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此为佳婿

目录: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作者:釜中囚| 类别:历史军事

    刘襄从壶口瀑布一回来,就上表言北伐之事了,可朝廷对此毫无回音。

    日子一天天过去,时间拖得越久,胜算便越低。

    他等啊等啊,就等到了正月底,九天时间都不够这帮大佬争论的吗?攻破王廷,便能让鲜卑各部彻底分裂,三个大部还是太少了,应该更混乱一些,这样才有机会把手伸进草原,解决北方边患。

    多好的事啊,还在博弈?估计又是利益分配那一套,谁拿功劳,谁占便宜,这些事不掰扯明白了,眼里只有家族利益的政客们,是不会同意的。

    刘襄真的不想再等了,可没有朝廷诏令无法调动北军,也没办法调动北境的军民,甚至连通关都做不到。安平军从渔阳出兵,要进入中部鲜卑的地盘,然后绕一大圈才能抵达弹汗山,太冒险了,后路随时被断,跟找死差不多。

    除了再次上表,他毫无办法,束手束脚的感觉,糟糕透了,这种日子,他一天都不想过。

    写完表章,命人加速送去洛阳,他准备出去巡营,顺便散散心。河里的尸体打捞得差不多了,军队已经归营,收尾的工作由皮氏县的县令接手,他会继续派人巡视河道,发现尸体立刻打捞。

    营中还有六千七百正卒,两千七百投身的民夫,以及四百多伤兵,与鲜卑交战的这些天,有三百多人战死。

    刘襄胡乱的在军营之中溜达,却不知有人在议论着他。

    袁滂正在府上训斥他的外甥:“短智小儿,无谋匹夫,瞎眼的竖子,空长岁数不长心眼的蠢物。”

    老头激动得连连咳嗽,蔡邕赶紧上前帮他顺气,嘴里小声的埋怨着:“舅父,曜卿在旁边看着呢,吾今年五十有四了……”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袁滂眼睛一瞪,怒气上涌。

    “五十四又如何?你就算八十四了,老夫照样骂你。那刘宜程年少有为,风姿俊朗,吾观察很久了,品性温润,绝非轻浮浪荡之人。如何就入不得你的眼?人家是镇北将军,堂堂县侯,怎么就配不上你家女儿了?次女有婚约,行,咱们不能失信,可昭姬都丧夫三年了,如何就不能再嫁?她是我外孙,我会害她不成?袁涣若有女儿,轮得到你?”

    “昭姬比那刘宜程大七岁,又是再嫁之身,人家怎会同意?就算看在舅父的份上,怕也不会和睦。”蔡邕是真的担心女儿的幸福,嫁去河东卫氏,婚后不协,夫丧无子,被婆家刁难,只能归宁回家,她心里已经够苦了。

    袁滂叹息一声:“昭姬已经二十有五,再耽误下去,哪里还有良缘,老夫与你还能再活几年?她又无兄弟帮衬,我们走后,她孤苦无依,可怎么活?我观刘宜程就不错,即便做妾,也要早早的嫁过去。有老夫在,必不会被轻慢,过两年生了孩儿,昭姬也就有了依靠。你个短视的蠢物,你能养她几年?”

    蔡邕沉吟片刻,喏喏的回道:“那我归家与昭姬商议一番。”

    “商议个屁,当初那卫仲道,我就不同意,你们父女观人的眼光,比瞎眼的好不了多少,就这么定了,这就派人去寻刘宜程,让他来提亲,你回去让昭姬缝制嫁衣,安心待嫁,老夫看人的眼光,错不了。”

    蔡邕被老头撵回家去了,满怀心事,也不知怎么跟牙尖嘴利的女儿诉说此事。

    “伯喈兄长不愿,父亲又何必如此。”袁涣为父亲续上口味浓厚的茶汤,这茶汤他是享受不了。

    “你若有女儿便好了,那刘宜程确是佳婿。”袁滂抿了口茶汤,不太满意滋味:“胡椒放少了。”

    “胡椒燥热,父亲还是少吃点好。”

    “吾没几日好活了,咱们陈郡袁氏人丁凋零,朝中也没剩下几个臂助,境况堪忧啊,崔烈征辟你没安好心,拒了吧。”

    袁涣低声询问:“父亲不看好崔烈?想要扶持刘宜程?吾闻那刘宜程有异志。”

    袁滂嗤笑一声:“朝堂衮衮诸公,哪个没有异志?天下要乱了,吾并非扶持刘宜程,是要你投身于他,陈郡袁氏要败落了,得换条路走,那刘宜程想北伐,此事有利社稷,可被阻于明堂,各家都有心思,没人在乎大汉。”

    他叹了口气,官场沉浮五十余载,小吏做过,三公之位也坐过,经历过好几任皇帝,他清楚的知道,天下之势难以挽回,大乱不远了。

    他指点儿子道:“刘宜程面嫩文弱,可内心强硬豪横,此子必不会久居人下,其用兵诡诈,城府深沉,心黑手狠,杀人如麻,但却是个爱惜兵卒、袒护黔首的,处世温润守礼,不爱浮华,听说为人俭朴,餐不三菜,其志不小啊。他羽翼已成,振翅不远,正是投身之时。”

    袁涣心中惊讶,这评价太高了:“父亲这般看好刘宜程?”

