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978

目录:(梅花+还珠)贫贱夫妻百事哀| 作者:可爱地主婆| 类别:网游动漫

    过了两日,便又是十五月圆。

    按例,初一十五皇帝当到坤宁宫与皇后一聚。从前帝后不和的时候,这规矩便形同虚设。但如今帝后相谐,平常皇后为博贤惠的名声也没少把皇帝往别的妃嫔那里推,如此欲擒故纵,却反让皇帝心中发痒,倒是又将规矩给拾了起来。

    今夜天公作美,月色皎洁,皇后一时兴起,便嘱人月下设酒,邀皇帝赏月观花对酌。

    皇帝从前与慧贤你侬我侬的时候,倒也没少干这种吟风望月、唱和对诗的事情。可惜后来慧贤病逝魏氏当宠,虽然偶尔魏氏也会月下摆酒东施效颦,但她出身不高,虽然那几年身居高位也读了几本书,可不要说作诗了,就是皇帝偶有所得让她评论也嫌勉强。几次下来,皇帝便觉索然无味,魏氏是个擅于察颜观色的,便索性藏起拙来,不再做那等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可以说这几年来,除了皇帝微服在外偶有艳遇外,便再没有干过这等浪漫之事。

    但今日良辰美景月色缠人,素来严肃的皇后难得有兴致,皇帝自诩风流倜傥自然也不会败兴。几杯小酌下来,竟觉皇后文采颇佳,虽然对诗唱和时颇见吃力,但言谈有物点评到位,特别对皇帝所作诗句是赞了又赞,点点皆评到了点子上。

    皇帝初时惊愕,但稍一思量又觉理所当然。毕竟大清入关已过百年,自世祖皇帝起便倡导尊儒重教,皇后毕竟是满洲贵女,幼时想来也曾聘名师教导熟读诗词,会有此文采自也不足为奇。

    不过也因皇后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此时露这一手,皇帝惊叹之余又有酒增艳色,竟觉得人胜花娇,另有一番风情在心头。

    不过酒过三旬,正当皇帝心猿意马之际,皇后却忽而掉下珠泪。此等败兴之举,放在从前皇帝必然拂袖而去。可现下他色心正旺,却反觉得皇后不似从前刚强,愈加秀色可餐。

    皇帝自年轻的时候就是风流种子,此时对着皇后竟也祭出从前猎艳时的手段,神色愈见温和,将手覆在皇后手上,温声问道:“皇后这是怎么了?”

    不得不说,皇帝虽然年近五旬,可保养得极好,看上去也不过四十许,且气度雍容,自有一番成熟男子的魅力。但皇后从前甚少示弱(基本上没有过),此刻心绪绷得正紧,哪有闲心去领略皇帝的魅力。何况老夫老妻,皇后又早看透皇帝为人,又怎会为他一个温情的假象动心。

    皇后拿起帕子沾沾眼角,方才笑道:“皇上恕罪,臣妾这是想到了和婉,一时有感罢了……”

    皇帝不由大奇,他料皇后如此做态,必有所求,以其护犊子的性儿,所求之事八/九不离十是为了兰馨。他今夜心绪极佳,皇后所求但凡不过份的都准备应下,却不曾想皇后竟是为了和婉???

    皇后却是出了名的嘴快,不待皇帝再问,便犹自先盛赞起皇帝的一片拳拳爱女之心。又自陈愚昧,直道若非今日容嬷嬷返宫,她尚不知皇帝对兰馨一片用心良苦。

    皇帝初时听得一头雾水,待到皇后提起容嬷嬷方有所悟。

    容嬷嬷离宫之事皇帝也是知道的。只因和婉夫妻感情不谐,以至她抑郁成疾。皇帝虽然不满额驸德勒克偏宠蒙古侧室,但藏边初平民心不稳,又时不时有准格尔余孽骚乱,还需蒙古那边出力,现下还是多以拉拢为主,皇帝自不会为了一点儿女小事下罪于他。况且若撇开和婉身为公主的事实,皇帝身为男人,自己后宫粉黛三千,于私心里亦觉男子三妻四妾实属平常,其实对和婉的量狭善妒也颇不以为然的。

