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京城音讯

目录:宝钗的幸福生活| 作者:杜鹃枝上| 类别:都市言情

    “哦,是哥哥派来的还是姐姐派来的?”薛太太猛坐了起来,手臂差点挥到了宝钗身上,尚未等文来回答,又道:“应该是姐姐派来的。”

    文来笑道:“可不是,来的正是太太的姐姐,贾家二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

    一旁的姜嬷嬷也激动起来,“是她呀,一别十来年了,不知她可好?”

    “快……快请她进。”薛太太站了起来,恨不得迎出去。

    “妈,你刚刚差点打到我了。”宝钗说道。

    “打到哪里了?”薛太太才回过神,忙转过身去,上上下下地把宝钗检查了番,看到没什么大碍,才放下心,歉意地说道:“我和你姨妈已经十来年没见了,听说她身边最亲近的人来了,一时高兴忘形了。”

    “妈,你想见姨妈有何难的,我们改天搬去京城好了。”薛蟠说道:“到时候你就可以天天见到舅舅和姨妈了。”

    薛太太满脸笑容地看着薛蟠,心里暗暗叹息,这傻孩子,即使到了京城也不能天天见着的。

    “妈,姨妈怎么会这时候打发人过来呢?”宝钗真怕他俩这会决定上京城,忙转移了话题。

    “等她进来问她就可以了。”薛太太不经心地说道,心情又激动了起来。

    不一会,只见文来领了四个人进来,其中一个比较年轻,上身穿着一件月白色凌子短袄,下面是条浅蓝色的长棉裙,其他几人也是一身素净打扮。宝钗微微点点头,还好,这几人还算知礼,并没有穿红着绿。

    “请姨太太安。”几人走到薛太太跟前,福了福身,看到宝钗和薛蟠,道:“这是大爷和姑娘吧。大爷、姑娘好。”宝钗和薛蟠站了起来,也问了声好。薛太太点点头,忙吩咐文珠端了凳子过来让坐。

    几人推辞了番,方坐了下来。只见那位年轻的妇人笑道:“姨太太一向可好?刚刚听说你病了,现在怎么怎么样了?我们夫人很是惦记,特地捎了很多药材过来,这是礼单。”说着把单子递给了一边的文来。

    薛太太笑道:“好,周瑞家的,不知姐姐近来姐姐好吗?”

    “夫人很好,就等着娶儿媳了。”一旁的婆子笑道。

    “哦,什么时候的事?是哪家的姑娘?”薛太太不由伸直了身子问道。

    “是国子监祭酒李大人家的闺女,婚期订在明年。”周瑞家的说道,“另外大小姐今年进宫选秀。”

    “真的?”薛太太更加高兴了,“那宝玉呢?他今年也有五岁了吧。”

    “宝二爷很好,养在老太君房里,吃喝用度老太君都亲自过问。”

    几人又说了会话,才让姜嬷嬷亲自送她们下去休息。

    “妈,看看姨妈给我们送了什么好东西过来。”薛蟠好奇地从文来手中接过单子,翻了翻念道:“阿胶一包,冬虫夏草一匣子,董精两斤……”

    宝钗和薛太太面面相觑,都不明白董精是个什么东西。宝钗走过去探头一看,不由地扶额叹息,这哪里是什么董精呀,分明是黄精。挥挥手让丫鬟下去,“哥哥,这是黄精。”

    “黄金?”薛蟠楞了楞,“姨妈送黄金给我们?怕我们没钱?”又核对了下礼单,疑惑地看着薛太太。

    薛太太也被搞昏头了,接过来一看,“蟠儿,这是黄精,不是钱,是一种药材。”

    宝钗看着还是一脸懵懂的薛蟠,无力地说道:“哥哥,你还是回去看看书吧。”

    “看书做啥,我家是皇商,我又不考秀才。”薛蟠一脸不耐烦地说道。

    宝钗鼓起了腮帮子,恨铁不成钢地扯着他的衣裳,“等哥哥搞懂了董精、黄金和黄精的区别再来说这话。”

    “懂它干嘛?”薛蟠小声地嘀咕道。

    宝钗深吸了口气,拼命安慰自己,别急他只是个九岁的孩子,“哥哥是皇商是吧,如果宫里要买黄精,你却买了黄金,你说怎么办?”说着不理会还在状态外的薛蟠,向薛太太说了一声,唤了声迎柳回了芷兰院。

    薛蟠忙追了出去,见宝钗不理他,只好折了回去,碰到出来找他的文博,不禁问道:“姐姐,妹妹是不是生气了?”

    文博笑道:“没有,姑娘怎么会生气呢?”

    薛蟠看了她一眼,坐到了旁边的石凳上,“妹妹肯定是生气了。”说着颓废地趴到了石桌上,喃喃地说道:“为什么我就没有妹妹聪明呢?”

