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八章 奸商遇国难机关算尽 绣女闻惊雷误吞绣针(7)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八章 奸商遇国难机关算尽 绣女闻惊雷误吞绣针(7)

    娄知府说,要说这水灾的治理是下官所为,但这疫情的医治却非下官也,而是蕲州的行医之人李时珍。吴巡抚问,是十年前为我治病的那位李秀才吗?娄知府说,就是他。如今,他经过十年的学医和历练,已经学成,能治病救人了。这次蕲州的霍乱,就是他用最简单的方法就地取材,近水解近渴,才控制住的。

    吴巡抚问李时珍所用何药,娄知府说,要说这用药之事,李时珍可是天下最聪明的行医之人。当时,霍乱横行,病者千万,李时珍只用一味艾叶就医好了众人的病疾。接着,娄知府就一五一十地向巡抚大人讲起李时珍如何采药治病的经过。吴巡抚听得入神。听罢,他不禁连连赞叹,称李时珍是一代奇医。吴巡抚说,当年,这李时珍给我治病来时,我就发现这秀才不同凡响,是一奇才也。日后我会向朝廷和王府举荐他的。

    娄知府又和巡抚大人提起名医孙家传之事。娄知府说,此人傲气十足,不可一世,紧急关头一走了之,把蕲州几万百姓之病疾置之脑后,简直没有医德,像一狂妄之徒。吴巡抚点头,说日后他会狠狠惩罚于他。吴巡抚还说,这孙家传也是纨绔子弟,虽医术高超,但毛病很多,此时正经历着麻烦事呢。

    原来,这孙家传今年春天经常出没烟花柳巷,在春水楼上结识了一位烟花女子,名叫香桃。这香桃原是武昌城里宁三爷包下的,和孙家传好上时,宁三爷不知,宁还在今年初夏花五千两银子为香桃赎了身的。日后,宁三爷听说香桃和孙家传的好事,暴跳如雷,说他要报复香桃和孙家传二人。香桃吓得一夜之间闻风而逃,不知逃到何处。第二天,听说这孙家传又追香桃去了。吴巡抚说,他俩跑了,但这宁三爷决不罢休,说坚决要追到底的。这宁三爷可是远近闻名的恶人,有钱也有人,从没有受过这等耍弄和奚落,这日后还不知要发生什么事呢!

    这天,吴巡抚在家设宴款待娄知府,饮酒至月圆时分……

    回到蕲州,娄知府就差人把李时珍找来,说他要为李时珍立一块功德碑,就立在蕲州城东门前。他要让蕲州百姓世代都铭记李时珍的功劳。李时珍听罢,吓得连连摆手,说此事万万不妥,时珍乃一介草医,为乡邻故里做一点小事,乃是本分,不可再提。

    水灾过去,凶恶的瘟神也被送走了,蕲州的秋天姗姗而来,蕲州城里城外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是,瓦硝坝却热闹起来,李时珍的名字被人们传来传去,家喻户晓了。

    李时珍始终被人们称为医生,却从没有人称他郎中。久而久之,这称呼就叫响了,传遍了四面八方。李时珍对这种称呼也觉得蹊跷,这是太医院里的一种称呼,怎么早早就属于他了?

    蕲州水灾之后,远近十里八里的人们大凡有病都来找他看,人们不惜走上一两个时辰,哪怕是走出一身汗水,走得精疲力竭,也要来找李时珍的。瓦硝坝一时间成了一个知名的胜地。

    李时珍每天从早到晚地接待着四方的病人,忙得手脚闲不住。从读书十年的第一天起,他没有想到就这样简单地做上了医生。家中为了他行医,还特意为他腾出了一间房子,为他诊脉开方之用。李时珍就这样开始名副其实地行医了。

    一天午后,布商温大江和夫人带着一女子来到瓦硝坝李时珍家,请李时珍为其诊治。这女子是温大江的妻妹,姓田,名巧巧,年方十七,生得弯眉秀眼,桃腮杏唇,走起路来迎风摆柳的,活脱脱一个仙女。温夫人向李时珍说,她娘家在东边的田家庄,离蕲州城只有十里。那庄子是一块风水宝地,男人们在家编席子,女人们在家刺绣,整日里缝花绣朵的,好不快乐。她妹妹巧巧待字闺中,更是远近闻名的绣女,两只巧手天下无双。她绣的龙翻云便能下雨,绣的凤展翅便能落在梧桐树上。她从小绣花时就养成一手法,手中同时捏着两三颗根针,针上都穿好不同颜色的丝线。她使的针线是很讲究的,比如绣凤,大针绣身,中针绣头,小针绣眉眼。她绣花还有个习惯,常常把那绣针含在嘴边,用哪根再用手去取。不料,那一天天气不好,窗**沉着脸,风也一阵比一阵猛烈,越刮天越暗。突然,天上打起一串响雷,震天动地的,像要把地劈个口子。眨眼工夫,一个火球似的东西从天而落,直奔她家的窗户而来,这巧巧一个战栗,正巧把嘴张开,那最小的绣花针就这样被吞进腹中。谁知,那火球并没有进窗,而是从窗前一闪,不知又去了什么地方。巧巧吓得不得了,喊来家人,力求帮她把那绣针取出,但是无济于事。那针不知在腹中何处,如何找得到?巧巧吓昏了头,待天气闹过之后,就来到姐姐家中,让姐姐帮忙找个好医生想办法医治。温夫人说,她当时也是急得团团转,猛然想起了李时珍。在她的眼中,李时珍就是一位神医,没有治不了的病,想必这吞针之病也是如此吧。于是,他们就急匆匆地赶来了。温夫人说,他们求李医生把这针取出来,若取出了绣针,李时珍就是她妹妹的救命恩人,她们全家上下将终生不忘其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