    不过和婉毕竟自幼养于宫中,也称他一声皇阿玛,又有弘昼的面子在里头,德勒克如此明目张胆的偏宠侧室,却有大不敬之嫌,若不敲打敲打,这皇家的脸面公主的尊荣往哪搁阿。以前是皇后不开窍,性狭量窄又爱斤斤计较,现下她愿意接和婉入宫休养,不管意欲何图,总也是一种姿态,皇帝还是很乐见其成的。

    但和婉毕竟是出嫁的公主,这敲打的目的达到,便也不好在宫内久住,不过小住半月便离宫返府。容嬷嬷便是那是与和婉一同出宫,美其名曰:“皇后娘娘放心不下和婉公主的身体,遣容嬷嬷暂往照料。”

    其实这也是在表明皇家的态度,容嬷嬷也不过是去当个摆设,真正去照料和婉的,还是皇后“命”和亲王福晋吴扎库氏“代”为选进来的两个老嬷嬷——打着皇后的旗号,那扯着虎皮当大旗。

    皇帝也知道容嬷嬷每隔几日就会回宫给皇后请安,估计这次又和皇后叼叼什么了吧——

    说起来皇帝从前厌恶皇后也不是没有理由的,除了他人的攻诘外,皇后也确实存在不少缺点,例如耳根子软啦、偏听偏信啦(不愧跟皇帝是夫妻)、性狭善妒啦、爱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啦……跟贤良大度的孝贤与柔情似水才情颇佳的慧贤比起来简直就是俗不可耐,自然不为皇帝所喜。但现下皇后改了不少,皇帝又换了种心境看待,竟觉得也颇有可爱可取之处。偶尔闲暇时听听竟也觉得别有趣意。皇帝自来是惜花好手,此刻正是情稠意浓,自然更不会败了皇后的谈性。

    这皇后原就是有心为之,连忙将和婉府中的事说个清楚。说起来,和婉夫妻之所以形同陌路,除了德勒克身边那个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的蒙古表妹外,也要怪和婉的性子太过绵和不自立。

    按规矩,公主召见额驸那是要记档,若公主受宠强势如和敬一般,身边的人自不敢有二话,反之,则少不了上下勾结,拿着规矩和颜面说事,把持家事大发横财。和婉初初大婚时,少年夫妻,跟德勒克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偏她身边的那几个精奇嬷嬷都是她身边的老人,深知和婉那谨慎谦和不爱惹事的性子,又精通内务府诸般陈规陋习,竟自出了蜜月便依样画葫芦屡屡拦着和婉夫妻相聚。妄想以此把持公主府,拿捏额驸。

    那德勒克身为巴林郡王世子,身份高贵心高气傲,又岂容几个奴才拿捏?身边又有个会讨他欢心的侧室,久而久之心自然就偏了,索性以此为借口不往和婉身边凑和,以致夫妻间感情冷淡每况愈下。皇后说着说着,也不免感概起来。

    “说起来和婉如今境况,虽说是那德勒克偏宠侧室所至,却也逃不脱那些个贱材兴风作浪,否则也不至闹到今日地步。”

    皇帝倒是不以为意。

    “即是如此,几个贱材,打杀了便是,家人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也正好给他人作个榜样。”到底还有几分香火情,皇帝说着也不些恨铁不成钢。“和婉的的性子也忒软了些,朕日理万机无暇顾及,弘昼身为兼理宗人府,竟日不务正业,由得几个奴才欺到和婉头上。”

    几个奴才?