    文博拿起手绢,铺到了另一旁的石凳上,再扶薛蟠坐下,“姑娘聪明那是因为姑娘喜欢读书,不像大爷一样整天玩。”

    “是这样吗?”薛蟠努力地想了想,好像是,从小到大,妹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书,以前父亲总喜欢夸她。

    薛蟠满脸希望地望着文博,“姐姐,如果我读书了,是不是就和妹妹一样聪明了?”

    “这我不知道,但如果大爷不好好读书,是永远没有姑娘聪明的。”

    薛蟠握了握拳头,心里暗暗下决心要超过妹妹。文博轻轻地笑了起来,站在一边不打搅他。

    “姑娘,怎么跟大爷怄气了?不是我偏向大爷,除了太太外就数大爷最疼姑娘了,上次姑娘病了昏迷不醒,大爷急得吃不好睡不好,整整瘦了一大圈。”

    “这我知道,我们薛家只有他一个男丁,以后还得靠他支撑门户,但你看他现在,不是提个鸟笼就是斗着蛐蛐玩,没个正形。”

    “姑娘,大爷才九岁,不是每个人都和姑娘一样早慧的。”迎柳上前拉起宝钗的小手,说道:“慢慢来吧,大爷会懂的。”

    “嗯。”宝钗也知道自己操之过急了,看了一眼沐浴在阳光中的迎柳,悄悄地勾着她的手指,“姐姐,我们过去看鱼吧。”指了指不远处的池塘。

    “这不行,池塘边很危险。”迎柳板起脸拒绝道,“不过,我们可以绕到赏月亭那边,那里有栏杆围住。”

    宝钗只是想放松心情,无所谓地点点头,两人往赏月亭奔了去,阳光在她们身后留下了两道一高一矮的影子,时而分开,时而相互交缠。

    直到太阳渐渐升高,地上慢慢热了起来,宝钗和迎柳才回到了芷兰院,文采看到宝钗晒得微微发红的脸蛋,不赞同地瞟了眼正准备退下的迎柳,打水给宝钗洗脸洗手,说道:“刚刚文珠过来说,太太让你过去吃午饭。”

    宝钗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去拿笔墨来,我想练会字。”

    文采应道,不一会拎了宝钗平时用的文房四宝来,摆放在桌子上,再把墨磨好,拿起做了一半的针线,在一旁静静地陪着宝钗。

    宝钗端坐在桌前,拿起笔,临摹着王羲之的的字帖。这是一个讲究人如其字的时代,一手好字的意义不言而喻。

    房间安静了下来,透过雕花窗棂的洒下来的阳光慢慢地往外移。

    “姑娘,先歇歇喝口茶在写吧。”文采一边说着一边端了杯茶给她。

    宝钗放下笔,揉了揉有点酸涩的手腕,接过茶杯抿了一口,看了看沙漏,快到午时了,“收拾下我们过太太那里吧。”

    *****

    “钗儿,过来。”看到宝钗过来,薛太太忙下手中的花样,朝她招招手。

    可能应了那句“人逢喜事精神爽”的话,这会薛太太的脸色更好了。

    一边的管家娘子吴大娘忙请安问好,宝钗点点头,走到薛太太身边,问道:“妈这会在做什么?”一面看着桌上的东西,是几张项圈的花样。

    “上个月你病了的时候,一个癞头和尚过来,送了你两句吉祥话,让錾在金器上,可保你一生平安,我想打个项圈,让人把这两句话刻上去,这会让吴大娘送了几个样式过来。”

    这就是璎珞项圈的前兆?金玉良缘的开始?薛太太早不打晚不打,偏偏在贾府来人的时候想起来要打,莫非她已经起了联姻的念头?想到此,宝钗忙露出个大大的笑容,抬起头天真地问道:“妈,那和尚是不是还送了个海上方子过来?”

    薛太太一怔,“是啊,他是送了方子,上面的药料很平常,只是太过巧合,什么春天开的白牡丹,什么白露的露水之类的,我已经吩咐下去,让他们尽快收集齐全。”说着看了眼宝钗,“此事我并没有张扬,你怎么知道的?”

    宝钗撇撇嘴,拉着薛太太的衣袖,“妈,你被骗了。那吉祥话肯定是什么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之类的。”说着故作深沉地叹了口气:“这种吉祥话,外面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至于那海上方子,有谁验证过了灵验了?那和尚也乖巧,尽拿常见的花呀,水呀糊弄人,也不管你配不配得出来,反正都是没毒的,吃了也无碍。”

    “那他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呀?又没给银子?”被宝钗这么一打岔,薛太太也有点动摇了。

    “可能是赚香火吧,书上是这么说的。”宝钗一本正经地胡诌道。

    谁知薛太太煞有其事地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为了此事,我每天早晚都给菩萨上香。”

    吴大娘就笑了起来,“姑娘真能干,给我们长见识了。”顿了下,“太太,那这项圈?”

    宝钗生怕薛太太还要把这两句话刻上去,忙道:“那两句话就算了,没得这样张狂让人看笑话。”说着,摇了摇薛太太的手臂,可怜兮兮地道:“妈,我们先吃饭吧。”

    薛太太点点头,牵着宝钗去了偏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