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邂逅相遇改前程 113 苦思冥想改日期

目录:美人官场斡旋:基层女干部| 作者:木三| 类别:其他类型

    113

    苦思冥想改日期(解禁)

    清早,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大娘怒气冲冲来到计划生育办公室,边哭边喊地说:“我要找新来的徐镇长,我要喊冤!为什么要把我的孙子刮掉?我媳妇都快二十五了,怎么就还不能生娃子呢?你们这讲的是哪门子道理?”

    郭主任忙迎上来说:“徐镇长一早就到教育组开会去了。你找镇长也没用,不符合‘三九合一’,就是不能生。大娘,这不是我们制定的政策,全县、全省……哎,怎么跟您说呢?到哪都是一样的。”

    老大娘朝郭主任看了看,摇了摇头说:“你说了不算,我要找你当官的说话。我就问她,二十五岁的女人,能不能生孩子?”

    郭主任说:“您找她,也要按政策办事,她也不敢违反政策呀,谁叫您不按规定拿证的?”

    老大娘认识郭主任,全镇的妇女都认识郭主任,都知道她懂政策,办事认真。大娘不想与她多说,就说:“我今天不是来找你的,我找你们当官的。”说着转身就走,临出门时她又说:“我媳妇非生不可,拼了我这条老命也要保住我孙子,看哪个不讲天地良心的,敢说我的媳妇不能生孩子!我明天还要来找她的!”

    郭主任知道老大娘还会来找徐镇长,连她也觉得,老大娘媳妇的情况比较特殊。大娘的媳妇年龄已经快满二十五了,显然她的生育“年龄”达到了,领取“结婚证”的时间也达到了,只是在领取结婚证后两个月才拿“准生证”。比“准生证”上要提前两个多月生。

    这是典型的“三九”不合。按照有关规定大娘的媳妇属于坚决刮掉的对象。否则,就要影响全镇计划生育指标,镇里的计划生育工作年底就有关进“笼子”的危险,最后要影响到镇里的两个文明结账。

    郭主任虽然心里很同情这位老大娘的媳妇,但生育要符合“三九合一”这是硬性规定,同情也没办法。

    大娘前脚走,村里妇女主任后脚就进了郭主任办公室。对她说:“郭主任,你也看到了,这工作难度实在太大了,昨夜我在大娘家做了大半夜工作,大娘死活不让媳妇到医院。我们又不敢强行把她绑到医院吧,她的情况确实特殊,能不能想想办法?”

    郭主任说:“这有什么办法可想?不符合规定,一律处理。”

    村妇女主任为难地说:“我自己都不好再进大娘的家了。”

    下午,郭主任到梅香办公室,汇报了大娘媳妇的有关情况,建议地说:“大娘的媳妇要赶快处理了,否则,月份越来越重,处理起来更麻烦。”

    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梅香听说后,第一反应是这个妇女不应该刮宫引产。在农村,二十五岁生小孩年龄就算偏大了,尤其还是第一胎!

    梅香想:按情理这个小孩是能生的,但按照计划生育的有关规定,这个小孩又是绝对不能生。如果生了,全镇的计划生育工作年底要受到批评,在县里结不了账,而且还会影响到镇党委书记的提拔……

    梅香本可以很原则地对郭主任说,要她一切按照政策办,她的领导任务也就完成了。郭主任自然会听从她的指挥,严格按政策办事。可是,梅香没有这么指挥,她感觉到,这件事情不能这样简单处理。

    但这是梅香到乡镇来的第一次剃头,没想到就遇到了一个络腮胡。她一时也不知是应该按情理办事还是应该按政策办事?迷惑中,她对郭主任说:“你辛苦一下,把这86个计生对象分类,看有多少是生育不到年龄或者是领取结婚证、准生证不到九个月的。”

    郭主任望着她,心里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一个和尚一本经,徐镇长要这个分类干什么,不管是违反了那一个“九”反正都是个“不准生”?你说一句不“准生”不就完事了?后面的事情我们来做呀,还分什么类?但领导发话,郭主任不得不服从,只好说:“这个分类倒是很简单,只是分类了,还是要执行引产的引产、刮宫的刮宫。”

    梅香笑着说:“你辛苦一下,先分出来再说。”

    郭主任很快将分类的明细递到了徐镇长手中。全镇有15个不到生育年龄,有17个领了“结婚证”而没有领“准生证”,有54个是既领了“结婚证”也领了“准生证”,但“预产期”没有达到“九个月”。

