的身边教养,这贾家…妳应该也听妳母亲生前提过,是个贵族之家,妳若去了那里之后可要谨言慎行,切不可坏了林家的名声,明白吗?”林海轻叹了口气,叮咛着黛玉。

    为什么林海如此为难呢?实是因为妻子曾和他说过如今贾家的情况,大舅子贾赦荒诞不经,风流好色,只要是略为平头正面的都不放过,二舅子贾政虽然还算正经却是个不顾内宅之人,从前些年侄子贾珠去世之后,贾母和王夫人以为就是因为死读书才会害得贾珠早亡,所以对于次子贾宝玉的不喜欢念书也不在意,甚至有些纵容,把二舅子气了个仰天不说,如今已然八岁,还终日地在女儿堆里打混,虽说识字,却念的都是一些上不台面的诗词,净玩一些女儿家的胭脂水粉,林海想到女儿要到这样的地方去生活,叫他怎么能不担心?

    “爹爹,女儿明白的,您放心吧,女儿到了外祖母家后,绝不会让您丢脸的。”黛玉乖巧地回道。

    林海看着懂事乖巧的女儿,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声,他何尝不知道贾家的人都不是好相与的?可是眼下若不让女儿进京,谁晓得那些人会编派出什么话来?自己又坐着巡盐御史这个位置,多少人眼红着他的好运,也认为他从中得了不少好处,但事实的一面又有几个人能明白?

    林黛玉虽然才六岁,但是母亲贾敏生前就已经略教了她一些家务琐事,可惜在好不容易盼了多年才盼来的弟弟病逝之后,贾敏就跟着病倒在床,看着自己的身子越来越差,对于教导女儿的事变得有心无力,只能捡着些要紧的事说说,甚至也考虑过女儿可能会被母亲接去家中,而说了些娘家的情况。

    贾府里的事,黛玉略知一二,知道外祖母一直是疼爱母亲的,也知道二舅母和母亲过往的针锋相对,还知道那个被贾家众人捧在手心上疼的表哥宝玉其实是个只会在女儿堆里打滚,丝毫不知长进的纨绔子弟之流。

    林海细心地替黛玉打造了不少小金锞子做为她去荣府后打赏下人之用,而带去侍候的人除了乳母王嬷嬷之外,原先跟着黛玉的丫鬟都被发卖了,另找了个家生子出身的小丫头雪雁跟去,为的是担心丫鬟的心思不纯,又是往日了解黛玉习性的人,怕会被贾家收买了去。

    六月初,荣府的人果然来到扬州林家准备接黛玉去京城,要随行入京的还有一个原先在林府教导黛玉识字的夫子贾雨村,贾雨村此去京城是因为得知当朝开恩取仕,以前被革职的还可以趁此机会重新出仕,故而打算去谋求前途的。

    八月初,林黛玉就到了京城,进了荣国府,贾母见着外孙女,又是一阵的悲恸哭泣,让一旁的众人劝了好一阵子,黛玉又先后见了几位长辈、嫂子和贾家三春。

    熙凤匆匆来到贾母房里时,几个人正热络地说着话,熙凤看到黛玉又是好些个不用钱的赞美之语脱口而出,在听到黛玉也读过些书时,心里对黛玉的态度上又加了些许的敬重。

    过了不久,随着贾政至庙里还愿的宝玉回来了,一进屋里就匆匆地问安然后入内梳洗,转了个圈儿才出来见客,一看到黛玉便觉得眼前为一亮,立刻上前来亲热地问候黛玉安好。

    “妳就是老太君这些日子一直念着的那个敏姑母的女儿,林妹妹吧?”宝玉快步上前拉着黛玉的双手,笑着问道。

    “是,玉儿见过宝二表哥。”黛玉面带尴尬,微微地挣开了那只被宝玉抓着的手,福身回道。

    “果真是仙女般的妹妹,看着倒是眼熟呢。”宝玉像是不自觉般,又看着黛玉说。

    “瞧你说的,玉儿从没来过咱们家,你又是去哪见过了?”贾母宠溺地笑看着两人,对宝玉说。

    “真的呢,老太君,说不定我和林妹妹前辈子就见过的,妹妹可曾读过书没有?”宝玉嘟着嘴抗议了一声,又问道。

    “之前曾随一位夫子识了些字,母亲过世后就未再学习了。”黛玉回道。

    “妹妹既然念过书,那肯定有字吧?不晓得妹妹的字是什么?”宝玉欣喜地问道。

    “爹爹曾说母亲生前还未生下我时,常忧虑爹爹膝下无子一事,没事就喜欢皱着眉乱想,所以有颦蛾眉一说,又提及我初生之时的样子,倒也配得上颦字,因此赐了我‘颦颦’为字。”黛玉略略点着头,回道。

    “我却想起了一句诗来,是李群玉的诗‘犹如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以颦字对应黛字,倒也是使得,姑父果然是饱读诗书的人呢。”宝玉虽然有些失望之意,但仍附和道。