    袁滂点点头:“你去见见他便知道了,吾要去寻太尉张温,劝他与我一同入宫,推动这北伐之事,你这便去寻刘宜程,入他军中参赞谋划,还有,昭姬之事要用心劝说,即便为妾,也一定要嫁过去,此为重中之重。”

    “是,孩儿这便动身。”听父亲如此夸赞,袁涣特别好奇,这刘宜程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把家兵都带上,性命为重。”

    “父亲不必挂心,吾省得。”

    父子二人分头而行,不提袁滂与张温入宫劝谏灵帝刘宏,单说袁涣带领家兵晓行夜宿,于二月初六赶到了皮氏县,可大军已然不在,问过县令之后,转头便向临汾追赶。

    刘襄已经带领大军在临汾扎营,前几日袁滂和张温都来过信件,承诺会全力推动北伐之事,他为了节省时间,便提前移驻临汾,只待诏令到来就沿汾水北上。

    他的心思军中将士一清二楚,这是要杀奔鲜卑王廷,各个摩拳擦掌,期盼建功立业,没人认为会败,胜利的理由太多了,他们想不到失败的方法。

    大军扎营,士卒整训,将校齐聚中军,日日研究进兵策略。

    汉军将士沉迷在北伐功成的幻想之中,可却吓坏了白波谷里的众多盗匪。

    北军精锐啊,御龙而战的名将啊,刚刚歼灭了五万多胡人骑兵啊,怎么跑他们家门口来了?

    夭寿了,这是要凉的节奏啊。

    二十两银子少是少了点,但放到现代也是八千到一万块。

    而目前大虞朝一名普通士兵每月最多也就一两银子,一名百夫长每个月三两银子。

    也许他会收吧。

    另外,秦虎还准备给李孝坤画一张大饼,毕竟秦虎以前可有的是钱。

    现在就看他和秦安能不能熬得过今夜了。

    “小侯爷我可能不行了,我好饿,手脚都冻的僵住了。”秦安迷迷糊糊的说道。

    “小安子,小安子,坚持住,坚持住,你不能呆着,起来跑,只有这样才能活。”

    其实秦虎自己也够呛了,虽然他前生是特种战士,可这副身体不是他以前那副,他目前有的只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慢着!”

    秦虎目光犹如寒星,突然低声喊出来,刚刚距离营寨十几米处出现的一道反光,以及悉悉索索的声音,引起了他的警觉。

    凭着一名特种侦察兵的职业嗅觉,他觉得那是敌人。

    可是要不要通知李孝坤呢?

    秦虎有些犹豫,万一他要是看错了怎么办?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跟以前可是云泥之别。

    万一误报引起了夜惊或者营啸,给人抓住把柄,那就会被名正言顺的杀掉。

    “小安子,把弓箭递给我。”

    秦虎匍匐在车辕下面,低声的说道。

    可是秦安下面的一句话,吓的他差点跳起来。

    “弓箭,弓箭是何物?”

    什么,这个时代居然没有弓箭?

    秦虎左右环顾,发现车轮下面放着一根顶端削尖了的木棍,两米长,手柄处很粗,越往上越细。

    越看越像是一种武器。

    木枪,这可是炮灰兵的标志性建筑啊。

    “靠近点,再靠近点……”几个呼吸之后,秦虎已经确定了自己没有看错。

    对方可能是敌人的侦察兵,放在这年代叫做斥候,他们正试图进入营寨,进行侦查。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顺便投个毒,放个火,或者执行个斩首行动啥的。

    “一二三……”

    他和秦安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到此时,他突然跳起来,把木枪当做标枪投掷了出去。

    “噗!”

    斥候是不可能穿铠甲的,因为行动不便,所以这一枪,直接洞穿了他的胸膛。

    跟着秦虎提起属于秦安的木枪,跳出车辕,拼命的向反方向追去。

    为了情报的可靠性,斥候之间要求相互监视,不允许单独行动,所以最少是两名。

    没有几下,秦虎又把一道黑色的影子扑倒在地上。

    而后拿着木枪勒到他的脖子上,嘎巴一声脆响,那人的脑袋低垂了下来。

    “呼呼,呼呼!”秦虎大汗淋漓,差点虚脱,躺在地上大口喘气,这副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

    就说刚刚扭断敌人的脖子,放在以前只用双手就行,可刚才他还要借助木枪的力量。

    “秦安,过来,帮我搜身。”

    秦虎熟悉战场规则,他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这两个家伙身上所有的战利品收起来。

    “两把匕首,两把横刀,水准仪,七八两碎银子,两个粮食袋,斥候五方旗,水壶,两套棉衣,两个锅盔,腌肉……”

    “秦安,兄弟,快,快,快吃东西,你有救了……”

    秦虎颤抖着从粮食袋里抓了一把炒豆子塞进秦安的嘴里,而后给他灌水,又把缴获的棉衣给他穿上。

    天还没亮,秦虎赶在换班的哨兵没来之前,砍下了斥候的脑袋,拎着走进了什长的营寨,把昨天的事情禀报了一遍。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别人冒功,他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何种环境。

    “一颗人头三十两银子,你小子发财了。”

    什长名叫高达,是个身高马大,体型健壮,长着络腮胡子的壮汉。

    刚开始的时候,他根本不信,直到他看到了秦虎缴获的战利品,以及两具尸体。

    此刻他的眼神里面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神色。

    “不是我发财,是大家发财,这是咱们十个人一起的功劳。”

    新

    第二百二十七章 此为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