    皇后暗自嗤笑,那可是当年孝贤亲自挑选赐下的精奇嬷嬷。都是她身边的老人,孙嬷嬷守着长春宫,其他得用的也分予了和敬,这些有情份在便赐给了和婉。不过皇帝说的也不无道理,若和婉有一两分争气的心思,凭着弘昼管着内务府,打声招呼换掉,皇帝还能知道不成。

    这些儿女私情,在皇帝心里也排不上事儿。虽说看不上和婉的小家子气,只是他是弘昼感情不错,看在弘昼面上,便又交待了一声:“心病还需心药医,既知根源,此事少不了还要皇后费心。”便将事情揭过不提。

    皇后等的便是皇帝这句话,当下连忙应下。

    虽说打杀几个奴才于她实在算不得事儿,但事关孝贤,又有前车之鉴,皇后也不昨不慎之又慎,就怕哪一日又让人在皇帝耳边上眼药。

    倒是隔了几日,皇帝自个心中蓦然一省。

    这在京中皇家的眼皮子底下,几个精奇嬷嬷,就打着祖宗规矩与为公主名声着想的名头,插手公主与额驸的房里事?那若是那些嫁去了蒙古的,这天高皇帝远的,又该如何?

    其实皇帝这也是想多了。这能混到精奇嬷嬷这一步的,无不是精擅趋利避害的。这公主若下嫁京中,额驸多是勋贵子弟,自然也知道皇家的规矩大过天,除了真正位高权重或是公主极端受宠的,不然为了一句“祖宗规矩、皇家颜面”便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她们扯着虎皮做大旗,自然敢百般刁难。偏那些去了蒙古的,就因着一个天高皇帝远,连公主盛年早逝者都不知凡几,她们当然更不敢有所动作,不然当场打杀,只怕都化为白骨了这京中的家人接不到信儿。

    只皇帝却不作如是想。

    他只觉自大清开国以来来,不知多少公主与宗室贵女抚往蒙古,在那里忍受风沙之苦,在那里香消玉殒。为了啥?不就是为了拉拢蒙古,不就是为了让蒙古下一代的主子流有爱新觉罗的血脉?可偏偏这些抚往蒙古的满洲贵女大多子嗣艰难,却原来这里头是这群杀才在作耗。

    只不过,皇后选在此时提起此事,却不知是否真是巧合。虽说贱奴当杀,但是祖宗规矩,蒙古又事关国策,却也是容不得皇后有所置喙的。

    只要皇帝有心,这宫中诸事自然是瞒不了他的,况且事涉兰馨,想来近来值得皇后关注的也不过她的婚事,自然三言两语就知道事因始末。便连皇后对让小太监转给傅恒的话以及内务府对待兰馨婚仪轻慢的态度也一清二楚。

    皇帝到底不是糊涂之人,如何不知兰馨所受委曲皆因那道不设公主府的口谕而起。只是君无戏言,皇帝虽然对兰馨也颇为喜爱,到底也不愿朝令夕改。只忖着从它事上补偿便也是了。

    对当日那个倡议此事之人,却深觉不满起来。

    什么体量年幼失怙,什么体验家庭温暖,那是在说皇家薄待了兰馨阿还是在说兰馨心存怨望?此等明晃晃的挑拨,只怕是以己推人罢了。

    又想到和婉之事,连带着也有些迁怒和亲王了。

    兰馨是齐王之后,又养在皇后身下,身份尊贵,纵使比不得和敬和婉,却也是他敇封的和硕公主,又岂能容臣下揣测轻慢?朕日理万机无暇顾及这些子小事也就罢了,你弘昼堂堂一个管内务府的王爷,素受朕的亲重,竟也让这种事发生在眼皮子底下,也难怪和婉受了这般委屈,你却半点不知,可见平常对差事有多不上心了。

    那可是你亲女儿阿。

    皇帝心想,平素就知道仗着皇额娘的宠爱给朕添乱,这回非得好好敲打敲打不可。说起来皇额娘年事已高精力不继,又是一味慈爱,于教养方面难免力不从心,才会一个两个都放纵得不成样子。

