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落定(七)

目录:牡丹倾城| 作者:子夜妃子| 类别:历史军事

    众人都没有说话。李世民知道,不把自己和他们都逼到非决定不可的份儿上,此事就不会有答案。可是时至今日,又非有答案不可。

    太子之位悬而不决,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不止朝堂不稳,也会造成众皇子离心,开始你争我夺,就为坐上太子之位。

    李世民深深叹了口气,语气很萧索,看着底下一班大臣们叹息:“朕的三个儿子、一个弟弟,如此作为,朕的心里实在是苦闷、百无聊赖,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于是将身体向一旁的柱子撞去,武明空立在他身旁,手疾眼快,不敢拉住李世民,只得自己一个箭步靠上了柱子,李世民的头就撞上了她的肚子。

    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疼痛,武明空心念一动,知道李世民不过是做戏罢了,若真的想寻死,哪里会使出这么点力气。提起的心也放下了一般,还是暗自觉得可笑,一个帝王,竟然使出这种招数来逼自己的臣子妥协。真真是令人又好气又好笑。

    底下的长孙无忌等人此刻也顾不得许多,直接冲了上来,争抢着上前抱住李世民。李世民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一把夺下刀交给了身旁的武明空。

    长孙无忌一个手势,站在角落里的小太监看见了,机灵的跑了过来,笑问:“国舅爷可有什么吩咐?”长孙无忌压低了声音说道:“你去把晋王叫过来。”那小太监看着情形不好,也是暗自焦急,只当是长孙无忌叫晋王来劝劝皇上,兴冲冲的跑出去了。

    长孙无忌一抬头,目光就与武明空相撞,看着她平静无波却又似乎洞悉一切的眼眸,若有所思。

    这么多年,李世民身边美丽的女人不知凡几,前前后后服侍过的才人也不少,却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在御书房服侍这么久,不是信任是什么?

    念头闪过,就想起了儿媳安乐公主的话:“我看着御书房的武才人,胸有丘壑,不是媳妇说句大话,这宫中美人不少,有大局头脑的可没有几个……”

    一般人面对这种混乱的场景都会手足无措,可是她却镇定自若,似乎胸有成竹一般,皇上刚刚想要撞柱子,她就立刻反应过来了,几乎没有片刻犹豫,这不是事先商议好的是什么?

    长孙无忌这样想着,忍不住又瞟了武明空一眼,面如白玉,眼如秋水,安静恬和,有一种说不出的风韵,的确是倾国倾城的美人。想不到,就这样得到了皇上的信赖,连这样机密的大事也与她商议。

    武明空却并不知道长孙无忌的心思,只是见着众人都在劝解李世民,唯有长孙无忌立在原地不动,脸上呈现若有所思的神色,只以为他想到了什么,一抬眼,就瞥见李治急匆匆小跑了进来,一身常服,显然是未来得及换衣服。

    “父皇”随着李治的一声叫唤,御书房猛的安静下来,李治就满脸是泪的拉住了李世民的衣襟:“父皇,您这是要做什么?”

    李世民显然刚才与大臣们拉扯用力过大,不住的喘着粗气,侧过脸并没有说话,只是胸口一起一伏的。

    武明空飞快的扫了一眼众臣,见他们都保持了沉默,心知李治此来必有理由,就是拼着自己冒犯了,失了规矩,也要助他一臂之力,就拿出帕子拭泪,抽噎着说道:“晋王,您可算来了,您自幼在皇上膝下长大,最是仁孝,您劝劝皇上吧。”说罢,跪倒在李世民面前,泣不成声。

    长孙无忌看着武明空不落痕迹的作为,目露赞许之色,心里暗赞此女的玲珑剔透,应变之快。皇上不说话,这帮子大臣自然更不好说些什么了,自然私下里叫了晋王来,本来就是另有打算的,只是也不好多说些什么。

    李治闻言哭的更是伤心:“父皇,儿臣与晋阳自幼失母,在您膝下长大,如今晋阳去了,儿臣孤苦伶仃,痛不欲生,若您再有个好歹,儿臣又将何以自托?”一字一句都是凄凉意,李世民想到早逝的长孙皇后和**,又想到嫡长子李承乾的谋反,嫡次子李泰对兄弟的薄情,一时间悲从中来,抱住李治老泪纵横。