    面对这种局面梅香不知所措,就像当年思考自修论文大纲一样分析这不同类型应该作出怎样的不同处理。

    晚上,她看着这86个对象的名单,想像着每个妇女的模样。她想:那86个对象中,15个不到生育年龄的没有半点疑问,那是坚决要刮宫引产的,这15个对象是典型的早婚早育,他们既违反了国家的婚姻法又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还缩短了人口出生周期,那是人口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应该严肃处理。

    可是,另外71个对象,梅香觉得比较难办。难就难在如果按政策硬行处理又实在是不合情理。就说那个老大娘的媳妇,已经二十五岁了,又是个头胎,只是“准生证”迟办了两个月,像这种情况要作强行引产吗?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她意识到,这里面好像有些问题,但问题在哪里呢?她一下子也说不明白。她深知,计划生育是国策含糊不得,她就这样翻来覆去的一整夜没有合眼。

    这些农民为什么要结了婚而不拿结婚证呢,其实她也知道,农民的习惯,是以请客摆酒席来证明自己结婚了。反之,即使你拿了结婚证人们也不承认你结婚。这是农村的传统习惯,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在农村人人都这么认为的。我们做工作落实政策,也要结合当地民情啊。她想,应该对农民加强婚姻法教育,不拿结婚证的婚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蓦地,她心里一亮,有了,有了!等上班与郭主任商量后再说。

    大清早梅香就等在计生办,她十分迫切地想和郭主任讨论昨夜她思考了大半夜的问题。离上班还差半个多小时,她等不及了,打电话把郭主任叫来了。

    郭主任笑着说:“我还没吃早点哩,什么事,这么急?”

    梅香这才想起自己也没吃早点,就说:“走,我今天接请你。”

    她们找了一家面馆,走到一个角落还没坐下,梅香急急地说:“你看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将符合生育年龄的那71个对象,把她们的生育证和结婚证全部更改为符合‘三九合一’政策,他们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生了?”

    “改三证?”郭主任像听到一声炸雷地惊问。

    “嗯,上面即使来检查,我们也说得清楚,反正她们的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都达到了,只是不懂得要‘三九合一’才没有及时拿‘准生证’。这应该是我们宣传政策的力度不够,上面发现了,我们把责任承担过来,这比括掉几十个无辜的小生命强吧?”梅香振振有词地说。

    郭主任看了看端面条来的服务员,朝梅香眨了眨眼,示意要她不要在这地方谈计划生育工作。

    梅香明白了,端起面条就吃。一边吃一边还说:“我想应该是可以的。”

    她们快快回到办公室。梅香便说:“应该让每一对结婚夫妇都熟知‘三九合一’的有关规定,以后要强调发结婚证就同时给发准生证。这样‘三九合一’的问题就很好统一了。这次就采取改三证的办法,你说行不行?”梅香企盼着郭主任的回答。

    郭主任睁大双眼说:“这怎么能行?按政策肯定是行不通的!你没看到,‘能引的引出来,能流的流出来,坚决不能生下来,’‘结贫穷的扎,上致富的环,’‘宁肯血流成河,绝不超生一个,’‘一人超生,全村结扎’的标语?这是绝对不能含糊的。”她看到徐镇长认真在听她说话,越发显得内行地说:“我干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十多年了,只要不符合‘三九合一’政策,全部按规定办事,当刮宫的刮宫,当引产的引产,从来没有商量,否则,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就要挂黄牌。”

    梅香听她这么说,问:“照你这么说,你们每年都发现类似情况?”

    “是啊,我们年年月月天天就做这些事。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要改生育证和结婚证的,如果能这样改,我们计划生育工作量不就小多了?”郭主任笑着回答。

    梅香若有所思地说:“怎么不行,为什么不能实事求是呢?只要达到结婚年龄又达到了生育年龄,我们就可以给他们更改“准生证”和“结婚证”时间。”

    郭主任肯定地说:“不行,这绝对不行,这让上面查出来,还得了?会全县通报的。”

    梅香坚持说:“说真的,有些造成‘三九’不符的原因还在于我们服务不周到,既然是服务方面出了问题为什么要老百姓承担责任?我觉得改‘三证’应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制度不是目标本身,‘三九合一’的真正含意是杜绝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真正目的是防止人口的迅速膨胀。我们通过这次改‘三证’教育全镇的大龄青年和育龄妇女,提高他们对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认识。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是为了惩罚群众。”

    郭主任说:“达到目的的方法,就是要括掉、引产掉那些不符合‘三证’的,其他办法是不起作用的。”

    没等郭主任说完,梅香又说:“我们通过更改大量的结婚证和生育证,既做了政策宣传又教育了群众,还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牺牲’。你想想,不改‘三证’那71个对象全都要刮宫引产,那些孩子是可以出生的啊!再说,这些怀孕妇女已经跑得不见人影,不知躲到哪儿去了。我们要是改了那上面的日期就可以保住那71个孩子正常出生了啊。”

    郭主任听了她的话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梅香看郭主任不发表意见又说:“如果我们不灵活掌握政策,在被处罚的对象里就有二十五岁生头胎都要做流产的,这连我们自己都想不通,怎么去作别人的思想工作?我看从工作的实际出发,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这有什么不好?”

