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十四章 前门下时珍打假遇险 京城里乐善戏说为官(5)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十四章 前门下时珍打假遇险 京城里乐善戏说为官(5)

    李时珍问马大人这几年来在京城的官场上可好?马乐善说,还好,就是太累了。李时珍问,这做官不就是翻翻案卷拍拍惊堂木,谈何累字?马乐善一眨眼又一撇嘴儿说,这你就不懂了,做官不同于行医治病之事,做官是最最伤脑筋的事,也是最最可笑的事,做官的人都是看别人脸色行事的。

    李时珍听得新鲜,睁大一双好奇的眼睛。马乐善继续说,做官是有诀窍的,做官用的是一张嘴,做官就要会说,天下的官十有八九都是说成的,而不是干成的。李时珍问,那光说不干的官能做长久吗?马乐善说,那才做长久了,做官是说官而不是干官,干官的都得累死,而说官的都活得很轻松而滋润,还能步步高升,这可是天大的诀窍呢。

    李时珍第一次听到这种高论,心里好不舒服,他万万也没有想到,这为官之道还有这多讲究,还有这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问马大人,天下的官都这样做的吗?马乐善说,差不多,或多或少都是的。李时珍又问,都用嘴儿做官,那谁去干事呢?马乐善笑了,神秘兮兮地说,那干事的不是做官的,做官的光靠干实事也坐不稳,两者不是一码事。李时珍叹了口气,说既是这样,那天子把这些官都换了不就行了?

    马乐善听后竟哈哈大笑起来,他拍着李时珍的肩膀说,换了,说着轻巧,天下的官多如牛毛,那天子换得过来吗?都换了,天子找谁去发号施令?再者,你换了这些人,新用的那些人把官做稳了之后,还是那个样子,还是光说不干,那天子总不能把这些官三天一换,五天一轮吧。还有,总这样换来换去,天子的宝座还坐得稳吗?如此说来,天子更是不好做的,更是绞尽脑汁、费尽口舌。天底下的官都是一般模样。

    李时珍听得入神入境,马乐善的话着实让他开了眼界,心中另有一番滋味。他望着马大人那张喋喋不休的嘴,忍不住戏谑道,盘古开天地,女娲来造人,女娲给每人的脸上都捏了一张嘴,这张嘴有大有小有薄有厚有巧有拙,怎么那巧嘴巴都让当官的赶上了呢?马乐善把身子向椅子里面靠了靠,呷了口清茶说,贤弟此言有理。愚兄倒不是说那巧嘴的都能当官,而是当官的必须练就一张巧嘴。你想,这话是从人嘴里说出的,一句话就有十种说法、百种说法,要说得让人家爱听,让上司爱听,让管着你的官爱听,让比你官大的官爱听,这可不是容易的事。就说我之前的那位通政使吧,堂堂的正三品朝廷命官,见了上司却是狗颠**槌儿的,话说得像抹上了**,甜得人能把嗓子齁肿了,能齁得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这也是做官的本事啊!

    李时珍惊奇地问道,天下还真有这等做官人?不知这等人是怎样把话都抹上**的?

    马乐善说,此人其实就是一个马屁精,他拍的马屁可称是天下第一。我还没有见过比他还会拍的人呢。

    李时珍就想听听那人是如何拍马屁的,便问马大人,这拍马屁里还有什么学问吗?

    马乐善说,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那位通政使曾对我言传身教,向我传授这里的诀窍。他说为官之道都要拍马屁的,只不过有人会拍,有人不会拍而已。拍马屁是一种学识,比写八股文还要难些。这里有很多是临场发挥的东西,那要看你个人的口才和修养了。

    马乐善对李时珍说,我那通政使大人曾对我说,这拍马屁是做官的人必须要学会的东西,非但要学会,还要学好。马屁是不可愣拍的,拍愣了还会拍在马蹄子上,拍砸了。马屁要拍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拍马屁有小拍、中拍、大拍、特拍、狂拍种种,有私下拍和公众拍种种,拍者要随机应变,见机而行,善于抓彩儿,这样才能拍得在行、拍得巧妙、拍得精彩,拍得有文化、有品位、有力度,拍得行云流水、一泻千里,拍得光芒四射、惊心动魄,才能把那些官爷们拍得心花怒放,飘飘然如同腾云驾雾一般。马乐善说,那位通政使说的是拍马屁的方法,说这是很难学会的,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