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悟3.1.2:政由葛氏 君臣…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 )建安二十四年(219),蜀汉荆州守将关羽出兵进攻曹操的樊城,团团包围了樊城。这时,东吴大将吕蒙、陆逊两路出兵抄了关羽的后路,占领了荆州以及秭归枝江、夷道。关羽败退麦城,最后全军覆没,父子二人被吴军杀死。关羽是刘备的生死患难之交,刘备一定要为关羽报仇。章武二年(222)二月,留下诸葛亮在成都看家,刘备亲自领兵从秭归分两路进攻东吴,双方在?亭相持将近半年。由于刘备指挥失当,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连破蜀军四十营。刘备大败,连夜抄小道逃往白帝城。

    刘备在白帝城一病不起。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派人去成都把诸葛亮请到白帝城,托付后事。他恳切的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刘禅可辅佐,则辅佐之;如其不行,君可取而代之。”诸葛亮没有这个野心,有的就是忠贞到底。他哭着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孝忠贞之节,死而后已!于是刘备对刘禅说:我死之后,你要把丞相看做父亲一样,和他共同治理蜀汉。刘备又留下遗书,叮嘱刘禅不可懈怠。这就是著名的刘备托孤。

    刘备死后,太子刘禅即皇帝位,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由于刘禅碌碌无为,不谙政事,蜀国政事不论大小全都由诸葛亮决断定夺。后主对诸葛亮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辅政后,对于刘备的后续事业,诸葛亮仍然尽心尽力。为了确保蜀国的安全稳定,诸葛亮首先恢复与孙吴的联盟,使之断绝与曹魏的关系。外交上的成功,使诸葛亮能集中精力整顿内政,平定南中叛乱。225年三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平叛。先期收复越?、??,接着围攻叛乱中心益州。他采取攻心战术,对叛乱头子孟获“七擒七纵”。打得孟获服服帖帖,对诸葛亮表态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最后攻到滇池,使这一地区人心归顺,还从这里招募了大批士兵。

    东和孙吴,平定南中,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开始北伐曹魏。北伐曹魏,统一中国,是诸葛亮《隆中对》的既定目标,也是刘备的志愿。公元227年春,诸葛亮领20万大军进驻汉中,伺机北伐。临行前,对后主刘禅的庸碌无能和成都的政治放心不下,给刘禅上了一个奏章,就是前《出师表》,劝说刘禅励精图治,嘱咐他怎样执法、用人、纳谏。第二年春开始第一次北伐,因为马谡失掉街亭,失败而归。到了秋天,曹休被孙吴大将陆逊打败,魏军主力东下增援,诸葛亮乘机第二次北伐,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出兵前,又给刘禅上了一个奏章,就是后《出师表》。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表示“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这流传千古的名句出处。

    第二次北伐没有收获。接着在229年春进行第三次北伐,231年春进行第四次北伐,234年春进行第五次北伐。

    第五次北伐是最后一次,诸葛亮十万大军屯扎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司马懿率领魏军坚壁据守,两军相持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在军中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密奏后主,后事托付蒋琬;密嘱军中大将姜维和杨仪,他死后秘不发丧,整军从容撤退。姜维、杨仪遵嘱办理,司马懿来追,杨仪作出反击态势,司马懿怕中诸葛亮计,不敢再追。蜀军安全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