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悟7.3.3:生活战斗在密林中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 )1938年冬,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袭击老岭隧道工地敌人,取得蚊子沟、土口子、长岗、岔沟、木箕河、大蒲柴河战斗的胜利,击毙日本指挥官西田重隆,消灭了日伪称之为“剿匪之花”的伪满军“索旅”,粉碎了敌人策划的“东边道大*”。1939年是抗联一路军抗战以来最为艰苦的时期之一,部队伤亡很大。东北冬天天气寒冷,战士棉衣不齐,有的脚冻伤。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越来越频繁。就在杨靖宇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部署解决棉衣问题开会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杨靖宇部队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靖宇带领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但是,当他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他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十分沉重,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难以忍受。可是又不敢生火,敌人见到烟雾和火光就会扑上来。他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据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杨靖宇鼓励大家:“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能烧红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前夕,他和战士们同吃着一碗用雪水熬煮的糊糊,十分沉静地对警卫员说:“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牺牲了,还会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革命总是会成功的。”此后几天,他都没有吃到一粒粮食,饿了就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里找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