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悟2.3.4:张学良服气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 )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广大指战员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而是为共同的理想而结合,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的。因此,旧军阀之间相互“挖墙角”的那些办法,对这支军队根本不起作用。高官厚禄、金钱美女也许可以收买少数意志不坚定者,却无法改变整支部队的性质。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为广大指战员接受后,人民军队便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向心力。1935年**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兵力只剩8000人,人困马乏,粮草枯竭,各方面都十分困难。而先期到达陕北根据地的徐海东领导下的红15军团,不仅人数上与中央红军差不多,而且武器精良、兵强马壮、给养充足。如果按农民起义军的规矩,应该是大鱼吃小鱼,两军合并后由徐海东说了算。可由于红15军团的全体指战员有信仰、有宗旨,徐海东不仅完全听从中央军委的指挥,而且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了中央红军很大的支援。**直到晚年还一再谈及此事,称赞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1935年秋,红军胜利地穿过草地,进入甘肃境内,与堵截在吴起镇的张学良领导的装备精良的东北军打了一仗。吴起镇之役,中央红军以顽强勇猛的战斗与机智灵活的战术几乎全歼了东北军骑兵第三师与骑兵第六师。在这之前不久,红军还曾在甘泉和劳山战役中消灭了东北军第一一○师(师长何立中);紧接着吴起镇战役后,红军又在直罗镇消灭了东北军第一○九师(师长牛元峰)。这样,中央红军就给了东北军以沉重的打击。从此以后,中央红军完全摆脱了******部队的围追堵截,从容不迫地由甘肃进入陕北,完成了历史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几仗,打服了张学良。事后张学良感慨万分地说,红军走了两万五千里,是一支疲惫之师,还能把我的部队打败。我们都是带兵的,我们谁能把部队带成这个样子?走了两万五千里,还跟着你走,而且还能打胜仗,还没把部队带没了,带散了!

    历史上解放军打败仗,被打垮、打散的情况是很多的,但由于建军宗旨深入军心,部队被打散后还能重新聚集起来,甚至一个不落地跑回来。罗荣桓元帅在回忆井冈山斗争的文章中,就讲过这么一个例子:“**同志曾率领31团的三营,下山去接应28团由湘南返回井冈山。夜间通过桂东地区,遭到敌人袭击,部队当时被打散了,大家很着急。但第二天清晨一集合,只少了一个担架兵。大家都以为他当了逃兵,谁知等部队回到井冈山,这个担架兵早已回来了。”多么神奇啊!如果哪个企业、哪个组织能有当年红军一样的凝聚力,不用说,它肯定会“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