    幸好,朕自幼得圣祖教导,不然哪有今日。

    可怜皇后这时候还不知道,她费尽心机卖给和亲王的人情,就让皇帝这么一个敲打的决定,一下子给抵得一干二净了。

    作者有话要说:备份

    过了两日,便又是十五月圆。

    按例,初一十五皇帝当到坤宁宫与皇后一聚。从前帝后不和的时候,这规矩便形同虚设。但如今帝后相谐,平常皇后为博贤惠的名声也没少把皇帝往别的妃嫔那里推,如此欲擒故纵,却反让皇帝心中发痒,倒是又将规矩给拾了起来。

    今夜天公作美,月色皎洁,皇后一时兴起,便嘱人月下设酒,邀皇帝赏月观花对酌。

    皇帝从前与慧贤你侬我侬的时候,倒也没少干这种吟风望月、唱和对诗的事情。可惜后来慧贤病逝魏氏当宠,虽然偶尔魏氏也会月下摆酒东施效颦,但她出身不高,虽然那几年身居高位也读了几本书,可不要说作诗了,就是皇帝偶有所得让她评论也嫌勉强。几次下来,皇帝便觉索然无味,魏氏是个擅于察颜观色的,便索性藏起拙来,不再做那等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可以说这几年来,除了皇帝微服在外偶有艳遇外,便再没有干过这等浪漫之事。

    但今日良辰美景月色缠人,素来严肃的皇后难得有兴致,皇帝自诩风流倜傥自然也不会败兴。几杯小酌下来,竟觉皇后文采颇佳,虽然对诗唱和时颇见吃力,但言谈有物点评到位,特别对皇帝所作诗句是赞了又赞,点点皆评到了点子上。

    皇帝初时惊愕,但稍一思量又觉理所当然。毕竟大清入关已过百年,自世祖皇帝起便倡导尊儒重教,皇后毕竟是满洲贵女,幼时想来也曾聘名师教导熟读诗词,会有此文采自也不足为奇。

    不过也因皇后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此时露这一手,皇帝惊叹之余又有酒增艳色,竟觉得人胜花娇,另有一番风情在心头。

    不过酒过三旬,正当皇帝心猿意马之际,皇后却忽而掉下珠泪。此等败兴之举,放在从前皇帝必然拂袖而去。可现下他色心正旺,却反觉得皇后不似从前刚强,愈加秀色可餐。

    皇帝自年轻的时候就是风流种子,此时对着皇后竟也祭出从前猎艳时的手段,神色愈见温和,将手覆在皇后手上,温声问道:“皇后这是怎么了?”

    不得不说,皇帝虽然年近五旬,可保养得极好,看上去也不过四十许,且气度雍容,自有一番成熟男子的魅力。但皇后从前甚少示弱(基本上没有过),此刻心绪绷得正紧,哪有闲心去领略皇帝的魅力。何况老夫老妻,皇后又早看透皇帝为人,又怎会为他一个温情的假象动心。

    皇后拿起帕子沾沾眼角,方才笑道:“皇上恕罪,臣妾这是想到了和婉,一时有感罢了……”

    皇帝不由大奇,他料皇后如此做态,必有所求,以其护犊子的性儿,所求之事八/九不离十是为了兰馨。他今夜心绪极佳,皇后所求但凡不过份的都准备应下,却不曾想皇后竟是为了和婉???

    皇后却是出了名的嘴快,不待皇帝再问,便犹自先盛赞起皇帝的一片拳拳爱女之心。又自陈愚昧,直道若非今日容嬷嬷返宫,她尚不知皇帝对兰馨一片用心良苦。

    皇帝初时听得一头雾水,待到皇后提起容嬷嬷方有所悟。

    容嬷嬷离宫之事皇帝也是知道的。只因和婉夫妻感情不谐,以至她抑郁成疾。皇帝虽然不满额驸德勒克偏宠蒙古侧室,但藏边初平民心不稳,又时不时有准格尔余孽骚乱,还需蒙古那边出力,现下还是多以拉拢为主,皇帝自不会为了一点儿女小事下罪于他。况且若撇开和婉身为公主的事实,皇帝身为男人,自己后宫粉黛三千,于私心里亦觉男子三妻四妾实属平常,其实对和婉的量狭善妒也颇不以为然的。

