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4章 :五县之祸

目录:重兴大宋| 作者:徐奇葩| 类别:都市言情

    西元1299年秋,北条时宗以国家摄政王的名义对日本政府控制区内的日本百姓下发了告示,阐述了在宋国上校周文质的指挥下宋日联军以大无畏的精神力克蒙古大将哲别之强敌,彻底歼灭三万余蒙古欲孽以及六万长崎伪军,蒙古人在九州的侵犯至此被勇敢的两国将士彻底击败了。/顶/点/小说 .OM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次哲别之乱给九州日本百姓造成数十万人因为战乱死亡,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战后整个九州地区除了北九州和福冈地区有宋日联军驻扎之外其他县城基本上十室九空,日本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计,日本的各种战略储备几近枯竭。

    不过对于日本政府和百姓来说长崎的收复对他们来说总归还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因为日本政府接下来就可以专心对付北方的张弘范了,虽然菊池武房战死了但是作为九州地区军政总督的竹崎季长还是对宋军表现出的高素质作战素养非常推崇,积极向北条时宗建议日本在军事方面应该向宋**方好好学习。

    而日本百姓也相信有强大的大宋帝国为日本做支撑一定能够早日战胜北方逆贼,早日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他们这些幸存下来的老百姓早日恢复平静的生活,毕竟战争期间最痛苦的还是底层老百姓。

    现在就连北条时宗也被宋军如此迅速的就解放了长崎县而感到惊讶,不但就地全歼了包括哲别本人在内的所有蒙古人,还把向着蒙古人的伪军也全部歼灭,这可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最多也就是战胜哲别,把他们赶出日本去。

    要知道单单这几万哲别率领的蒙古人可是牵扯了大半个日本国的兵力,由于北方的张弘范一直对京都保持着军事威胁,这让本州的日军大部分都集中在新泻县和福岛县一带警戒,

    再加上九州一直都处在战乱状态导致九州本地的征兵一直都没有办法完成,逼不得已只得从本州南部抽调民壮冲抵军队,而九州总督竹崎季长费尽了所有办法才把哲别的势力压缩到长崎一带,甚至调动了菊池武房等日本悍将去攻打长崎,在面对意在坚守的哲别所有日本将领都拿他没办法的,就是如此悍匪在宋国人面前根本就经不起折腾两下就被全歼了,现在看来有必要提醒张弘范了,如果想要避免哲别的老路乘早投降应该是最好的出路了。

    想到这里北条时宗让人通知竹崎季长把哲别的人头直接送给张弘范,只要张弘范看到哲别的人头就应该自己自己的意思了,那么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就看张弘范的了。

    北条时宗安排完这些事情之后越想越开心,如此一来强大的蒙古人不存在了,而宋国人目前还是非常紧密的联盟关系,现在整个日本周边就连高丽已经被宋国吞并了,能和日本差不多的也就剩下了琉球王国了,既然琉球王国能够和宋国相处的如此融洽那么日本应该也可以,大不了在以后各个方面都保持着宋国人的步伐不就好了?

    竹崎季长奏折在结尾处向北条时宗请求,由于九州地区久经战乱导致九州地区日本百姓数量锐减,以前很紧张的土地资源现在不但很多土地荒芜着不说还有劳作的基本上都是妇女,根本就看不到男丁了。

    如果本州需要从九州抽调兵力参加收复北九州地区的战斗,那么九州地区就没有人手来负责安保工作了,而他这个九州总督充其量也就是个没有治下百姓的光杆总督了,他最后希望北条时宗能够出面和宋国协商一下让这次参战的这一万宋国士兵暂时不要撤走,留下来帮忙九州的安保工作否则九州岛真的无人可用了。

    看完竹崎季长的奏折之后愁容又再一次爬上了北条时宗的眉头,是啊!九州是收复回来了但是摆在面前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人了,没有百姓那就意味着没有兵源,没有兵源何谈征战张弘范收复北九州?虽然宋国人这次在长崎之战给了日本很大的帮助,但是宋国人毕竟不是日本人,说到底这些人都是外族,而且还是实力强大到恐怖的宋国。

    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只要现在宋国人不提出撤军自己根本就不敢单方面提出让宋**队回国这种话,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养着好了,不就是浪费点粮食嘛,一万人的口粮现在的日本还是能出得起。

    所以竹崎季长的提议被北条时宗批准了,数日之后北条时宗的旨意就传递到了福冈的宋**方大营,经摄政王与宋国使者郑复初商议后决定,宋国一万远征军暂由周文质率领继续驻扎在福冈大营,编号为宋国驻日协防军,帮助日本国负责九州地区安防工作。

    另外竹崎季长将九州的日本驻军悉数北调至京都,休整后将要参与收复北本州五县的战斗,将九州地区防务交给宋国驻日协防军负责,反正九州地区目前也没有多少人了,就算宋国人占着那里也没啥。

