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悟7.3.2:“集团部落”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 )杨靖宇领导的抗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严重威胁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日军对抗联进行了疯狂的报复,设法切断抗联与老百姓的联系,让鱼水两分离,断绝给养。1934年至1936年三年间,日伪军仅在通化地区就烧毁民房万间,废弃耕地33万亩,将万户居民赶入“集团部落”(当时农民称之为“归大屯”)。“集团部落”,就是把散居各地的人家强行集中一处,一个“部落”通常为百户左右,也有更多的,最少不低于50户。周围筑围墙,四角建炮楼,墙外挖壕沟,拉上铁丝网。“部落”内除由青壮年组成“自卫团”,还驻扎警备队,有的是伪军,有的是日军。选址都是交通便利处,并修筑警备道,有警备电话,与县城和附近“部落”连通,一处遭袭,别处即来增援。平时进出搜查,粮食、盐、布匹等等,凡是“抗联”需要的一切,严禁带出“部落”。来客人要“挂号”,串亲戚要“挂号”,不“挂号”就会被视为“通匪”。来客人要有“居留证”,串亲戚得办“行路证”,上山打柴,下河抓鱼,都得有证,连到河边挑水也得有个火印木牌。1933年春,“集团部落”先在吉林省磐石县试行,之后陆续在包括热河省的东北四省推行,1938年基本完毕。

    “抗联”始终都是游击战,能打就打,打了就走,不能打也走,人熟地熟,走到哪儿都不愁吃住。东北人烟稀少,但多偏僻的地方都有人烟。“抗联”没有政府支持,没有军事编制,没有后方,因而也就没有兵员、给养、弹药补给,可到处都有人,有人民群众的支援,这一切基本就不成问题了。这是一种人民战争,最深厚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可遍地的“集团部落”,使原来的根据地、游击区成了无人区,“抗联”与群众分离了,就像鱼儿没了水、瓜儿没了秧。从此天大房子地大炕,野菜树皮是食粮,饿死冻死的比战死的多。

    **赞扬**的军队:“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杨靖宇和他的抗联就是这样的军队,就是这样“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