    不过和婉毕竟自幼养于宫中,也称他一声皇阿玛,又有弘昼的面子在里头,德勒克如此明目张胆的偏宠侧室,却有大不敬之嫌,若不敲打敲打,这皇家的脸面公主的尊荣往哪搁阿。以前是皇后不开窍,性狭量窄又爱斤斤计较,现下她愿意接和婉入宫休养,不管意欲何图,总也是一种姿态,皇帝还是很乐见其成的。

    但和婉毕竟是出嫁的公主,这敲打的目的达到,便也不好在宫内久住,不过小住半月便离宫返府。容嬷嬷便是那是与和婉一同出宫,美其名曰:“皇后娘娘放心不下和婉公主的身体,遣容嬷嬷暂往照料。”

    其实这也是在表明皇家的态度,容嬷嬷也不过是去当个摆设,真正去照料和婉的,还是皇后“命”和亲王福晋吴扎库氏“代”为选进来的两个老嬷嬷——打着皇后的旗号,那扯着虎皮当大旗。

    皇帝也知道容嬷嬷每隔几日就会回宫给皇后请安,估计这次又和皇后叼叼什么了吧——

    说起来皇帝从前厌恶皇后也不是没有理由的,除了他人的攻诘外,皇后也确实存在不少缺点,例如耳根子软啦、偏听偏信啦(不愧跟皇帝是夫妻)、性狭善妒啦、爱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啦……跟贤良大度的孝贤与柔情似水才情颇佳的慧贤比起来简直就是俗不可耐,自然不为皇帝所喜。但现下皇后改了不少,皇帝又换了种心境看待,竟觉得也颇有可爱可取之处。偶尔闲暇时听听竟也觉得别有趣意。皇帝自来是惜花好手,此刻正是情稠意浓,自然更不会败了皇后的谈性。

    这皇后原就是有心为之,连忙将和婉府中的事说个清楚。说起来,和婉夫妻之所以形同陌路,除了德勒克身边那个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的蒙古表妹外,也要怪和婉的性子太过绵和不自立。

    按规矩,公主召见额驸那是要记档,若公主受宠强势如和敬一般,身边的人自不敢有二话,反之,则少不了上下勾结,拿着规矩和颜面说事,把持家事大发横财。和婉初初大婚时,少年夫妻,跟德勒克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偏她身边的那几个精奇嬷嬷都是她身边的老人,深知和婉那谨慎谦和不爱惹事的性子,又精通内务府诸般陈规陋习,竟自出了蜜月便依样画葫芦屡屡拦着和婉夫妻相聚。妄想以此把持公主府,拿捏额驸。

    那德勒克身为巴林郡王世子,身份高贵心高气傲,又岂容几个奴才拿捏?身边又有个会讨他欢心的侧室,久而久之心自然就偏了,索性以此为借口不往和婉身边凑和,以致夫妻间感情冷淡每况愈下。皇后说着说着,也不免感概起来。

    “说起来和婉如今境况,虽说是那德勒克偏宠侧室所至,却也逃不脱那些个贱材兴风作浪,否则也不至闹到今日地步。”

    皇帝倒是不以为意。

    “即是如此,几个贱材,打杀了便是,家人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也正好给他人作个榜样。”到底还有几分香火情,皇帝说着也不些恨铁不成钢。“和婉的的性子也忒软了些,朕日理万机无暇顾及,弘昼身为兼理宗人府,竟日不务正业,由得几个奴才欺到和婉头上。”

    几个奴才?