    正如那日李承乾对自己所说,若李泰即位,李承乾与李治都没有活路了。若仁厚的李治即位,几位皇子都可平安富贵。

    两子争立,一边是才华出众的李泰,一边是懦弱少能的李治,按理说,立李泰是自然的,李泰最肖李世民自己,但他不能。李泰集团的主要成员是功臣子弟,他们靠祖上资荫,身处高官,奢侈放纵,希望通过李泰当皇帝,达到驱逐元老,自己掌权的目的。李治的支持者则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重臣,其中包括李绩、褚遂良等。长孙无忌既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又是自己的佐命大臣,是贞观政治的忠实执行者。

    自己希望自己死后,贞观政治依然坚持下去,只能靠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的辅佐,而绝不是李泰手下的那帮纨绔子弟。为此,自己不得不舍李泰立李治为太子。

    自己原本是一片苦心,打算立李泰为太子的,哪知他如此薄情,在长兄李承乾事情败露之际,采取了落井下石的手段,这可是亲兄弟,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而且,后来他还威胁李治……

    不知为甚,想到这通关节,李世民心里就一阵寒意。

    想了想,李世民下定了决心,抹干了眼泪,斩钉截铁的说道:“朕想要立晋王为太子。”长孙无忌心中一喜,立刻说道:“我等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我请求将其斩首。”说这话时,与身边的褚遂良,房玄龄对视了一眼,都是心中会意的一笑,听着李世民做出了这等决定,大家都是心里一松,李世民就转头对李治说道:“你舅父许诺你为太子,你应当拜谢他。”

    李治显得有些诚惶诚恐,一副受之有愧的模样,跪着颗了三个响头来拜谢长孙无忌。李世民见了满意一笑,长孙无忌想到李泰的狂傲,对李治的谦卑十分满意。

    从私意来讲,整个太宗朝,长孙无忌在朝臣中都荣宠无比,为了在太宗之后仍维持这种局面,长孙无忌希望未来的皇帝应该由一个非常倚重自己的外甥来当,而只有让离太子之位较远者得到太子之位,自己才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乃至感恩,自己的尊崇地位才会有保障。

    晋王李治生性仁弱,自然成为他极力支持的对象。而魏王李泰则不同,他聪明绝伦,善于以才学取悦太宗,并招纳士人,文武官员也纷纷投其门下。长孙无忌知道,如果李泰做皇帝,依靠重用的必定是他自己的心腹,绝不是他这个元勋舅父,所以不愿将李泰立为太子。从公心来讲,长孙无忌熟读经史,经历隋亡的乱世,深知守成之君若多智多欲、崇尚浮华、好大喜功,不仅群臣难以辅佐,也容易成为国家民生之蠹害,隋炀帝就是一例。若李泰得立,他很可能会改弦更张,但其才器和君德又远不如太宗,结局极有可能危及“贞观之治”的成果。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等人说道:“你们已经与朕的意见相同,但不知外朝议论如何?”众臣答道:“晋王仁义孝敬,天下百姓属心很久了,望陛下召见文武百官试探问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罪该万死。”

    李世民于是亲临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文武大臣,对他们说:“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居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要从众位皇子中选一人为继承人,谁可以为太子?你们须当面明讲。”众人都高声说道:“晋王仁义孝顺,应当做太子。”李世民十分高兴。

    武明空心里松了一口气,暗自想着,与李泰不同,李治能得到这许多大臣的支持,恐怕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仁孝就能说明了的罢。就连一向明察秋毫的李世民,也未必了解自己膝下的幼子啊。

    至始至终,李治一直如履薄冰,始终保持这谦卑的姿态,长孙无忌等一众老臣均想起李承乾的顽劣不堪,前后有了对比,觉得十分满足。

    这一天,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李世民敕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

    武明空得知此消息,为李治欣喜的心思就少了几分,觉得一阵黯然,没有想到,李泰是这样执拗的人,明知道李世民已经选定了太子人选,还带着骑兵到永安门……

    就像一个负气的孩子……

    恐怕是之前李世民对李泰有什么许诺吧。

    政治变幻,容不得人有太多的私情杂念。

    说起来,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无情,一心只想着让李治顺利登位,又何尝想过他人的感受

    只是,武明空自己也不是那等矫情之人,做过便做了,也从不后悔,因为后悔,没有半分用处,只会徒增烦恼。

    若要问起,当初她会如何选择,答案始终只有一个,她依旧会毫不犹豫的站在李治这一边,为李治的利益考虑。这就是现实,墙头草或一心两用的人,从来没有好结局。

    <hr />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