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人心

目录:宝钗的幸福生活| 作者:杜鹃枝上| 类别:都市言情

    “你说什么?”吴大娘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的小儿媳妇李氏,见过蠢的但没见过这么蠢的。

    李氏偷偷看了眼自己的婆婆,无辜地眨了眨眼,心里委屈极了,自己这样做也是为家里打算,难道也错了吗?

    “你还觉得自己没有错是吧?”

    “儿媳不敢。”李氏心里虽不服气,但也不敢犟嘴。

    吴大娘颓废地坐了下来,几代人的体面,几代人的努力,今日竟然被这个蠢妇给破坏了,怪不得以前老太太总是说“娶妇当娶贤”,她今日才明白过来。

    “婆婆,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要不了多久太太就会知道了,毕竟纸包不火。”大儿媳何氏看了眼李氏,上前给吴大娘倒了杯茶,说道。

    吴大娘灌了一杯茶,看到还一脸不以为然的李氏,火气又噼里啪啦地冒了上来,“上次你擅自插手大爷事情的时候,我已经警告过你了,这次你还给我惹出这么大的纰漏。马上跟我去见太太,让你老子娘来领你回去,我们家养不起你这个惹祸精。”

    李氏震惊地抬头看着吴大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是呆呆地站着。

    何氏嘲讽地勾了勾嘴角,忙拉过李氏的手,说道:“妹妹,快点跟婆婆去见太太吧,太太是个慈善,没事的。”

    李氏这才反应过来,上前两步抓住吴大娘的衣服,哀求道:“婆婆,我错了,我改,我不能这样回娘家。孩子……我还有孩子呢,婆婆……”说着,一把泪水一边鼻涕地擦在了吴大娘的衣服上。

    吴大娘皱了皱眉头,一把推开她,“马上收拾好跟我过去见太太,否则你立马回你娘家。”说着,进了里屋,何氏忙跟进去服侍,李氏不敢进去,只得无措地站在屋中间抹眼泪。

    ******

    “文采,这会怎么来了,难不成这一会不见就牵挂着姑娘不成?”文珠看着她过来打趣道。

    文采没理会她的打趣,有点着急地问道:“姑娘在里面吗?”

    看着她不同往日的神情,文珠点点头,关切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文采勉强笑了笑,扯开门帘进去。

    看到文采进来,薛太太和宝钗都有点奇怪。

    文采定了定神,屈膝请安后,对宝钗说道:“姑娘今天早上让我找的东西没找着,过来问问姑娘是不是记错了?”

    宝钗知道文采有急事找她,对薛太太说:“妈,我想要串珍珠,昨晚让文采姐姐找了很久都没找到,你那里有没有?给一串我。”

    薛太太只得起身给她找去,众丫鬟知道文采有话对宝钗说,各自找了个由头出去了。

    文采忙俯到宝钗耳边,说道:“今天府里的人都在盛传我们家要被抄家了,现在府里人心惶惶。”

    宝钗心里一惊,“哪里传出来的?”

    “春晓打听到是从吴大娘的小儿媳李氏那边传来的。”

    “又是她,你去叫吴大娘来见我。”宝钗眼里闪过一缕精光,这李氏三番两次地挑战她的耐心,真当她是泥捏的不成?

    文采忙答应退了出去。

    薛太太拿着一盒子的珠子进来,刚好看到文采行色匆匆的背影,不悦地说道:“这文采怎么越来越不懂事了?”

    宝钗忙拉住薛太太,把刚刚听到的事情跟她讲了讲。

    薛太太听完后,气得浑身发抖,连声让人把李氏绑来。

    一语未完,丫鬟来报,吴大娘带着李氏在门外跪着请罪。

    “带她进来,我倒要好好问问,她散布这样的谣言,居心何在?”

    宝钗忙拦住她,“妈,这事稍后再问不迟,我们先安抚好府里的人,免得这谣言越传越离谱。”

    薛太太点点头,让宝钗处理。

    宝钗想了想,招手让文来过来,吩咐道:“你和姜嬷嬷两人把那李氏拖到韶华院门外跪着,跟来往的丫鬟婆子说清楚,薛家被抄之事纯粹是李氏谣传。”

    文来看着宝钗恭敬地应道,心里百感交集,今日过后,李氏将永无脸面见人,吴大娘也得夹着尾巴做人,姑娘这是手不见血地把两人收拾了,这手段、这心性真厉害,一百个太太也比不上。

    吴大娘听完文采的话,看了眼一言不发的姜嬷嬷,知道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心灰意冷地让李氏出去,这应该是姑娘的主意吧,太太心思单纯,顶多是将李氏打一顿撵出去而已,不会想到这么刁钻的办法来,但不可否认,这方法是最有效的。姑娘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慧,往日真是小瞧了她。