    北条时宗的心里对于大宋帝国这个庞然大物还是心存芥蒂的,于是召集政府高层的幕僚们进行闭门会议,经过商议之后也觉得目前的宋国版图已经不能用很大来形容了,简直就是巨大而宋国的人口才只有可怜的上千万,上千万人口乍一听好像很多但是分摊到宋国目前控制的巨大的领土中去,那要是均匀的分配到宋国每一个百姓的头上,那么每一个百姓都可以去当大地主了,所以摆在宋国管理者面前最头痛的问题不是土地不够大而是人口太少,相信就算宋国高层对日本窥觊已久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人口啊!所以说北条时宗有理由相信五十年之内宋国对日本不会有什么兴趣。

    而反观日本的国土只能用非常贫瘠来形容,目前的日本版图只是本州、四国和九州三个大一点的岛屿组成,而本州北部的虾夷地(也就是后世的北海道目前还没有被纳入日本政府的统治所以还不在日本的控制范围内),而就以现在日本的领土上到处都是火山而且还经常地震,如果不是日本捕鱼产业相对繁荣单凭日本那么点土地根本就没有办法养活日本的百姓。

    综上所述宋国完全没有理由对日本这个小国家下手,经过幕僚分析之后北条时宗终于对宋国放弃了警惕相信宋国是因为张弘范这个宋日共同的敌人才会协助日本的,于是就开始着手对北方的张弘范下手了,接下里北条时宗就撤回了和张弘范接触的使者。

    面对北条时宗送来哲别的首级和日本使者趾高气扬的和自己告别了就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哲别的死对张弘范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少了哲别在九州的牵制北条时宗就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对自己下手了,好在张弘范也不是毫无准备早在夺取五县之时张弘范就开始开始对自己控制区施行打压地主阶层把土地和粮食分给占比绝大多数人口的日本底层农奴的政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弘范加紧对治下百姓不但均分田地还把各个政府控制的粮仓打开,把里面的粮食分发给控制区内的百姓手里,然后还公开从底层百姓之中选拔五县百姓入伍或者当官给这些底层百姓有种张弘范就是为了解放他们这些穷苦百姓专门从异国他乡而来的形象,张弘范部派出宣传人员到处宣传张弘范带来了翻身农奴当主人的好处和当年日本政府扶持富人压榨穷人的形象做对比,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日本百姓在得到切实利益之后渐渐的站在了张弘范的这一边。

    经过张弘范部的反复宣传之后五县的日本百姓逐渐适应了张弘范这种有饭大家吃有事大家担的治理方式,让从来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五县百姓有了被人尊重的意识,他们逐渐适应和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对张弘范的个人崇拜简直就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五县百姓简直就是把他当成神一样供奉,所以五县百姓不论男女老幼全部都踊跃参加张弘范的军队,一下子使得张弘范的军队规模扩大到五十万人,基本上五县百姓全民皆兵了,就连很多日本政府安插在张弘范内部的奸细都翻然悔悟主动向张弘范坦白并宣誓效忠,一下子就把北条时宗的政府在五县之地的情报系统全部瓦解。

    张弘范也很洒脱大手一挥赦免了这些主动投诚的奸细,如此一来他在五县百姓中的光辉地位更加响亮了,因为他知道如果单凭自己和自己那几万蒙古士兵根本就不是日本政府军的对手,现在既然五县百姓对自己如此信任索性就做得更加彻底一点把自己的权力大部分进行下放,告诉自己手下的将领这次将要面对的是全力以赴的日本政府军,如果在这个时候大家还是存有私心那么将会成为五县乃至数万蒙古将士的罪人,在公开和手下将领们摊开所有事情之后,将领们也都愿意誓死守护眼前的利益。

    而张弘范和五县百姓所做的这些远在京都的北条时宗根本就不知道,还想乘着解放长崎的气势信誓旦旦的组织了十万军队向着新泻和福岛两地推进想要一举击败张弘范夺回北方五县,结果当两军交战之后一下子被张弘范不知道从哪组织出来的二十万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福岛县全部新泻县大部都落入了张弘范势力的手中了。

    当北条时宗得到十万大军惨败的消息之后大惊失色在进行反复确认之后才相信自己政府军再次失败了,连忙把藤原经资和一帮子幕僚全部召集到摄政王府连夜商议对策,商议到最后还是决定向大宋帝国求援,现在看来单凭日本政府军根本就不可能打得过张弘范了。

    张弘范打败十万日本政府军的事情很快也传到了赵昰和张默这里,身在苏州的赵昰觉得事情不妙连忙起程前往高丽釜山与这里的张默汇合还带了黄埔军校的军事教官充当参谋一起商议张弘范在日本壮大的对策。

    张弘范短短几个月发展了如此强大的力量也超出了赵昰和张默等人当初的设想,现在的日本官方已经放弃了新泻县的控制,福岛也已经完全落入张弘范的手中,栃木县和茨城县都岌岌可危,只要张弘范有足够的时间就完全有可能彻底击垮北条时宗的政府军,如果日本政府军失败了那么对宋国来说那就麻烦了。

    以目前张弘范如此短时间内就把五县日本百姓收拾的服服帖帖,那么多人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如果张弘范彻底战胜了北条时宗夺取了整个本州岛那么对宋国的威胁将会成倍的增加,所以当务之急就是不能让北条时宗的日本政府倒台否则将会给宋国带来巨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