    “没想到咱们宝玉平时看着顽皮,倒也是个有学问的,居然这样都能让你想到一首诗?”贾母高兴地道。

    “是呀,宝玉一点也没让老太君您白疼呢。”王夫人见儿子出口就能吟出一句诗来,心里也有些骄傲,只是面上不显,还把功劳推给了贾母。

    “林妹妹的闺名既是有个玉字,肯定也是同我一样身上带着玉的,是不是?”宝玉忽然话题一转,再度问道。

    “玉儿虽然名字里有玉,不过身上却是没有的。”黛玉不明白宝玉的意思,只是摇摇头说道。

    “怎么会呢?家里的姐姐妹妹们都没有玉,如今连天仙似的妹妹也没有,你们还偏说这玉是好的,我偏就不稀罕它,这东西我今儿个还真就不要了。”宝玉听到黛玉说她没有玉,那痴狂之症竟是突然发作,气呼呼地把身上的玉扯了下来往地上摔去。

    贾母和王夫人看了便着急万分,贾母拉过宝玉到跟前,轻声地哄着宝玉道:“你林妹妹当然是有玉的,只是妳姑母去世,心里舍不得女儿,便把她的玉一块带了去,所以才说没有的。”

    “老太君说的可是真的?林妹妹原先也是有玉的?”宝玉缓过了气来,有些怀疑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不然你大可以问问玉儿。”王夫人忙着附和道。

    “林妹妹,妳原先也是有玉在身上的吗?”宝玉还当真又问了一旁的黛玉。

    黛玉只是低下了头,没有开口说话,宝玉也摸不清她这个样子是有还是没有,还是贾母替她解了围,道:“你这孩子,你姑姑去世的早,玉儿心里还难过着呢,你问她这事不是惹她伤心了。”

    “哦!林妹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妳原谅我吧。”宝玉有些不好意思地来到黛玉的面前,讨饶似地说。

    “宝二表哥说的这是什么话,你也是因为一时对妹妹的关切之意,玉儿又怎么好怪罪你。”黛玉抬起头笑了笑,好似真的没事般。

    过后,熙凤过来询问贾母,黛玉要如何安置的事,黛玉看了这一会儿的功夫也知道如今在荣府掌实权的人是熙凤,便趁着此时起身来到熙凤跟前。

    “琏二嫂子,玉儿蒙外祖母关照,才能来这府里居住,只是难免要让您为难了不少,而且爹爹说现下玉儿还在服药调理身子,总不好都花外祖母家里的钱,这五千两银子是爹爹交代玉儿务必转给您的,权做未来一年玉儿在府里的开支之需。”黛玉拿出了一张银票,递给了熙凤,又解释了一下原由。

    “玉丫头说这是什么话呢,外祖母哪里就能少了妳一口饭,这银子还是快快收回去,妳这么做是跟外祖母见外了不是。”贾母见状,微怒地道。

    “老太君,请您不要见怪,这钱还是要收的,毕竟玉儿姓林不姓贾,若您执意不肯收,玉儿也没有住下的必要,这会儿便直接转回扬州去就是了。”黛玉颇为坚持地要熙凤收下那笔钱。

    “啊?!这…老太君,既然林妹妹都这么说了,那么我还是先替林妹妹收着好了,您总不会真想让林妹妹又这么回去吧?”熙凤只是尴尬了一会儿,看贾母有些不快的样子,就赶紧安抚道。

    “好吧好吧,也不知道林姑爷怎么想的,怎么让玉儿来这里住下还要给银子的,真是去了外地这么些年,和咱们家都分生了,玉儿,这银子外祖母只收妳这么一回,往后就别再提这事了。”贾母听了熙凤的话,也只得勉为其难地同意收下这笔钱。

    黛玉被安排在贾母屋侧的暖阁里,外头住的是宝玉,贾母又另外把自己身边的一个丫头紫鹃给了黛玉使唤,又依着迎春等人的例,另安排了教引嬷嬷和供打理杂役的丫鬟等。

    当天夜里,黛玉躺在床上闭着眼,心里回想着白日里发生的事情,想到王夫人对她的态度,黛玉很肯定这二舅妈对她当真是不怎么欢迎,连脸上的笑容都显得有些极不真诚,可能是碍着外祖母的面,所以不得不做做样子吧,而且贾府的规矩真的很多,光是吃个饭就有不少程序,她有些担心自己能不能适应得来。

    接着又想到宝玉的巧言和撒泼后的软言软语,黛玉觉得也许宝玉只是不爱念书而已,不见得人就不好相处了,只要别说些他不爱听的话就成,不然要是总这么突然的发作起来也挺吓人的,今天她是着实地被吓了一回。

    再接着黛玉想到的是远在扬州的父亲和逝去的母亲,心里便没来由的感到隐约有些孤单和酸楚,忍不住在被里闷头哭了起来,她想着自己还是应该陪伴在父亲身边才对,不然父亲一个人有多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