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悟8.9.5:凤凰双展翅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 )开凿青年洞时,正值严冬,缺粮少菜,缺钱短物,任务繁重,生活艰难,很多人得了浮肿病。全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短缺,为了度过困难期,每天计划用粮定量,许多青年民工吃不饱饭,就上山采野菜,下漳河捞河草,佐以主食充饥。为了林县人民早日吃上用上漳河水,青年民工以顽强的精神坚持奋战在工地。总指挥部干部和青年们并肩战斗,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日以继夜,加班加点,还创造了“三角炮”、“瓦缸窑炮”、“连环炮”、“立切炮”、“抬炮”等爆破凿洞新技术,使每个工作面日进度由米提高到1米、米直到米。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奋战,1961年7月15日终于凿通了青年洞。

    参加修建红旗渠的民工,有许多是女性。他们同男性民工一样,抬挑背扛,运送土石,垒石头砌墙,扶钎轮锤,打眼放炮,真正顶起半边天,创造了非凡的英雄业绩。采桑公社南采桑村有一个12姐妹战斗班,班长叫郝改秀,队员有宋腊英、郭爱英、郭书英、郭松珍、宋春英、郭菊艳、郭梦芝等,她们和男民工一道,抡锤扶钎,点炮崩石。开始有的女青年不会抡锤,把手震出了血,就用手绢缠住手,继续练锤。开始,一人双手只能扶一只钎,后来熟练了,能一只手扶一支钎,接着用两只手各扶一支钎,也就是一个人同时扶两只钎。大大节省了劳动力。三人一个组,一人扶两钎,两人**锤,成了红旗渠工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被人们称为“凤凰双展翅”。姑娘们不仅扶钎抡锤,还装药点炮,劈山开渠,成为技术能手,工程骨干。