    “大娘,太太和姑娘让你进去。”不一会,文末出来说道。

    罢了,事已至此,多想也无益,准备爬起来,忽然打了个趔趄,向前扑了过去,文末忙扶住她,“大娘,小心些。”

    吴大娘自嘲地说道:“老了,力不从心了,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真是辜负了太太的重托。”

    文末听出她话里有话,只是嘴上安慰着,并不接她的话题,领着她到了偏厅,退到了薛太太身边。

    吴大娘看到薛太太和宝钗,忙跪了下去,磕着头请罪。

    宝钗眼观鼻鼻观心地坐着,薛太太长叹了口气,让文末上前扶起吴大娘。

    “此事你打算怎么处理?”良久薛太太才问了一句。

    吴大娘掏出手帕擦了擦泪水,说道:“老奴没教导好李氏,有负太太重托,也没有脸再当这个内管事,请太太成全。”说着又重新跪了下去。

    宝钗好笑地看着她,这招以退为进时机把握得不错,也幸亏薛太太不懂培养心腹,身边统共一个姜嬷嬷,否则她就偷鸡不成反失把米了,不过话说回来,或许她是自恃府里离不开她才敢这样说的。

    薛太太也没想过把她怎么样,只是说了她几句,罚了半年月钱,也就揭过了。

    吴大娘见薛太太只字不提李氏,只好说道:“李氏惹出了这么大的祸事,我们冯家是不敢再要了,我一会通知她老子娘来接她回去。”

    宝钗笑道:“李氏太太已经罚过了,剩下的是你们的家事,你们私下处理就好了。”想借薛太太的手除去李氏,想都别想。

    吴大娘一噎,忙赔笑道:“姑娘说得对,是我想左了。”

    “吴大娘,你再稍稍地查查,除了李氏还有谁在散布这谣言。”宝钗又说道。

    吴大娘不敢怠慢,忙应了下来。薛太太看看没什么事情了,就让她回去了。

    吴大娘出韶华院,只见李氏耷拉着脑袋跪在不远处的大道上,旁边的丫鬟婆子正对着她或是鄙夷或是嘲讽地指点着,老脸一红,忙转身离开了。

    姜嬷嬷看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少,估摸也差不多了,才示意一旁大婆子拖李氏拖回了韶华院。薛太太并没有露面,迎柳陪着宝钗在偏厅里见她。

    “说吧,是谁指使你的?”迎柳恨恨地瞪着她,这个人差点就害了她嫂子一家。

    经过这番变故,李氏才知道自己被人耍了,心里早就把那人恨透,见到迎柳问,把知道的全部说了出来,原来是昨天下午,她去串门子,意外地听到说,薛家的白掌柜偷走了仓库里的蚕丝,这批宫里的货不能如期上交,薛家估计要被抄家了。她不辨真伪,盲目就相信了,忙通知娘家人避祸,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就散布了出来。

    迎柳不屑地撇撇嘴,“既然昨晚就知道了,那吴大娘为什么刚刚才知道?”

    李氏一边抹眼泪一边后悔地答道:“前些天婆婆因为随安的事情有点恼我,我本想今天再跟她说,先让她着急会,然后对我另眼相看。”

    “你是听谁说的?”真没见过这么蠢笨、自以为是的人。

    “是钱家的媳妇。”怕迎柳不清楚,又补充说:“是大老爷身边的一个管事的姐姐,她儿子在四老爷家当差。”

    迎柳看着宝钗,见她没有表示,让婆子拖了下去,“姑娘,要不要再查查钱家的媳妇。”

    宝钗摇摇头,“不用了,这个李氏就革了她的差事,撵她回去吧。”这件事情四叔插手了,那么蚕丝的事情应该就是他做的了。

    “姑娘,太太让你过去吃饭,大爷刚打发人过来说,要陪福管事吃饭,就不过来了。”文来恭敬地说道。

    宝钗点点头,经过这两天的事情,家里的丫鬟婆子对她的态度变得更加的恭敬了,其中也包括了薛太太身边的伺候的人。

    宝钗在韶华院吃了午饭,跟姜嬷嬷提了提要打发刘嬷嬷回去的事情。

    姜嬷嬷了解刘嬷嬷的脾性,知道她迟早有这一天,没有任何的讶异。

    宝钗见没事就回了芷兰院。

    “姑娘,刚刚刘嬷嬷过来,说家里有急事要回去,想辞了这份差事,还想去韶华院找太太要契书。”看到宝钗回来,水蓝忙回禀道,“文采姐姐去找你的时候,把刘嬷嬷的事情大概跟我讲了下,我就做主把她的契书还给她了。”

    “嗯。”宝钗点点头,估计她是听到了府里的流言,怕殃及池鱼才这么急切地要契书走人的吧。

    水蓝看到宝钗没有生气,又说:“我见嬷嬷这么急,怕耽误了她的行程,没来得及把姑娘准备的礼物给她。”

    宝钗笑了起来,“没来得及就算了,谁让她走得那么匆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