    皇后暗自嗤笑,那可是当年孝贤亲自挑选赐下的精奇嬷嬷。都是她身边的老人,孙嬷嬷守着长春宫,其他得用的也分予了和敬,这些有情份在便赐给了和婉。不过皇帝说的也不无道理,若和婉有一两分争气的心思,凭着弘昼管着内务府,打声招呼换掉,皇帝还能知道不成。

    这些儿女私情,在皇帝心里也排不上事儿。虽说看不上和婉的小家子气,只是他是弘昼感情不错,看在弘昼面上,便又交待了一声:“心病还需心药医,既知根源,此事少不了还要皇后费心。”便将事情揭过不提。

    皇后等的便是皇帝这句话,当下连忙应下。

    虽说打杀几个奴才于她实在算不得事儿,但事关孝贤,又有前车之鉴,皇后也不昨不慎之又慎,就怕哪一日又让人在皇帝耳边上眼药。

    倒是隔了几日,皇帝自个心中蓦然一省。

    这在京中皇家的眼皮子底下,几个精奇嬷嬷,就打着祖宗规矩与为公主名声着想的名头,插手公主与额驸的房里事?那若是那些嫁去了蒙古的,这天高皇帝远的,又该如何?

    其实皇帝这也是想多了。这能混到精奇嬷嬷这一步的,无不是精擅趋利避害的。这公主若下嫁京中,额驸多是勋贵子弟,自然也知道皇家的规矩大过天,除了真正位高权重或是公主极端受宠的,不然为了一句“祖宗规矩、皇家颜面”便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她们扯着虎皮做大旗,自然敢百般刁难。偏那些去了蒙古的,就因着一个天高皇帝远,连公主盛年早逝者都不知凡几,她们当然更不敢有所动作,不然当场打杀,只怕都化为白骨了这京中的家人接不到信儿。

    只皇帝却不作如是想。

    他只觉自大清开国以来来,不知多少公主与宗室贵女抚往蒙古,在那里忍受风沙之苦,在那里香消玉殒。为了啥?不就是为了拉拢蒙古,不就是为了让蒙古下一代的主子流有爱新觉罗的血脉?可偏偏这些抚往蒙古的满洲贵女大多子嗣艰难,却原来这里头是这群杀才在作耗。

    只不过,皇后选在此时提起此事,却不知是否真是巧合。虽说贱奴当杀,但是祖宗规矩,蒙古又事关国策,却也是容不得皇后有所置喙的。

    只要皇帝有心,这宫中诸事自然是瞒不了他的,况且事涉兰馨,想来近来值得皇后关注的也不过她的婚事,自然三言两语就知道事因始末。便连皇后对让小太监转给傅恒的话以及内务府对待兰馨婚仪轻慢的态度也一清二楚。

    皇帝到底不是糊涂之人,如何不知兰馨所受委曲皆因那道不设公主府的口谕而起。只是君无戏言,皇帝虽然对兰馨也颇为喜爱,到底也不愿朝令夕改。只忖着从它事上补偿便也是了。

    对当日那个倡议此事之人,却深觉不满起来。

    什么体量年幼失怙,什么体验家庭温暖,那是在说皇家薄待了兰馨阿还是在说兰馨心存怨望?此等明晃晃的挑拨,只怕是以己推人罢了。

    又想到和婉之事,连带着也有些迁怒和亲王了。

    兰馨是齐王之后,又养在皇后身下,身份尊贵,纵使比不得和敬和婉,却也是他敇封的和硕公主,又岂能容臣下揣测轻慢?朕日理万机无暇顾及这些子小事也就罢了,你弘昼堂堂一个管内务府的王爷,素受朕的亲重,竟也让这种事发生在眼皮子底下,也难怪和婉受了这般委屈,你却半点不知,可见平常对差事有多不上心了。

    那可是你亲女儿阿。

    皇帝心想,平素就知道仗着皇额娘的宠爱给朕添乱,这回非得好好敲打敲打不可。说起来皇额娘年事已高精力不继,又是一味慈爱,于教养方面难免力不从心,才会一个两个都放纵得不成样子。

    幸好,朕自幼得圣祖教导,不然哪有今日。

    可怜皇后这时候还不知道,她费尽心机卖给和亲王的人情,就让皇帝这么一个敲打的决定,一下子给抵得一干二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