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二章 两岁娃顽皮治愈己病 七岁童逞能竟成神医(3)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二章 两岁娃顽皮治愈己病 七岁童逞能竟成神医(3)

    和郝小宝要好的还有一位同窗叫冯玉山,他也是蕲州城里的富家子弟。他聪明好学,但比起李时珍来却总是相差那么一点点。于是他明里暗里用功和李时珍比试。一天,冯玉山在课堂读书时突患小儿惊风症,先是抽搐,之后便昏迷过去。课堂里的同窗们都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此时,老师不在,谁去请郎中?只见李时珍几步奔向课堂的后面,打开平日里放麻油灯的柜子,从里面取出一盏麻油灯,又取出灯旁的油碗,用灯芯蘸了些麻油,将灯芯点着,轻轻俯到冯玉山的身边。李时珍小心翼翼地用灯火对准冯玉山的太阳穴处慢慢地焠烤,在他太阳穴周围来回移动着,就像一位娴熟的行医之人在为病人疗伤。在场的同窗们都被这奇特的场景震惊了,他们没有见过这样治病的方法。不一会儿,冯玉山真的醒来了。他晃了晃头,又用手揉了揉头顶和太阳穴,从木椅上坐起来,像是刚刚睡了一觉似的。

    这件事传到了顾日岩耳中,作为老师的顾日岩也被李时珍这种紧急状况中的聪明才智所感动。一个七岁的孩子,从没学过行医用药,就算是受家父熏陶,到底也只是耳濡目染而已。但他能临危不惧,临危不乱,胆大心细,遇事不慌,听过了就敢用,用过了就有效。这等胆量和智慧是一个成年人都很少具备的。这孩子看来是个奇才呢。顾日岩把这事和老父亲讲了,顾老先生听后非要见见这个孩子,说这样的孩子应当好好地教授于他,让他将来成为国家之栋梁。

    李时珍记不清是怎样被老师带着走进顾老先生的书房的。在那间书房里,他见到了许多从没见过的书籍。顾老先生身着蓝色长袍,长袍的四周镶有金丝绣边,十分雍容雅致,一副平易近人的姿态。老先生平日很少讲话,今日却说了很多。他告诫李时珍,儒医相通,相辅相成。学儒学医是一回事也是两回事,学什么都要有真心诚心,持之以恒才是桥和船,学海无涯皆是苦,苦到尽头甘才来。李时珍垂手侍立,听着老先生的教诲。顾日岩也在一旁少言寡语,和李时珍一起听着,没敢插一句话。

    在学堂里,他们读《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神童诗》,读《朱子家训》《太公家教》《教童子法》,读《童蒙须知》《小学》,读四书五经。那是没完没了的读书和吟唱,在这种朗朗的腔调之中,李时珍和郝小宝、冯玉山等都成了好朋友。

    花开花落,春去春来,一晃就过去了两三个年头。

    一天放学,冯玉山拉李时珍到雨湖边去玩,坐在一棵老树下。冯玉山说他不想回家。李时珍问他为什么,冯玉山开始吞吞吐吐,在李时珍的追问下,他才说出实情。原来,冯玉山的爹是一位茶商,常年在外面为生意奔波,顾及不到家里的琐事。冯夫人生有三个儿子,长子二十三岁,次子二十岁,三子十七岁,他们都不是读书的材料。冯玉山的娘是后嫁到冯家的,便给冯家做了妾,总是受到冯夫人的冷眼。冯家的大少爷整日在外面偷鸡摸狗,嫖赌成性,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二少爷则爱玩花鸟鱼虫,不务正业,俨然一个公子哥。而三少爷从小就泡在药罐里,体弱多病,没大出息。这三人都怕将来有一天冯玉山会成为冯家的继承人。所以,他们处处给这位姨娘和弟弟出难题,下绊子。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大少爷在外又赌输了白银百两,他不敢找冯老爷和夫人要,硬是抢走了姨娘的金簪去抵债。冯玉山的娘到冯夫人那里去告状,这位夫人却怨姨娘的金簪没有放好,说她当妈的管不了这些,让姨娘去告老爷去。玉山娘气得浑身哆嗦,说家里的孩子做什么是小事,做娘的不管不问才是大事。转身回到自己的院子,躺在床上哭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