    郭主任听她这么说,心里也觉得她说得有些道理,只是这改‘三证’是件大事,以前是从来没有人这么处理过,如果有人告状,徐镇长是要承担责任的。她说:“你同情他们这我知道,而且对我们的工作也很有利,但如果上面发现了怎么办?到时候责任全归你,说不定还会影响到你的政治前途,知道吧?你自己还是好好地想想。你是我的直接领导,工作上我完全听你的。”

    梅香认真地说:“这不是同情的问题,同情心不能代表原则,这是我们在执行政策中如何灵活运用政策的问题。我已经想好,原则问题绝对不放松,不放过一个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的,改‘三证’的事我负全部责任。你通知全镇村妇女主任,今天下午召开镇计划生育专题会议。”

    梅香居然想到要与那几十个计划生育对象一一见面。郭主任心里嘀咕:哼,她真是不知这难度有多大,想和这些人见面要跑几百里路哩。没办法,她是领导,只好跟着跑罗。

    梅香知道与对象见面的难度,但她乐呵呵地带着郭主任、计生干事和民政办公室主任,骑着自行车来回穿行在各个村、组之中。

    梅香说:“我们先到那位上访老大娘的家里去。”

    大娘正在猪圈喂猪,看到她们,大娘先是一阵惊慌,心想,这下坏了,媳妇昨天恰巧回来拿换洗的衣服,要是被他们捉住,只怕肚中的孩子真是难保了。情急之中大娘自己给自己壮胆,索性放下手中的活,撒泼地大声说:“你们来干什么?吃饭没事做,一天到晚盯着别人肚子,不管你们怎么样,就是把我这老婆子拉去坐牢我媳妇也要生。”

    大娘的媳妇听到婆婆的话,知道是计划生育干部来找她了,慌忙地蹑手蹑脚地从家里往外溜走。梅香看到一妇女从前门溜走,会心地笑了笑,知道刚才大娘大声说话,是故意给前面屋子里的儿媳妇报信。梅香并没有叫住那媳妇,而是走到大娘身边笑呵呵地端起猪食盆,给猪子喂起食来。她转过头笑着说:“大娘,您别生气,谁说不让您媳妇生啦,我们今天是特意来告诉您,您媳妇可以生,可以光明正大的生,不需要到外面去躲避了。”

    老大娘睁大眼睛看着梅香疑惑地问:“真的,可以生?”

    郭主任连忙说:“是真的,大妈,她就是你要找的徐镇长,会骗您?只要把您媳妇的生育证拿出来我们给她换上一个新证,把日期提前两个月就行了。”

    大娘望望这个,看看那个,将信将疑地说:“可以生了?”一时间老大娘一头雾水,她真有一点当心这是不是干部做工作的“策略”。以前村干部就是用各种方法把孕妇弄到医院去的。可是今天他们没有向自己要媳妇只是要‘三证’,管他呢,是你们自己说可以生,要改日期就让你们改去,只是拿一个本子又不是拿媳妇给他们。老大娘心里这样想着也就面带微笑说:“你们等着,我去拿证来给你们。”

    郭主任接过大娘手中的证件,说:“您媳妇结婚年龄达到了,生育年龄也达到了,只是你媳妇的准生证办迟了两个月,我们现在是来帮她改准生证上面的日期的。县计划生育领导到时候还会来检查的,改了日期就不怕县里来检查了,您可千万不要对来检查的人说换过‘三证’的事。”

    这时大娘有点听明白了,于是高兴地说:“我知道,我不说换证的事。我就说哩,怎么干部就不让我们生孩子哩。”

    梅香笑着说:“大娘,不是干部不准生孩子,是您没弄明白有关政策,您看,总不能让十五六岁的孩子结婚生孩子吧,凡是都有一定的规矩,我们要按有关政策办事。今后我们还要聘请您当我们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员哩。”

    大娘感激地连连点头说:“好好好!我一定宣传,一定当你们的宣传员。”大娘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笑呵呵地说:“你们难得到我家来一次,今天一定在我这儿吃饭了再走。”说着,把梅香她们从猪圈里带到了正屋里。

    郭主任正要开口,梅香却说:“好啊,您菜园在哪?我们自己去看看摘什么菜。”梅香是真想在大娘家吃饭,她还有好多话要请教大娘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